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與運動科學系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91

本系前身為民國35年省立臺灣師範學院4年制體育科,為臺灣第一個專門培育體育師資之科系。民國37年改制為體育學系;民國43年擴充編制,成立體育衛生教育學系,下設體育學組與衛生教育學組,同時培育體育與衛生教育專業人才。民國48年,體育學組回復體育學系名稱,自民國54年起招收學生,並開始接受運動績優學生保送進入本系就讀,提供運動表現優秀選手升學機會。民國59年成立國內第一所體育系碩士班,民國79年首創國內第一所博士班,開始在國內培育體育最高學歷專業人才。

民國90年8月運動與休閒學院成立,下設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現更名為運動休閒與餐旅管理研究所)、體育學系及新成立的運動競技學系,體育學系自此脫離教育學院。配合本校由師資培育機構轉型為綜合型大學,本系除過去著重師資培育外,也擴展至培養體育運動產業人才、體育運動學術研究人才及體育運動行政管理人才。為呼應國際學術社群之共識,符應學系實際發展現況,並展現學系在跨域整合、多元發展之企圖,本系於民國110年更名為「體育與運動科學系」,保留原有體育師資培育的元素外,加上人文與自然領域之運動科學內涵,接軌目前學系實際發展方向,並有利於學生多元發展。

本系70多年來為臺灣體育運動的發展與師資培育奠定紥實且豐厚的人力資源基石,未來發展目標在於藉由教學、研究與服務,達成傳播、擴展與應用身體活動為基礎的知識體系,培育優質體育與運動相關的專業人員與領導人才。

News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9 of 9
  • Item
    環境知覺和自我效能因素與青少年身體活動之關係—社會生態學觀點之應用
    (2010) 馮木蘭; Mu-lan Feng
    本研究以社會生態學觀點為理論基礎,旨在探討環境因素對青少年身體活動行為的預測,以及個人因素在環境與個體身體活動行為之間所扮演的角色。本研究以臺北縣公、私立高中職全體學生為母群體,以分層叢集隨機抽樣方法選取樣本,有效問卷共1114份。所得資料以皮爾遜積差相關、t考驗、階層迴歸分析、及徑路分析進行統計分析。結果發現:(一)環境因素變項和自我效能變項均與身體活動行為有顯著的相關性;(二)在社會環境變項、物理環境變項及個人因素變項,均發現有性別差異存在;(三)環境因素經性別和自我效能變項調整後,社會支持、規範、和學校環境資源重要性對身體活動行為有顯著的預測力;(四)社會環境和物理環境對身體活動行為有直接或間接的影響力,社會環境和物理環境變項對青少年身體活動行為直接和間接影響有性別差異存在;(五)自我效能在環境因素與身體活動行為之間扮演重要的中介角色。本研究發現,社會環境和物理環境對青少年身體活動行為有重要的影響。
  • Item
    青少年身體活動參與和身體自我概念之關聯
    (2007) 劉建廷; Jan-ting Liu
    青少年身體活動參與和身體自我概念之關聯 日期: 2007年6月 研 究 生:劉建廷 指導教授:卓俊伶 摘 要 身體活動參與可以提升身體知覺及身體自我概念,在身體活動參與時對自己產生信心,便會持續參與身體活動,並為身體活動所吸引。研究以台中縣 277 名國中學生(平均年齡14.42 ± 0.40歲)為研究參與者,探討青少年身體活動參與和身體自我概念的關聯及兩者間之差異情形。使用「身體活動參與量表」及「身體自我概念量表」為研究工具。所得資料以描述性統計、皮爾遜積差相關及獨立樣本t考驗等統計方法進行分析,發現:(一)身體活動參與程度有顯著的性別差異,男性相較於女性有較高的身體活動參與程度。(二)身體自我概念、外表/狀況的身體自我概念及體能的身體自我概念,有顯著的性別差異存在,男性擁有比女性高的身體自我概念。(三)身體活動參與和身體自我概念、外表/狀況的身體自我概念及體能的身體自我概念的相關性呈顯著正向關係。(四)不同身體活動參與程度青少年的身體自我概念、外表/狀況身體自我概念及體能身體自我概念,有顯著的性別差異存在,高身體活動參與者有較高的身體自我概念。根據結果,本研究的結論是(一)身體活動參與程度有性別差異。(二)身體自我概念有性別差異。(三)身體活動參與程度和身體自我概念有正向關聯性。(四)不同身體活動參與程度青少年的身體自我概念有差異。 關鍵詞:身體活動、身體自我概念、青少年
  • Item
    身體活動參與和身體自我概念
    (中華民國體育學會, 2007-12-01) 劉建廷; 卓俊伶
  • Item
    自尊融入健康與體育課程之介入成效
    (臺灣護理學會, 2009-12-01) 賴香如; 呂昌明; 卓俊辰; 李碧霞; 周維倫; 溫婉玉
  • Item
    青少年健身運動習慣的培養
    (教育部, 2000-08-01) 卓俊辰
  • Item
    培養活力青少年,塑造菁英新國民
    (教育部, 2004-04-01) 鄭志富
  • Item
    心肺適能與壓力知覺水準對國中生學業表現的探討
    (國立臺灣大學體育學室, 2014-03-01) 陳玉英; 王中邦; 方進隆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討心肺適能和壓力知覺水準與學業表現的關係,並比較不同心肺適能與壓力知覺程度的學生在學業表現的差異情形。方法:以新北市某國中101學年度九年級學生為研究對象,共計369人(男生196位,女生173位)。在段考前一個月測量心肺適能(男1600公尺、女800公尺跑走測驗)和壓力知覺,並收集第一次段考國文、英文、數學等三科成績,所得資料分別以描述統計、皮爾森積差相關、單因子及二因子變異數分析進行統計處理。結果:一、國文、英文及數學段考成績分別與心肺適能和壓力知覺成績呈正相關(p<.05)。二、心肺適能較佳學生三考科成績表現明顯優於較差者(p<.05)。三、中等壓力知覺學生的三考科成績顯著高於壓力知覺較低及較高者(p<.05)。四、在不同心肺適能和壓力知覺水準下,學生在國文、英文及數學成績表現上有明顯的交互作用(p<.05)。中等壓力知覺水準時,心肺適能較佳學生成績表現明顯優於較差者,而在較高及較低壓力狀態學生學業表現不受心肺適能的影響(p<.05)。結論:本研究發現求學階段的國中學生學業表現明顯受心肺適能及壓力知覺因素影響。再者,心肺適能對學業表現的正面效益會因不同的壓力知覺情境而改變,當學生處在適度壓力知覺時,其學業成績明顯因心肺適能較佳而表現較好。
  • Item
    青少年運動習慣之培養
    (教育部, 2002-10-01) 方進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