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與運動科學系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91
本系前身為民國35年省立臺灣師範學院4年制體育科,為臺灣第一個專門培育體育師資之科系。民國37年改制為體育學系;民國43年擴充編制,成立體育衛生教育學系,下設體育學組與衛生教育學組,同時培育體育與衛生教育專業人才。民國48年,體育學組回復體育學系名稱,自民國54年起招收學生,並開始接受運動績優學生保送進入本系就讀,提供運動表現優秀選手升學機會。民國59年成立國內第一所體育系碩士班,民國79年首創國內第一所博士班,開始在國內培育體育最高學歷專業人才。
民國90年8月運動與休閒學院成立,下設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現更名為運動休閒與餐旅管理研究所)、體育學系及新成立的運動競技學系,體育學系自此脫離教育學院。配合本校由師資培育機構轉型為綜合型大學,本系除過去著重師資培育外,也擴展至培養體育運動產業人才、體育運動學術研究人才及體育運動行政管理人才。為呼應國際學術社群之共識,符應學系實際發展現況,並展現學系在跨域整合、多元發展之企圖,本系於民國110年更名為「體育與運動科學系」,保留原有體育師資培育的元素外,加上人文與自然領域之運動科學內涵,接軌目前學系實際發展方向,並有利於學生多元發展。
本系70多年來為臺灣體育運動的發展與師資培育奠定紥實且豐厚的人力資源基石,未來發展目標在於藉由教學、研究與服務,達成傳播、擴展與應用身體活動為基礎的知識體系,培育優質體育與運動相關的專業人員與領導人才。
News
Browse
6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外源性碳水化合物增補對運動表現及合成分解賀爾蒙之影響(2020) 翁于涵; Wong,Yu-Han背景:藉由外源性碳水化合物的增加,能減少內源性肌糖原的使用,讓運動時間及反覆次數增加,以提升總做功,進而提升肌肥大訓練的效益。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討運動前與期間增補不同類型的碳水化合物,對運動表現及肌肉合成分解之效益。方法:招募11名有阻力訓練經驗之健康年輕男性,以重複量數及平衡次序設計,進行阻力訓練 (共進行3回合的硬舉、臥推、腿推蹬、坐姿划船、腿伸展、肩推等動作,前2回合各8RM,而第3回合至力竭,組間休息90秒,每個動作間則休息2分鐘) 。此外,受試者分別於訓練前10分鐘、每2個訓練動作後增補濃度為6%的碳水化合物溶液118ml (蜂蜜或葡萄糖或安慰劑) ;且於運動前立即、運動後5及20分鐘進行採血,以進行葡萄糖、胰島素、皮質醇、睪固酮、T/C ratio之濃度的檢測。結果: (1) 蜂蜜GI值為91.94。 (2) 總做功及次數:在腿伸展上,蜂蜜組顯著高於葡萄糖組及安慰劑組 (p< .05) ;在坐姿划船與總做功上,增補組顯著高於安慰劑組 (p< .05) ;在肩推的總做功上,蜂蜜組顯著高於安慰劑組,其餘皆無顯著差異。 (3) 血液指標:三組血糖皆在運動後5分鐘顯著高於前測 (p< .05) ;胰島素在運動後的時間點上,增補組皆顯著高於安慰劑組 (p< .05) ;三組睪固酮濃度在運動後20分皆顯著較運動前、運動後5分鐘低 (p< .05) ;而皮質醇則與睪固酮相反;至於在T/C ratio的變化上,葡萄糖組與安慰劑組在運動後20分鐘明顯較運動前、運動後5分鐘低 (p< .05) ,而蜂蜜組則無明顯變化。結論:在從事單次高強度肌肥大阻力訓練前與運動期間,增補蜂蜜能維持較高的血糖濃度,以供作用肌群使用,因此,能有效增加總做功量及次數。