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與運動科學系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91
本系前身為民國35年省立臺灣師範學院4年制體育科,為臺灣第一個專門培育體育師資之科系。民國37年改制為體育學系;民國43年擴充編制,成立體育衛生教育學系,下設體育學組與衛生教育學組,同時培育體育與衛生教育專業人才。民國48年,體育學組回復體育學系名稱,自民國54年起招收學生,並開始接受運動績優學生保送進入本系就讀,提供運動表現優秀選手升學機會。民國59年成立國內第一所體育系碩士班,民國79年首創國內第一所博士班,開始在國內培育體育最高學歷專業人才。
民國90年8月運動與休閒學院成立,下設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現更名為運動休閒與餐旅管理研究所)、體育學系及新成立的運動競技學系,體育學系自此脫離教育學院。配合本校由師資培育機構轉型為綜合型大學,本系除過去著重師資培育外,也擴展至培養體育運動產業人才、體育運動學術研究人才及體育運動行政管理人才。為呼應國際學術社群之共識,符應學系實際發展現況,並展現學系在跨域整合、多元發展之企圖,本系於民國110年更名為「體育與運動科學系」,保留原有體育師資培育的元素外,加上人文與自然領域之運動科學內涵,接軌目前學系實際發展方向,並有利於學生多元發展。
本系70多年來為臺灣體育運動的發展與師資培育奠定紥實且豐厚的人力資源基石,未來發展目標在於藉由教學、研究與服務,達成傳播、擴展與應用身體活動為基礎的知識體系,培育優質體育與運動相關的專業人員與領導人才。
News
Browse
16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北京市中小學生體質健康執行現狀及問題之研究(2023) 王淼; Wang, Miao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討中國大陸學校促進學生體質健康的問題及現狀、相關因素和影響,提出相應的對策和建議。研究採用綜合性方法,包括文獻回顧、統計分析,採深度訪談訪6名教師,團體焦點訪談45名學生,以全面了解青少年體質健康問題和根本原因。青少年體質健康水準關乎國家的整體發展,影響國家經濟、社會國際地位的建立,中國政府已經意識到其重要性,因此,發布了許多關於青少年體質健康促進的政策法,令希冀夠使國民體質得到根本有效的提升。政府加強對學校和家庭的支援和指導,提供相應的培訓和資源,以幫助他們有效地推動體質健康教育。建立體育資源共用和交流的機制,為青少年提供更多的運動和體育參與機會。研究結論如下: 1.學生體質健康水平影響著國家社會的經濟、地位及發展驅動力,對於人類社會發展尤為重要。 2.青少年體體質健康促進的效果不佳,存在諸多問題,關鍵的在於學生的意識習慣建立,學生則受教師、家庭、社會等因素影響,其中教師角色最為關鍵其不可忽視。 3.學校體育是開展學生促進工作的基本途徑,起到內外連結的作用,過程中關注學生主體地位以及教師屬性,使其作用的到應用,從而促進學生體質,連結多方資源,共同發展,達到建立終身思想的生活目標。Item 青少年棒球選手盂肱關節內旋活動度缺損之探討_以彰化藝術高中為例(2022) 吳順堯; Wu, Shun-Yao前言:棒球是一種需要反覆進行過肩投擲的運動,長時間累積下來會讓肩關節周邊的軟組織產生慢性的適應而造成活動度的改變,有些選手會發生盂肱關節內旋活動度缺損glenohumeral internal rotation deficit (GIRD),它可能會引起後續肩部傷害。方法:本研究以一間高中甲組棒球隊為對象,收案22位男生。