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與運動科學系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91

本系前身為民國35年省立臺灣師範學院4年制體育科,為臺灣第一個專門培育體育師資之科系。民國37年改制為體育學系;民國43年擴充編制,成立體育衛生教育學系,下設體育學組與衛生教育學組,同時培育體育與衛生教育專業人才。民國48年,體育學組回復體育學系名稱,自民國54年起招收學生,並開始接受運動績優學生保送進入本系就讀,提供運動表現優秀選手升學機會。民國59年成立國內第一所體育系碩士班,民國79年首創國內第一所博士班,開始在國內培育體育最高學歷專業人才。

民國90年8月運動與休閒學院成立,下設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現更名為運動休閒與餐旅管理研究所)、體育學系及新成立的運動競技學系,體育學系自此脫離教育學院。配合本校由師資培育機構轉型為綜合型大學,本系除過去著重師資培育外,也擴展至培養體育運動產業人才、體育運動學術研究人才及體育運動行政管理人才。為呼應國際學術社群之共識,符應學系實際發展現況,並展現學系在跨域整合、多元發展之企圖,本系於民國110年更名為「體育與運動科學系」,保留原有體育師資培育的元素外,加上人文與自然領域之運動科學內涵,接軌目前學系實際發展方向,並有利於學生多元發展。

本系70多年來為臺灣體育運動的發展與師資培育奠定紥實且豐厚的人力資源基石,未來發展目標在於藉由教學、研究與服務,達成傳播、擴展與應用身體活動為基礎的知識體系,培育優質體育與運動相關的專業人員與領導人才。

News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0 of 21
  • Item
    身體/知識/權力:論我國學校體育演進的系譜
    (2002) 張威克; Chang, Wei Ko
    本研究以傅柯的系譜學為方法,從歷史進程探索我國學校體育演進所涉及身體、知識的形成與變遷,分析造成變化的權力因素,並嘗試研製我國學校體育身體、知識變化的權力圖譜。經分析探討後,本研究歸納出下列結論: 從身體系譜來看,我國學校體育可以體操期、體育前期、體育工具期與多元自主期等四時期概括。源於軍伍的體操血統,使體操期呈現以「操」為主的公共財身體觀;體育前期,西方思潮輸入自主意識萌芽,出現「育」的身體觀;工具期,在國族生存受威脅時出現,並發展出以「爭」為核心的工具身體觀;多元自主期因社會民主富裕而出現,學校體育逐漸重視對真、善、美的追求,顯現尊重多元價值的身體觀。 從知識演進的系譜看,我國學校體育約呈四期:前學科期、科學前期、實證科學期與整合分裂期。前學科期,「體操」所應具備的知識體系尚不明顯,經驗傳承居主要知識來源。科學前期,知識科學化與經驗系統化,兩者並行不悖,但學門分化儼然成形。實證科學期,是在體育研究所出現後正式到來,學校體育逐漸向量化觀念傾斜。整合分裂期,量化與質化研究開啟對話,並促成跨學門整合研究;但體育相關院、所、系的陸續出現,也意味從分化走上分裂,知識的分化雖能滿足知識慾望,卻亦可能危及體育在校園的生存。 在探索造成學校體育變遷的動因後,發現其中至少包括:l.父權與民權、2.國族與個人、3.經驗與科學、4.知與行、5.質與量、6.去與留等六種相抗相生的力量糾結。這些力量的消長,既影響身體亦牽動知識的變化,形成一張身體╱知識╱權力的網絡;但察考權力生成過程,發現「秩序化」與「去病夫化」在集體意識╱潛意識中醱酵,成為主導學校體育演進的核心權力。
  • Item
    體育與運動科學研究現況的批判與省思
    (中華民國體育學會, 2011-09-01) 卓俊伶
    體育與運動科學是一個以身體活動爲本質,跨學科與跨專業的學域,各學科研究所建構的知識體系,具有獨特性。本文以臺灣體育與運動科學研究爲範圍,提出國科會體育學專題研究計畫與兩個主要學術期刊的計量分析,發現體育與運動科學研究呈正面發展之現況,續之以批判思考方式,對體育學報與大專體育學刊已刊登論文,提出可資改善之處與建議。最後,對體育與運動科學研究的省思,提出:(一)考量以人與身體活動爲本的科學研究,有其個人知識與不易絕對客觀的限制;(二)建議採行實證手段,並且進行轉譯研究;與(三)遵守學術研究倫理規範的重要性。
  • Item
    體育教學的策略
    (教育部體育署, 1990-06-01) 卓俊伶
  • Item
    體育教學策略:教學場所是一個實驗室, 教師是一個實驗者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學會, 1988-06-01) 卓俊伶
  • Item
    臺灣地區中小學體育教師專業能力之研究
    (中華民國體育學會, 2000-03-01) 程瑞福
  • Item
    國小學童體育學習成就與休閒運動參與動機之研究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體育學系, 2007-12-01) 陳民修; 張少熙
    本研究旨在瞭解桃園地區國小五、六年級學童,在不同背景變項的影響下,與體育學習成就、休閒運動參與動機之現況、差異與相關情形;研究之結果期能提供給國小教師教材編寫的方向、課程設計與活動舉辦之參考,使體育教學對學生的運動休閒生活有更多的助益。研究方法以改編之五點計分量表問卷為研究工具,共發放616份問卷,其中有效問卷556份。資料分析處理採用描述統計、獨立樣本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雪費法事後比較與皮爾遜積差相關分析。結果發現桃園地區國小學童在不同背景變項之國小學童在體育學習成就之差異情形中,僅體育課程滿意度對體育學習成就所有構面達顯著性差異;性別對成就動機構面、體育課程滿意度對休閒運動參與動機所有構面達顯著性差異;學童在體育學習成就與休閒運動參與動機達高度相關。結論:國小學童在體育課程中所獲得運動情意方面的成就,是影響學童參與休閒運動動機同儕情誼中的一個重要因素,且體育學習成就整體得分愈高,對於休閒運動參與的整體動機也會愈高。
  • Item
    體育教科書之選用
    (教育部, 2005-06-01) 闕月清
  • Item
    體育課程中逐漸突顯的另一領域
    (教育部體育署, 1989-09-01) 卓俊辰譯; Hastad,Douglas N.; Lacy,Alan C.
  • Item
    「體育教學」概念分析
    (中華民國體育學會, 1987-12-01) 鄭志富譯
  • Item
    「體育教學」概念分析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1987-12-01) 鄭志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