Item 十二週阻力訓練對高齡者體脂率與發炎狀態的影響(2020) 孫聞賢; Sun, Wen-Hsien根據內政部統計,臺灣自1993年起進入高齡化社會,2018年10月我國65歲以上老年人口達到339萬8022人,為總人口之14.41%,正式成為高齡社會結構,如何維護高齡人口的健康與生活品質是一大課題。伴隨老化而隨之增加的脂肪及脂肪相關發炎細胞激素的濃度會增加高齡者罹患慢性疾病的風險,如: 心血管疾病和二型糖尿病等。長期阻力訓練相較於有氧運動訓練,對於體脂肪和發炎細胞激素的影響仍未有一致的結論。本研究主要探討十二週阻力訓練介入,對於高齡者體脂率與發炎細胞激素的影響。方法:以19名健康高齡者為研究對象 (年齡:67.9 ± 3.2歲) ,訓練組10名進行12週、每週3次、每項動作執行3組的全身性漸進式阻力訓練;控制組9名則維持正常生活型態。觀察訓練介入前後體脂肪、脂肪相關細胞激素,如: 腫瘤壞死因子α (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介白素6 (Interleukin-6, IL-6) 及瘦素 (leptin) 之變化,所得數據以混合設計二因子變異數分析進行分析。結果:訓練組及控制組十二週阻力訓練前後體重及BMI無顯著變化。十二週阻力訓練介入後,訓練組體脂率及皮脂厚度總和皆顯著下降,且與控制組有顯著差異 (p< .05)。本研究觀察到血清TNF-濃度後測值顯著低於前測值。訓練組及控制組十二週阻力訓練前後血清IL-6及leptin濃度無顯著差異。進一步比較訓練前後血清IL-6及leptin濃度變化量,觀察到訓練組有下降趨勢,而控制組有上升趨勢。結論:實施十二週阻力訓練,在未顯著改變體重情況下有效降低高齡者體脂率,代表阻力訓練可延緩隨著老化而增加的脂肪率。再者,血清細胞激素濃度在阻力訓練後呈下降的趨勢,高齡者長期從事阻力運動可降低與細胞激素相關的慢性疾病的風險。Item 不同強度阻力訓練對代謝症候群危險因子大學男性相關健康變項之影響(2012) 陳國生; Kuo-Sheng Chen本研究主要目的探討不同強度阻力訓練對代謝症候群危險因子大學男性血脂肪、身體組成與脂肪代謝激素之影響。本研究招募30位大學(18-22歲)具有代謝症侯群危險因子且無規律運動之男性,隨機分成高阻力訓練組、中阻力訓練組和控制組三組,每組10位。高阻力強度為4-8 RM (Repetition Maximum,最大反覆次數);中阻力強度為8-12 RM,訓練組受試者接受每週3天,回合數 (set) 3次,全身8-9個主要肌肉群,維持10週的漸增式阻力訓練;每週總訓練量相同 (總訓練量 = 每週訓練組數 × 個體相對負荷 ( %1RM ) × 每組反覆次數)。所有受試者於訓練前後檢測代謝症候群相關變項,包含腰圍、血壓、血脂、空腹血糖,身體組成包含脂肪及肌肉量、脂肪及肌肉百分比、去脂體重及脂肪代謝相關激素包含胰島素、脂聯素、瘦體素。所得資料以混合設計單因子共變數分析 ( onw-way ANCOVA,mixed design) 處理。結果顯示在代謝症候群因子變項主要效果比較,在腰圍方面,高強度組顯著比控制組與中強度組低 ( p< .05);在三酸甘油脂與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高強度組與中強度組皆顯著優於控制組 (p < .05);在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高強度組與中強度組顯著比控制組高 (p < .05);在舒張壓,高強度組顯著比控制組低 (p < .05)。在身體組成變項主要效果比較,在脂肪量,高強度組與中強度組顯著比控制組低 (p < .05);在肌肉量、去脂體重和肌肉百分比,高強度組與中強度組皆顯著比控制組高 (p < .05);在脂肪百分比,高強度組顯著比控制組低;在腰臀圍比,高強度組顯著比控制組低 (p < .05)。