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與運動科學系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91

本系前身為民國35年省立臺灣師範學院4年制體育科,為臺灣第一個專門培育體育師資之科系。民國37年改制為體育學系;民國43年擴充編制,成立體育衛生教育學系,下設體育學組與衛生教育學組,同時培育體育與衛生教育專業人才。民國48年,體育學組回復體育學系名稱,自民國54年起招收學生,並開始接受運動績優學生保送進入本系就讀,提供運動表現優秀選手升學機會。民國59年成立國內第一所體育系碩士班,民國79年首創國內第一所博士班,開始在國內培育體育最高學歷專業人才。

民國90年8月運動與休閒學院成立,下設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現更名為運動休閒與餐旅管理研究所)、體育學系及新成立的運動競技學系,體育學系自此脫離教育學院。配合本校由師資培育機構轉型為綜合型大學,本系除過去著重師資培育外,也擴展至培養體育運動產業人才、體育運動學術研究人才及體育運動行政管理人才。為呼應國際學術社群之共識,符應學系實際發展現況,並展現學系在跨域整合、多元發展之企圖,本系於民國110年更名為「體育與運動科學系」,保留原有體育師資培育的元素外,加上人文與自然領域之運動科學內涵,接軌目前學系實際發展方向,並有利於學生多元發展。

本系70多年來為臺灣體育運動的發展與師資培育奠定紥實且豐厚的人力資源基石,未來發展目標在於藉由教學、研究與服務,達成傳播、擴展與應用身體活動為基礎的知識體系,培育優質體育與運動相關的專業人員與領導人才。

News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2 of 2
  • Item
    不同係數防曬品對最大攝氧量測驗與皮膚生理及防曬效果之研究
    (2003) 成和正
    臺灣南部大專男性學生約90%在陽光下運動並未擦拭任何防曬品(SS),另外約有35%的人認為擦拭SS會影響運動表現或皮膚品質。所以本研究的目的是比較一般人在擦拭或未擦拭不同防曬係數(SPF)的SS後,在靜坐或做最大攝氧量測驗(VT)至衰竭後,其背後對稱部位皮膚生理的品質與曬後紅斑量之差異,以及探討一般人擦拭SPF15、SPF90的SS、安慰劑(P)或未擦拭任何物品(N)「以下簡稱為四種擦劑」,並在紫外線燈下做VT至衰竭,其VO2max與前測變化之差異。本研究選取96位皮膚型態III或IV台灣南部大學男學生(年齡平均為20±1.9歲)作為實驗對象。其中36位受試者先分成6組,每組的背部兩側(每側各有2公分平方的7個洞),各足量擦拭這四種擦劑的兩種。並在每秒鐘0.08百焦耳/平方公尺的紫外線B燈照射下靜坐十分鐘後,測試其背部對稱部位的曬後紅斑量(E)、皮膚含水量(SWC)、排汗量(SSR)、水份蒸發量(TEWL)、皮膚老化(SA)與皮膚彈性(SE)後,所得資料以相依樣本t考驗進行分析。另外選擇36位受試者再分成另外6組(分組方法與上述相同),並在每秒鐘0.08百焦耳/平方公尺的紫外線B燈照射下做VT至衰竭後,測試其背部對稱部位的E、SWC、SSR、TEWL、SA與SE變化之差異,所得資料以相依樣本t考驗進行分析。剩下24位受試者,只穿著背心,先做VT後,在二星期後隨機分成四組,每組全身皮膚裸露部份,各足量擦拭四種擦劑的一種後,在每秒鐘0.08百焦耳/平方公尺的紫外線B燈照射下再做一次VT後,所得前後VO2max資料,以獨立樣本單因子共變數進行分析。統計結果顯示曝曬在紫外線下不論靜坐或做最大攝氧量測驗至衰竭,在防曬效果方面,擦拭SPF90的SS比擦拭SPF15的SS、或擦拭P或N有顯著的差異。擦拭SPF15的SS比擦拭P或N有顯著的差異。擦拭P與N沒有顯著的差異。但在皮膚生理與最大攝氧量方面,不論擦拭SPF15、SPF90的SS,或擦拭P,或N皆沒有顯著的差異。所以短時間曝曬在紫外線下靜坐與做VT後,不論擦拭或未擦拭SS,皆不會影響E、SWC、SSR、TEWL、SA與SE等皮膚生理品質,但使用SPF較高的SS,其防曬效果較佳。另外在做VT時,也不會因為SS的擦拭,而影響其皮膚生理,或進一步影響VO2max的表現。
  • Item
    八週跑步訓練結合血流限制對男運動員心肺與肌肉適能之影響
    (2016) 陳昀宗; Chen, Yun-Tsung
    目的:本研究目的在探討8週、每週3天的跑步訓練結合血流限制對運動員心肺與肌肉適能的影響。方法:招募20名男性運動員,依據最大攝氧量配對分組到:(1) 跑步訓練結合血流限制組 (RT-BFR, n=10)、(2) 跑步訓練組 (RT, n=10)。兩組皆以50%HRR的相對速度,進行3分鐘跑步訓練、5組、組間休息1分鐘,但RT-BFR額外進行大腿加壓,加壓程度為手臂收縮血壓x 1.3倍。所有受試者在8週訓練前、後與2週停止訓練後,評估最大攝氧量、運動力竭時間,膝屈肌與膝伸肌等速肌力與肌耐力表現。另外,第1週第1次與第8週最後1次訓練的訓練前、訓練後15分鐘與24小時,採血分析血液生化指標 (睪固酮與皮質醇)。統計方法,8週跑步訓練效果,採單因子共變數分析。保留效果,以2週停止訓練改變量 (Δ%),進行獨立樣本t檢定分析。血液生化指標以二因子共變數分析。結果:(1) 8週訓練效果;RT-BFR的最大攝氧量顯著高於RT (67.41 vs. 59.54 ml/kg/min, p< .05)。RT-BFR的運動力竭時間高於RT (16.4 vs. 15.0分鐘, p < .05)。RT-BFR的膝伸肌等速肌力 (60º/s, 2.61 vs. 2.39 Nm/kg; 180º/s, 1.88 vs. 1.67 Nm/kg) 與肌耐力表現,皆與RT達顯著差異 (p < .05)。但是兩組之間的膝屈肌等速肌力、肌耐力、膝屈肌與膝伸肌最大力矩比值 (H/Q ratio)、疲勞指標與血液生化指標,皆無顯著差異 (p > .05)。(2) 保留效果;RT-BFR與RT的2週停止訓練改變量,在最大攝氧量、運動力竭時間、膝伸肌與膝屈肌等速肌力、肌耐力、H/Q ratio與疲勞指標,皆無顯著差異 (p > .05)。但RT-BFR的H/Q ratio從0.75下降至0.69,減少訓練帶來的腿後肌保護效果。結論:8週跑步訓練結合血流限制提升最大攝氧量 (5.1%)、運動力竭時間 (6.6%)、膝伸肌等速肌力 (15.9~17.4%) 與肌耐力 (9.5%) 表現,並維持良好的下肢肌力平衡 (H/Q ratio, 0.60~0.75)。即使2週停止訓練,仍能保持較佳的心肺與肌肉適能狀態。建議未來可應用在長跑與鐵人三項等運動員訓練上,以增加其訓練多元性,並促進競技運動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