體育與運動科學系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91

本系前身為民國35年省立臺灣師範學院4年制體育科,為臺灣第一個專門培育體育師資之科系。民國37年改制為體育學系;民國43年擴充編制,成立體育衛生教育學系,下設體育學組與衛生教育學組,同時培育體育與衛生教育專業人才。民國48年,體育學組回復體育學系名稱,自民國54年起招收學生,並開始接受運動績優學生保送進入本系就讀,提供運動表現優秀選手升學機會。民國59年成立國內第一所體育系碩士班,民國79年首創國內第一所博士班,開始在國內培育體育最高學歷專業人才。

民國90年8月運動與休閒學院成立,下設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現更名為運動休閒與餐旅管理研究所)、體育學系及新成立的運動競技學系,體育學系自此脫離教育學院。配合本校由師資培育機構轉型為綜合型大學,本系除過去著重師資培育外,也擴展至培養體育運動產業人才、體育運動學術研究人才及體育運動行政管理人才。為呼應國際學術社群之共識,符應學系實際發展現況,並展現學系在跨域整合、多元發展之企圖,本系於民國110年更名為「體育與運動科學系」,保留原有體育師資培育的元素外,加上人文與自然領域之運動科學內涵,接軌目前學系實際發展方向,並有利於學生多元發展。

本系70多年來為臺灣體育運動的發展與師資培育奠定紥實且豐厚的人力資源基石,未來發展目標在於藉由教學、研究與服務,達成傳播、擴展與應用身體活動為基礎的知識體系,培育優質體育與運動相關的專業人員與領導人才。

News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2 of 2
  • Item
    建構職業運動球迷品牌愛、追隨力及忠誠度之研究
    (2013) 方佩欣
    本研究旨在建構並驗證球迷品牌愛及追隨力量表,並分析品牌愛、追隨力及忠誠度之關係情形。本研究共分兩階段,於質性研究深度訪談11位球迷,利用紮根理論從中萃取球迷品牌愛與追隨力之初步構面,另進行修正式德菲法修編量表之題項內容。第二階段為量化驗證分析階段,經項目分析、探索性因素、驗證性因素分析後顯示,球迷品牌愛與追隨力兩量表具有良好信效度,最後以立意取樣方式,抽取450位中華職棒現場觀眾做為對象以蒐集研究資料。主要研究結果如下: 一、職業運動球迷品牌愛量表包含產品品質 (看板球星、球團及母企業形象) 、激情驅使行為 (激情參與、投資意願) 、存在意義 (自我認同、共同回憶製造) 及情感連結 (正向情緒、負向情緒、長期關係維持) 四構面,共28題。 二、職業運動球迷追隨力量表包含行為 (積極參與、獨立思考) 、能力 (個人外在條件、球賽鑑賞) 、互動的心理滿足 (自我存在價值、情感依附) 及刺激 (外在刺激、內在刺激) 四構面,共28題。 三、「年齡」、「支持球隊時間」、「現場觀賽年資」、「是否參加會員」是影響球迷品牌愛、追隨力與忠誠度的重要因素。 四、品牌愛、追隨力與忠誠度呈現正向相關。品牌愛之「長期關係維持」以及追隨力之「內在刺激」分別對忠誠度的預測力最大 (解釋變異量皆為48%)。 提升球迷之品牌愛與追隨力,能強化其忠誠度,欲深化球迷忠誠度應多從球迷心理層面著手,強化球隊與球迷長期關係的互動與經營、提高球迷追隨球隊時所感知的內在刺激,皆能促使球迷在行為與態度上更為忠誠。
  • Item
    從非迷到著迷-女球迷形塑歷程之探究:形成脈絡、認同與實踐
    (2016) 李嘉宜; Li, Chia-Yi
    運動場域向來被視為男性陽剛的場域,但近年來在台灣職棒比賽現場,女性觀眾人數逐年增加,甚至展現出對支持球隊的高度忠誠,成為職業運動場上值得關注的新興族群;又過去關於運動迷之文獻雖多,卻多處於以男性為主的概念,女性球迷一直未受到重視。爰此,本研究旨在探討中華職棒高涉入的女性球迷之形成歷程、認同意涵與其支持行為。研究過程中,本研究採取質性研究方式,藉由「焦點團體訪談」與「深度訪談」兩種方式取得資料,以10位「近一年進場觀賞職棒賽事次數高於20場以上」之女球迷為本研究參與者,從她們個別的主體經驗與行為出發,從而揭示其認同形成的脈絡與意義。研究結果發現,深度女球迷從最初非球迷到高度參與,有著心理態度的循序變化以及內在心理與外在行為交互影響的過程。在形成迷之最初,她們主要是在父親、同儕與國際賽期間之大眾媒體三種代理人的引介下認識棒球,從而開啟其心理變化歷程,從開始喜歡到建立情感依附再發展出其忠誠。而情感建立關鍵期發生在她們成年後,因為這階段她們有經濟能力與自我時間,得以密集進場觀賽,方從中建立起對球員與球隊高度認同。這樣的認同,並非來自於球員外表吸引力,她們更看重的是球員的球技表現、球員散發出的個人特質、態度,整體球隊展現出的精神、球團的經營方式等;同時,她們以專業素養和自我意識的選擇突破了傳統在女球迷身上的性別框架以證明其球迷的真實性;也因同屬某隊球迷而和其他人建立起群體認同。因此,棒球成了她們生活重心,讓她們投入熱情與感情,盡情徜徉於棒球場上,也進而產生一系列女球迷的實踐行為,包含感性關懷層面、文本再造的生產性以及高消費能力。研究者建議球團應該多加重視這群在意情感連結、有消費能力也願意投入的消費者,繼續維繫她們的忠誠並培養更多其他可能的深度女球迷;也建議未來更多女球迷的議題應持續被關注討論,呈現女球迷更多元的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