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與運動科學系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91

本系前身為民國35年省立臺灣師範學院4年制體育科,為臺灣第一個專門培育體育師資之科系。民國37年改制為體育學系;民國43年擴充編制,成立體育衛生教育學系,下設體育學組與衛生教育學組,同時培育體育與衛生教育專業人才。民國48年,體育學組回復體育學系名稱,自民國54年起招收學生,並開始接受運動績優學生保送進入本系就讀,提供運動表現優秀選手升學機會。民國59年成立國內第一所體育系碩士班,民國79年首創國內第一所博士班,開始在國內培育體育最高學歷專業人才。

民國90年8月運動與休閒學院成立,下設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現更名為運動休閒與餐旅管理研究所)、體育學系及新成立的運動競技學系,體育學系自此脫離教育學院。配合本校由師資培育機構轉型為綜合型大學,本系除過去著重師資培育外,也擴展至培養體育運動產業人才、體育運動學術研究人才及體育運動行政管理人才。為呼應國際學術社群之共識,符應學系實際發展現況,並展現學系在跨域整合、多元發展之企圖,本系於民國110年更名為「體育與運動科學系」,保留原有體育師資培育的元素外,加上人文與自然領域之運動科學內涵,接軌目前學系實際發展方向,並有利於學生多元發展。

本系70多年來為臺灣體育運動的發展與師資培育奠定紥實且豐厚的人力資源基石,未來發展目標在於藉由教學、研究與服務,達成傳播、擴展與應用身體活動為基礎的知識體系,培育優質體育與運動相關的專業人員與領導人才。

News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3 of 3
  • Item
    國小肥胖學童PACER運動表現及心血管反應之比較研究
    (2006) 陳志佳; ChIh-Chia Chen
    本研究以17名10~12歲正常組學童(%fat≤25%)、18名肥胖組(%fat>25%)為研究對象,比較其身體組成及進行PACER 20公尺漸進式折返跑運動過程、運動後恢復期心血管反應之差異。身體組成包含身高、體重、身體質量指數、腰圍、全身脂肪比率、全身肌肉比率、軀幹脂肪比率、軀幹肌肉比率、手部脂肪比率、手部肌肉比率、腿部脂肪比率、腿部肌肉比率等基本生理測量值,PACER運動至累計二次無法到達折返點停止,其運動所收集之心跳率、收縮壓、舒張壓作為比較心血管反應之指標。 所得資料經獨立樣本t考驗之統計分析後,結果發現:(1)在身體組成方面,肥胖學童在體重、身體質量指數、腰圍、全身脂肪比率、軀幹脂肪比率、上肢脂肪比率、下肢脂肪比率高於正常組學童,達顯著差異水準(p<.05)。腰圍與全身脂肪比率、軀幹脂肪比率相關較身體質量指數為高。在國內三種不同身體質量指數肥胖兒童在進行篩選上都會有少部份因被歸類於正常或稍重而可能被忽略;(2)在PACER運動方面,經由統計迴歸發現,受試學童之PACER運動趟數表現總變異有84.0%與腿部肌肉比率和年齡有關;受試學童在PACER趟數表現與美、日體適能測驗標準相較,學童表現不如美、日學童。(3)在心血管反應方面,無論收縮壓、舒張壓,肥胖組學童增加的幅度均高於正常組學童,此外肥胖組學童PACER運動後第一分鐘心跳恢復能力較正常組學童為慢。 因此本研究得到以下結論:(1)目前國內以身高體重換算之身體質量指數無法全然反映出學童身體肥胖程度,建議腰圍可作為未來兒童肥胖程度之判定方法要素之ㄧ;(2)影響PACER運動主要因素在於下肢肌力,因此,我國學童平日應加強肌力訓練,因為有肌耐力運動才能持久,方能進一步提升心肺適能表現;(3)肥胖組學童在從事PACER運動時心血管機能適應較正常組學童為差,可能導致肥胖學童日後容易引發心血管疾病,應及早注意並介入治療改善。若從運動可達之最大心跳而言,PACER是適合測試國小學童心肺適能之運動項目。
  • Item
    不同肥胖程度國中男生PACER運動心跳變化之研究
    (2005) 熊永政
    摘要 肥胖所帶來身體方面的問題在生活優裕的台灣越來越嚴重。本研究針對國中階段身高與體重依據教育部所規定之BMI符合與超過標準之男學生,年齡足15歲者施以PACER檢測,藉以瞭解不同肥胖程度對國中男性學生心跳之變化。 本研究以台北縣樹林高中國中部全體523位國三男性學生為對象進行身高與體重之量測後,篩選出BMI符合教育部所訂定之過重標準(BMI>PR95以上),再行施以分組確定其身體質量脂數符合各組之標準,再以隨機方式抽取正常、過重與肥胖之學生各25名進行PACER檢測,檢測前先行測量休息時之心跳數值,受測者並配戴心跳監視錶(polar)紀錄測試PACER運動前、運動中、運動結束及運動後1~3分鐘之心跳數值以每5秒記錄一次。 本研究所得之PACER趟數、總作功及施測前、中、後的心跳數值藉由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及二因子混合變異數分析觀察正常體位、過重體位及肥胖體位者間的差異並以p< .05為顯著差異。 研究結果發現 :正常、過重與肥胖組之國中男性學生在PACER施測過程中,正常組跑的平均趟數(41.36 ±9.28趟)明顯大於過重組(30.04 ±9.98趟)與肥胖組(25.40 ±9.02趟)p< .05;總作功方面正常組平均作功(49918.40±12579.49焦耳)與肥胖組(40420.80±13177.49焦耳)達顯著差異;施測前正常組平均心跳數(83.36±11.03)優於過重組(92.16±15.50)與肥胖組(92.92±11.64)p< .05;施測結束及結束後1至3分鐘正常、過重與肥胖組在心跳的數值與回復速率上沒有顯著差異,只有在PACER測驗開始後的第1-2分鐘的心跳變化及第1-2分鐘心跳上升速率達顯著差異。
  • Item
    PACER測驗和最大攝氧量相關之研究
    (中華民國體育學會, 2002-09-01) 余鑑紘; 方進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