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與運動科學系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91

本系前身為民國35年省立臺灣師範學院4年制體育科,為臺灣第一個專門培育體育師資之科系。民國37年改制為體育學系;民國43年擴充編制,成立體育衛生教育學系,下設體育學組與衛生教育學組,同時培育體育與衛生教育專業人才。民國48年,體育學組回復體育學系名稱,自民國54年起招收學生,並開始接受運動績優學生保送進入本系就讀,提供運動表現優秀選手升學機會。民國59年成立國內第一所體育系碩士班,民國79年首創國內第一所博士班,開始在國內培育體育最高學歷專業人才。

民國90年8月運動與休閒學院成立,下設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現更名為運動休閒與餐旅管理研究所)、體育學系及新成立的運動競技學系,體育學系自此脫離教育學院。配合本校由師資培育機構轉型為綜合型大學,本系除過去著重師資培育外,也擴展至培養體育運動產業人才、體育運動學術研究人才及體育運動行政管理人才。為呼應國際學術社群之共識,符應學系實際發展現況,並展現學系在跨域整合、多元發展之企圖,本系於民國110年更名為「體育與運動科學系」,保留原有體育師資培育的元素外,加上人文與自然領域之運動科學內涵,接軌目前學系實際發展方向,並有利於學生多元發展。

本系70多年來為臺灣體育運動的發展與師資培育奠定紥實且豐厚的人力資源基石,未來發展目標在於藉由教學、研究與服務,達成傳播、擴展與應用身體活動為基礎的知識體系,培育優質體育與運動相關的專業人員與領導人才。

News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7 of 7
  • Item
    體育邊緣人:臺灣國民中小學肢體障礙學生的學校體育之歷史軌跡(1945~1998)
    (2010) 黃政皓; HUANG,CHENG-HAO
    本論文探究從1945年到1998年間國民中小階段,肢體障礙學生的學校體育樣貌為何。研究發現:首先在「體育政策」方面,九年義務教育實施後,政府的政策對於肢障學生轉趨重視,1973年進行的「國中肢體殘障學童體育實施方案」研究實驗為肢障學生的學校體育立下里程碑,爾後隨著1990年代特殊教育的興起,政府也委託學校機構共同協助推動肢體障礙學生的學校體育相關措施。其次「學校體育的內容」方面,在專門安置肢體障礙學生的特殊學校(班)中均為肢體障礙學生規劃體育課程;教材方面則隨著時代不同而內涵有所轉變;另外,教師會針對學生的狀況對教具及場地進行修正,師資雖然沒有專門的培育機構,但師範大學體育與研究發展中心舉辦多場相關研習,不失為一補救方法。接著「學校體育活動」方面,在一般學校裡,隨著時代的進步,肢障學生已逐漸走出戶外參與體育教學;仁愛實驗學校當中有豐富的體育課外活動,供肢體障礙學生參與,運動會也會考量學生狀況,運用巧思設計趣味化的賽程。最後是「教」與「學」的反饋,經過微弱聲音的匯聚,發現政策未完全傳達給教師,推動也容易受到機關首長的左右,但熱忱與信念可以彌補政策的疏漏,肢障學生在一般學校體育內還是存在著邊緣化的情況,體育的實施對教師的教學與學生的人生富含多重意義。總而來看,專門安置肢障學生的特殊學校(班),可為肢障學生提供較為多彩多姿的學校體育,而在一般學校當中,肢障學生其學校體育往往沒有落實,學生仍在學校體育當中扮演邊緣人的角色。
  • Item
    多感官教學應用於聽覺障礙學生蛙式游泳之個案研究
    (2018) 陳涓妮; Chen, Chuan-Ni
    本研究旨在探討多感官教學介入游泳課程教學的成效、聽覺障礙學生的學習效果,以及研究者在行動過程中克服教學困境之省思與專業成長。研究參與者為一名國中重度聽覺障礙學生,介入教學期間,實施五週十節的多感官蛙式游泳教學,從實際行動中探索聽覺障礙學生在多感官游泳學習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透過教學者日誌、觀察員回饋單、影像資料與深度訪談等多元資料蒐集與分析,深入瞭解其教學策略的成效、研究參與者的學習效果,以及研究者教學歷程省思與專業成長。所得質性資料加以編碼處理並進行歸類分析,採三角檢驗法交叉檢核多元資料之可信度。所得結果如下:一、教學者善用教學策略助於提升聽覺障礙學生學習成效。二、多感官游泳教學對聽障學生的技能、認知、情意有良好的效果。三、透過行動研究使教學者提升體育教學專業能力。綜合上述研究結果,提出下列具體建議:一、教師設計豐富且有彈性的體育教學:教學前瞭解聽覺障礙學生的需求與限制,充分運用其他感官進行教學,適時給予正增強,提升學生參與動機。二、學校提供友善的學習環境:採單純教學環境,避免聽覺障礙學生不必要的視覺干擾。三、對未來研究建議:嘗試採用融合式的體育教學方式或運用其他體育教學項目,探討聽覺障礙學生的口語表達、人際互動、身體活動能力以及學習效果的變化情形。
  • Item
    時間延宕法對智障者籃球定點運球跳投之應用
    (中華民國體育學會, 2005-12-01) 潘麗芬; 卓俊伶
  • Item
    學校適應體育的推動計畫與成果
    (教育部, 2010-10-01) 闕月清
  • Item
    身心障礙類學生之體適能提升
    (教育部, 2003-10-01) 闕月清
  • Item
    適應體育之先河:1973年「國中肢體殘障學童體育實施方案」研究實驗之運作
    (臺灣身體文化學會, 2010-12-01) 林玫君; 黃政皓
    「國中肢體殘障學童體育實施方案」研究實驗是臺灣第一次大規模由政府推動肢體障礙學生的適應體育教學活動,可謂適應體育之先河。本文採用歷史研究法,探討該實施方案研究實驗的運作情形及其所造成的影響。1950至1960年代小兒麻痺症的大流行造成數以萬計的幼童肢體障礙,在九年義務教育實施後,大量肢體障礙學生進入學校就讀,開展本研究的時代背景。研究發現:教育廳針對肢體障礙學生的學校體育相關問題,於1973年委託陳在頤教授進行「國中肢體殘障學童體育實施方案」的研究實驗,經過一系列的實驗工作,最後舉辦全國性的教學觀摩。經由「國中肢體殘障學童體育實施方案」研究實驗的推行,催生出「國民(初級)中學體育特別班實施計畫」,影響體育特別班的設立,讓肢體障礙的學生能享受體育教學的浸沐,為肢體障礙學童生命開啟新的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