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與運動科學系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91

本系前身為民國35年省立臺灣師範學院4年制體育科,為臺灣第一個專門培育體育師資之科系。民國37年改制為體育學系;民國43年擴充編制,成立體育衛生教育學系,下設體育學組與衛生教育學組,同時培育體育與衛生教育專業人才。民國48年,體育學組回復體育學系名稱,自民國54年起招收學生,並開始接受運動績優學生保送進入本系就讀,提供運動表現優秀選手升學機會。民國59年成立國內第一所體育系碩士班,民國79年首創國內第一所博士班,開始在國內培育體育最高學歷專業人才。

民國90年8月運動與休閒學院成立,下設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現更名為運動休閒與餐旅管理研究所)、體育學系及新成立的運動競技學系,體育學系自此脫離教育學院。配合本校由師資培育機構轉型為綜合型大學,本系除過去著重師資培育外,也擴展至培養體育運動產業人才、體育運動學術研究人才及體育運動行政管理人才。為呼應國際學術社群之共識,符應學系實際發展現況,並展現學系在跨域整合、多元發展之企圖,本系於民國110年更名為「體育與運動科學系」,保留原有體育師資培育的元素外,加上人文與自然領域之運動科學內涵,接軌目前學系實際發展方向,並有利於學生多元發展。

本系70多年來為臺灣體育運動的發展與師資培育奠定紥實且豐厚的人力資源基石,未來發展目標在於藉由教學、研究與服務,達成傳播、擴展與應用身體活動為基礎的知識體系,培育優質體育與運動相關的專業人員與領導人才。

News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4 of 4
  • Item
    不同體型高中男學生身體活動量與身體意象之比較研究
    (2010) 徐唯翔; Wei-Shiang Hsu
      本研究目的在比較不同體型之高中男學生身體活動量與身體意象的差異,並探討身體活動量與身體意象之相關性。本研究甄選30位體重過重(身體質量指數[BMI]≧24) 及30位非體重過重(BMI<24) 學生,共60位高中男生(年齡16.6±0.9歲)為研究對象。受試者分別填寫「身體意象量表」,測量身高體重並配戴「三軸向身體活動量測量器 (RT3)」,記錄兩日在校時間身體活動量(其中一日包含一節體育課)。所收集資料以獨立樣本t考驗和皮爾遜積差相關比較分析。研究結果:1.非過重組學生在校期間身體活動量(19.5kcal/kg/8hr)顯著高於過重組(11.8kcal/kg/8hr)(p< .05)。2.體育課時間之身體活動量非過重組(6.8 kcal/kg/50 min)顯著高於過重組(3.5 kcal/kg/50 min) (p< .05)。3.過重組在外表評價及身體部位滿意度均顯著低於非過重組(p< .05),外表取向則無顯著差異。4.身體活動量與身體意象各向度呈顯著正相關(p< .05)。結論:非過重高中男生在校期間及體育課身體活動量和身體意象皆高於過重學生。
  • Item
    國中肥胖學生體育課的身體活動參與經驗
    (真理大學運動知識學院, 2012-07-01) 蔡韶芹; 闕月清
  • Item
    高中體育課程之教師回饋話語所潛藏的性別意識
    (中華民國大專院校體育總會, 2013-12-01) 闕月清; 林彥伶; 鍾怡純
    本研究旨在探討體育課程中的教師回饋話語,分析其中所潛藏的性別意識,使性別平等的理想得以在體育課程中付諸實踐。本研究採立意取樣,選取臺北市三位體育教師及其高、國中三班性別不同之班級(高中男生班、高中女生班、國中男女混合班),進行16週體育課教學,透過自我評量回饋觀察法蒐集教師回饋話語,並以關鍵事件分析學生參與體育課經驗,藉以瞭解回饋話語對學生身體能力及身體意象是否有性別偏見之存在。獲得以下結果:一、在學生「身體能力」的表現中,教師皆以「給予訊息」、「指示說明」的方式進行教師回饋;二、在學生「身體意象」的表現中,教師皆以「讚美」與「批評」的回饋提供學生當下動作表現的身體展現;三、學生對教師回饋話語,皆無產生身體能力與身體意象之性別偏見,但女學生則針對需展現身體意象之相關課程較易產生自尊與生、心理適應之態度。本研究結論:本研究的發現可作為現場體育教師營造性別友善的運動環境之參考,以避免傳遞不當的性別意識。
  • Item
    臺北市國中生自尊、身體意象與運動行為相關性研究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學系衛生教育研究所, 2006-06-01) 賴香如; 李碧霞; 吳德敏; 趙國欣; 呂昌明; 卓俊辰; 蔡雅惠; 陳美昭
    本研究目的在了解台北市國中生自尊、身體意象與運動行為現況,以及其間的關係。研究母群為九十三學年度就讀台北市公立國中七、八年級學生,採多階段分層隨機抽樣,抽出六行政區12所學校,48班學生,採結構式問卷為工具收集資料,有效樣本1,343名,回收率為99.41%。所得資料以t檢定、卡方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森積差相關等方法進行分析。本研究重要結果如下: 一、研究對象的整體自尊、身體自尊與社會自尊皆屬中間偏正向;男生身體自專高於女生;而女生社會自尊高於男生。七年級的身體自尊高於八年級。BMI過輕者的整體自尊、身體自專和社會自尊均高於正常者及過重者。 二、研究對象的身體意象呈現中間偏正向,男生外表適應低於女生,其餘六因素約顯著高於女生。 三、研究對象中44.5%從事規律運動,且男生高於女生,七年級高於八年級。 四、除了女生之外表適應與整體自尊、身體自尊無關外,男、女的整體自尊、身體自尊、社會自專與身體意象均呈正相關。 五、不論男、女,規律運動者的整體自尊、身體自尊與社會自尊皆高於無規律運動者。經常與他人一起運動的男生,其身體自尊和社會自尊高於獨自運動者。經常與他人一起運動的女生之身體自尊高於獨自運動者。 六、有規律運動者的身體意象較無規律運動者高;經常與他人一起運動的男生除了健康評價,其餘身體意象六因素均高於獨自運動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