在脂肪代謝激素變項主要效果比較,在胰島素,高強度組與中強度組顯著比控制組低 (p < .05);在脂聯素方面,高強度組顯著比控制組低 (p < .05)。結論:十週中強度與高強度相同總訓練量的阻力訓練對於代謝症候群危險因子大學男性的大部分相關健康變項 (血脂肪,身體組成與脂肪代謝激素)皆有正面的助益,高強度阻力訓練對於腰圍、脂肪百分比、舒張壓和脂聯素的影響較大。Item 阻力訓練與階梯有氧運動對停經後婦女骨質密度、體適能與性荷爾蒙之影響(2009) 溫蕙甄; Win Huei-Jhen Wen目的:探討6個月阻力與階梯有氧運動訓練在3、6個月與追蹤3個月對停經後婦女(postmenopausal women, PMW)骨質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 BMD)、體適能與性荷爾蒙之影響。方法:將54位未接受荷爾蒙補充治療、自然停經、未規律運動之女性(平均年齡55.19 ± 3.65歲)隨機分成運動組(EX1、EX2,接受3次/週、1小時/次、持續6個月之訓練,平均出席率92.12 ± 10.73%)與未參與規律運動的對照組(C)。EX1為阻力訓練(13個肌肉群,1~3組,反覆次數8~25次,強度為50~60%最大心跳保留率);EX2為階梯有氧(強度為55~85%最大心跳保留率);在基準值、3、6個月與追蹤3個月以雙能量X光吸收測量儀檢測腰椎、股骨頸之BMD與體適能,並在基準值、3個月與追蹤3個月抽血檢驗血清中雌二醇(Estradiol, E2)與睪固酮(Testosterone, T)濃度,將檢測資料以皮爾森積差相關、混合設計二因子共變數分析,顯著水準訂為a=.05。結果:(1)三組在腰椎、股骨頸骨質密度組內與組間皆未達顯著差異;(2) 3個月時,EX1、EX2分別與C在八呎立走、六分鐘走組間達顯著差異;(3) 6個月時,EX1、EX2分別與C在體脂肪、身體活動量、八呎立走與六分鐘走組間達顯著差異;追蹤3個月時,EX1、EX2分別與C在六分鐘走組間達顯著差異;(4) 3個月之EX1、EX2分別與基準值比較,在八呎立走有顯著效果;3、6個月之EX1分別與基準值比較,在六分鐘走有顯著效果;(5) EX1在追蹤3個月與EX2之T濃度組間達顯著差異;(6)與追蹤3個月比較,EX2分別在基準值、3個月之T達顯著降低;C則在3個月之T濃度有顯著降低;(7)與基準值比較,6個月之EX1、EX2可顯著改善體脂肪與八呎立走,但追蹤3個月與6個月訓練比較,八呎立走退步亦達顯著;(8)與3個月比較,6個月EX2在八呎立走達顯著進步;(9)與基準值比較,3個月EX1在由坐到站三十秒有顯著進步,且效果至少維持3個月;(10)BMD與體重成正相關;體適能與體重成負相關;性荷爾蒙未與體重、BMD或體適能相關。結論:(1) 6個月的運動訓練可維持PMW腰椎、大腿股骨頸之BMD,其效果可持續維持至少3個月;(2) 3個月與6個月的運動訓練對PMW的體適能與功能性皆有改善與維持的正面效果;(3)運動訓練對PMW之性荷爾蒙變化似乎沒有直接的影響。Item 阻力訓練與有氧運動的訓練量對身體組成與脂肪激素的影響(2018) 陳奐杰; Chen, Huan-Chieh前言:脂肪激素在人體健康上扮演重要角色,因而受到重視。過去研究已探討阻力訓練與有氧運動對脂肪激素的影響,但將訓練量加以定量的研究極少,且造成二種運動模式有所差異的相關生理機轉亦尚未明朗。目的:探討不同訓練量的阻力訓練與有氧運動對身體組成和脂肪激素的影響。方法:53名沒有運動習慣的中年肥胖男性 (30-44歲) 配對後隨機分成5組,分別為高阻力組 (HRT)、低阻力組 (LRT)、高有氧組 (HAE)、低有氧組 (LAE) 與控制組 (CON),以WER法定量不同運動模式的訓練後,分別以不同的訓練量進行阻力訓練或有氧運動,訓練期8週,每週3次;控制組維持日常生活即可。阻力訓練包含胸部水平推舉、捲腹、腿部推舉與肱二頭肌彎舉等4個動作,有氧運動則以跑步進行。