記錄球員基本資料包括年齡,球齡,身高,體重,投擲手,守備位置,運動傷害史及手術史;使用手機應用程式GetMyROM測量肩關節活動度,若非投擲側肩關節內旋角度較投擲側≧13度者,定義為GIRD組,<13度者,定義為非GIRD組;使用Lafayette手持式測力儀測量肩部等長肌力;使用Philips Lumify攜帶型超音波檢查棘上肌肌腱及後關節囊厚度;使用統計軟體SPSS處理資料。結果:受試者平均年齡為17.43±0.60歲,GIRD盛行率為18.2%,全體選手投擲側的內旋及肩胛棘於肩關節外展0度和90度之角度有顯著減少,且投擲側的棘上肌肌腱及後關節囊厚度有顯著增加;GIRD組可能有左打,投手及外野手比率較高的傾向,非GIRD組投擲側的外旋及肩胛棘於肩關節外展0度之角度及非投擲側的被動內旋角度較小。結論:攜帶型測量儀器利於發掘出GIRD,而棘上肌肌腱厚度,後關節囊厚度和肩胛運動障礙是應特別注意的因子,運動醫學專科醫師及運動防護員應及早在青少年棒球選手介入,以預防嚴重運動傷害的發生。Item 環境知覺和自我效能因素與青少年身體活動之關係—社會生態學觀點之應用(2010) 馮木蘭; Mu-lan Feng本研究以社會生態學觀點為理論基礎,旨在探討環境因素對青少年身體活動行為的預測,以及個人因素在環境與個體身體活動行為之間所扮演的角色。本研究以臺北縣公、私立高中職全體學生為母群體,以分層叢集隨機抽樣方法選取樣本,有效問卷共1114份。所得資料以皮爾遜積差相關、t考驗、階層迴歸分析、及徑路分析進行統計分析。結果發現:(一)環境因素變項和自我效能變項均與身體活動行為有顯著的相關性;(二)在社會環境變項、物理環境變項及個人因素變項,均發現有性別差異存在;(三)環境因素經性別和自我效能變項調整後,社會支持、規範、和學校環境資源重要性對身體活動行為有顯著的預測力;(四)社會環境和物理環境對身體活動行為有直接或間接的影響力,社會環境和物理環境變項對青少年身體活動行為直接和間接影響有性別差異存在;(五)自我效能在環境因素與身體活動行為之間扮演重要的中介角色。本研究發現,社會環境和物理環境對青少年身體活動行為有重要的影響。Item 國中生的心肺適能、壓力知覺與學業表現之研究(2013) 王中邦; Wang Chung Pang研究目的:本研究目的旨在探討心肺適能較佳且壓力知覺中等的學生是否有較佳的學業表現。研究方法:本研究以樟樹國中101學年度九年級之在籍學生,平均年齡為15歲,排除特殊生與研究資料缺漏之學生後,採計男生196位,女生173位,男女生合計共369位學生為研究對象。在段考前一個月內測量受試者之心肺適能(800公尺與1600公尺跑走測驗)以及請受試者填寫壓力知覺量表,再收集學生第一次段考之國文、英文、數學等三科主科的段考成績,所得到的數據與資料以皮爾森績差相關、曲線估計以及單因子、二因子變異數分析比較心肺適能、壓力知覺與學業表現三者之間的關係及差異。研究結果: 1.心肺適能較佳的學生其學業表現顯著優於心肺適能較差者 (p<.05);2.壓力知覺與國文、英文、數學三科段考分科成績或三科成績總平均之關係皆呈倒U形曲線 (p<.05)。3.心肺適能較差的學生中,壓力知覺中等的學生之國文、英文、數學三科段考分科成績或三科成績總平均顯著高於壓力知覺較低以及壓力知覺較高的學生;心肺適能較佳的學生中,壓力知覺中等的學生之國文、英文、數學三科段考分科成績或三科成績總平均也顯著高於壓力知覺較低以及壓力知覺較高的學生 (p<.05)。4.心肺適能較佳且壓力知覺中等的學生之國文、英文、數學三科段考分科成績以及三科成績之總平均皆顯著高於本研究在二因子變異數分析中的其他組別 (p<.05)。結論:心肺適能較佳且壓力知覺為中等的學生有較佳的學業表現。Item 跨理論模式應用於高身體質量指數青少年運動行為之探討(2009) 洪誌忱; Heng, Chih-Chen跨理論模式應用於高身體質量指數青少年運動行為之探討 摘要 目的:瞭解高身體質量指數青少年運動行為的現況,並探討其個人背景、社會心理變項與運動行為階段的差異。方法:採自編結構式問卷進行調查,研究對象以台南市公立國民中學學生為母群,以簡單分層抽樣,針對各區高身體質量指數(BMI≧22.2)學生發出問卷921份,有效問卷750份作為研究樣本,有效回收率86.4%。統計資料以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卡方檢定進行分析。結果:一、研究對象的運動階段以維持期最多(27.5%),其次分別為準備期(26.8%)、意圖期(17.1%)、行動期(14.8%)、無意圖期(9.9%)。二、不同運動行為階段的高身體質量指數青少年在個人背景因素(區域、年級 ,性別、自覺健康狀況、體位、自認體適能測驗最不理想、運動時間)上有顯著差異(p<.05),在年齡無顯著差異。三、不同運動行為階段的高身體質量指數青少年在知覺運動利益、知覺運動障礙、運動自我效能、運動改變方法、社會支持上有顯著差異(p<.05),在身體型態上無顯著差異。四、不同性別高身體質量指數青少年在運動行為階段、社會心理變項、身體型態上有顯著差異(p<.05)。結論:台南市之高身體質量指數青少年的維持期比率最高,顯示有規律運動者,為有效控制體重,需進一步注重營養教育的實施;高身體質量指數青少年的社會支持為首要改善的部分,其他社會心理變項中影響運動行為的關鍵因素包括生理意像的知覺運動利益、天氣及時間有關的知覺運動障礙 、自我效能中的運動自我承諾及身體型態的自我評價。建議:高身體質量指數青少年運動時,宜避免高溫的運動環境,降低其運動障礙,並針對不同運動行為階段、採取不同之策略,無意圖期以認知教育為主,配合訂定運動契約與使用運動媒體可進一步提昇其運動意圖;已有規律運動者則急需要營養教育的導正。不同性別策略上男性青少年應提昇運動技能,女性青少年則需強調以團體性運動的介入。Item 青少年身體活動參與和身體自我概念之關聯(2007) 劉建廷; Jan-ting Liu青少年身體活動參與和身體自我概念之關聯 日期: 2007年6月 研 究 生:劉建廷 指導教授:卓俊伶 摘 要 身體活動參與可以提升身體知覺及身體自我概念,在身體活動參與時對自己產生信心,便會持續參與身體活動,並為身體活動所吸引。研究以台中縣 277 名國中學生(平均年齡14.42 ± 0.40歲)為研究參與者,探討青少年身體活動參與和身體自我概念的關聯及兩者間之差異情形。使用「身體活動參與量表」及「身體自我概念量表」為研究工具。所得資料以描述性統計、皮爾遜積差相關及獨立樣本t考驗等統計方法進行分析,發現:(一)身體活動參與程度有顯著的性別差異,男性相較於女性有較高的身體活動參與程度。(二)身體自我概念、外表/狀況的身體自我概念及體能的身體自我概念,有顯著的性別差異存在,男性擁有比女性高的身體自我概念。(三)身體活動參與和身體自我概念、外表/狀況的身體自我概念及體能的身體自我概念的相關性呈顯著正向關係。(四)不同身體活動參與程度青少年的身體自我概念、外表/狀況身體自我概念及體能身體自我概念,有顯著的性別差異存在,高身體活動參與者有較高的身體自我概念。根據結果,本研究的結論是(一)身體活動參與程度有性別差異。(二)身體自我概念有性別差異。(三)身體活動參與程度和身體自我概念有正向關聯性。(四)不同身體活動參與程度青少年的身體自我概念有差異。 關鍵詞:身體活動、身體自我概念、青少年Item 優秀青少年競走選手下肢動作的生物力學分析(2018) 林芝羽; Lin, Chih-yu田徑運動的競走項目是近年來東方人在奧運會中屢創佳績、嶄露頭角的競技項目,優異的成績表現取決於成熟的技術能力,其中許多文獻指出下肢動作是主要的技術關鍵。本研究目的欲探討國內優秀青少年競走選手在不同速度(高速90%、低速60%)的下肢動作技術之差異。