每4週檢測身體組成與採集血液。分析指標為身體組成(體重、BMI、腰臀圍、肌肉量、脂肪量、體脂率、去脂體重、肌肉脂肪比)、脂肪激素(脂締素、瘦體素與C反應蛋白)、冠心病相關因子(總膽固醇、三酸甘油脂、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與肌肉合成激素(生長激素、1型類胰島素生長因子、睪固酮、胰島素)。統計方法以混合設計二因子變異數分析和LSD法進行訓練時間與運動模式的考驗,顯著水準訂為 p<.05。結果:身體組成方面,HAE、LAE的體重顯著下降,且HAE的改變量顯著高於CON;LRT、HAE、LAE的BMI顯著下降。所有運動組的腰圍、臀圍皆顯著下降,且改變量都顯著高於CON。LRT、HAE的體脂率、脂肪量顯著下降,肌肉脂肪比則顯著上升,且兩組的改變量均顯著高於CON。HAE、LAE的組織量顯著下降,且HAE的改變量顯著高於CON。肌肉量、去脂體重與骨礦含量沒有變化。脂肪激素方面,HRT的脂締素濃度在四週和八週後顯著下降。LRT與HAE訓練後的瘦體素濃度明顯下降,且HAE對瘦體素濃度的改善較佳,C反應蛋白則沒有變化。冠心病因子和肌肉合成激素不受訓練時間和運動模式的影響。結論:中年肥胖男性在八週訓練後,有氧運動和阻力訓練均有改善身體組成的效果,其中以高訓練量的有氧運動效果為最佳。同樣的,高訓練量的有氧運動對瘦體素的改善亦最大,可以作為設計運動處方的考量,而高訓練量的阻力運動可能導致脂締素濃度下降,坐式生活者進行阻力訓練應以低訓練量為適宜。 關鍵詞:脂肪組織、阻力訓練、有氧運動、訓練量Item 阻力訓練與北冬蟲夏草攝食對大鼠骨骼肌IGF-1Ea、MGF和MSTN基因表現的影響(2016) 王宏豪; Wang, Hung-Hao前言:阻力訓練對於骨骼肌肌力發展基因表現的提升具有正面的效果,如果訓練同時增補具有活化肌力發展基因調控之增補物,可能提升負重運動表現。北冬蟲夏草 (Cordyceps militaris,以下簡稱蟲草) 中之蟲草素 (cordycepin) 可能誘發老鼠骨骼肌脂肪代謝基因表現,而對於肌力表現的調節因子如IGF-1Ea、MGF和myostatin (MSTN) 則尚無研究發表,如以動物模式輔以負重訓練,是否能如預期誘發肌力基因表現,需要進一步證實。目的:探討負重階梯攀爬訓練對攝食北冬蟲夏草大鼠骨骼肌肌力發展基因表現之影響。方法:將32隻7週齡SD大鼠分成4組:1.控制組 (C, n=8):無處理。2.蟲草組 (CM, n=8):灌食劑量200 mg/kg/d北冬蟲夏草粉劑。3.訓練組 (T, n=8):負重訓練。4.蟲草訓練組 (TCM, n=8):灌食劑量200 mg/kg/d北冬蟲夏草粉劑外加負重訓練。訓練組實施3次/週,共6週之負重階梯攀爬訓練,3週時各組犧牲4隻 (中測),6週結束前各組實施負重測試後犧牲 (後測)。取腓腸肌 (快縮肌) 和比目魚肌 (慢縮肌) 實施半定量反轉錄-聚合酶鏈鎖反應 (semi-quantitative SqRT-PCR) 分析肌力發展調控基因之表現。統計以二因子變異數分析以及杜凱氏事後比較,顯著水準為p<.05。結果:6週蟲草攝食和負重訓練對於體重和負重運動表現無顯著影響,但上調腓腸肌IGF-1Ea (後測) 和MGF (中測和後測) 基因,同時下調MSTN (中測和後測) 基因,且TCM在MSTN基因的下調具有協同效應 (synergistic effect);對比目魚肌IGF-1Ea和MGF的調控影響不大,只有TCM下調MSTN (後測) 基因。結論:蟲草攝食和負重訓練對大鼠快縮肌群IGF-1Ea 和MGF基因具有正向調控效果,但對慢縮肌群的表現影響較小;無論在快縮或慢縮肌,蟲草攝食和負重訓練對MSTN基因的下調表現皆有顯著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