方法:國內優秀青少年競走選手八名(身高:1.64 ±0.08公尺、體重:55.5±6.5公斤、年齡:14.6±0.7歲、訓練年齡3±0.5年)參與實驗。使用兩台測力板 (Kistler, 1000 Hz) 和8台紅外線攝影機(Vicon, 200Hz)拍攝競走動作,實驗中取五次成功的兩個週期步態,以其中最穩定的一步(Step)擷取運動學和動力學參數,所得之數據使用成對樣本 t 檢定 (Paired-Simples t Test) 進行比較分析,顯著水準為α = .05。結果:步態支撐期的腳跟觸地階段(Heel Strike),下肢踝關節的背屈(Dorsiflexion)角度,呈現高速大於低速。腳尖離地階段(Toe-Off)踝關節的蹠屈(Plantarflexion)角度,呈現高速小於低速。下肢膝關節於腳跟觸地階段,伸展角度呈現低速大於高速。左、右腳於支撐期著地的最大地面反作用力(GRF)皆呈現高速顯著大於低速之情形。高速時,擺盪期的時間比顯著大於低速呈現49:51。結論:(1)以低速進行長距離的訓練,選手的下肢關節在支撐期有較佳的關節角度控制,並使其能完全伸展下肢動作,進而有效增加關節活動度的使用。(2)高速時,支撐期的地面反作用力較大,有效率地使用踝關節力量能幫助身體的向前帶動。(3)高速時,支撐期的時間減少,擺盪期的時間隨之增加。Item 參與運動校隊對青少年偏差行為及其相關因素影響之比較研究(2005) 簡瑞隆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參與運動校隊對青少年偏差行為、刺激尋求動機及刺激忍受力影響的差異情形,以作為學校單位在推廣組成運動團隊時的參考。研究方法採自陳問卷調查法,選取國民中學三年級運動員與一般學生共655人為研究對象,施以「青少年生活經驗調查問卷」,將所得資料以SPSS 統計套裝軟體進行處理,並透過描述統計、獨立樣本單因子及二因子變異數分析等方法比較差異,綜合歸納研究結果後,得到結論如下: 一、男性青少年發生偏差行為的頻率、刺激尋求動機與刺激忍受力的表現均高於女性。 二、青少年有參與運動校隊經歷的運動員其偏差行為發生的頻率低於一般學生,但刺激尋求動機與刺激忍受力的表現則高於一般學生。 三、運動年資對青少年運動員偏差行為、刺激尋求動機及刺激忍受力的影響有顯著的差異,資深者優於資淺者。Item 不同型態女性青少年選手心臟結構與舒縮功能之比較研究(2005) 葉炳宏; Ping-Hung Yen本研究主要比較不同運動訓練型態女性青少年選手在心臟結構與舒縮功能上的差異,以36名女性為研究對象 (平均年齡16.76±0.66歲),包括阻力型態舉重選手12名、耐力型態長跑選手12名,以及無規律運動習慣高中學生12名,以心臟超音波儀 (General Electric Health Care ,VIVID7) 測量心臟結構與舒縮功能,所得資料以單因子變異數分析處理,若達.05顯著水準,則進一步以杜凱法 (Tukey) 進行事後比較,結果發現: 一、阻力型態與耐力型態運動訓練皆使得選手的左心室質量指數 (LVMI)、心室中隔厚度 (VST) 及心舒末期內徑 (EDD) 顯著優於無規律運動者 (p<.05)。 二、就運動型態而言,耐力型態運動訓練選手在心臟結構指標中的左心室質量 (LVM)、心室中隔厚度 (VST) 和舒張末期容積 (EDV),及舒縮功能指標中的心跳率 (HR) 及每跳輸出量 (SV),顯著優於阻力型態選手 (p<.05)。 耐力型態女性青少年選手的心臟結構與舒縮功能優於阻力型態選手及無規律運動者,阻力型態選手優於無規律運動者。Item 身體活動參與和身體自我概念(中華民國體育學會, 2007-12-01) 劉建廷; 卓俊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