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與運動科學系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91

本系前身為民國35年省立臺灣師範學院4年制體育科,為臺灣第一個專門培育體育師資之科系。民國37年改制為體育學系;民國43年擴充編制,成立體育衛生教育學系,下設體育學組與衛生教育學組,同時培育體育與衛生教育專業人才。民國48年,體育學組回復體育學系名稱,自民國54年起招收學生,並開始接受運動績優學生保送進入本系就讀,提供運動表現優秀選手升學機會。民國59年成立國內第一所體育系碩士班,民國79年首創國內第一所博士班,開始在國內培育體育最高學歷專業人才。

民國90年8月運動與休閒學院成立,下設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現更名為運動休閒與餐旅管理研究所)、體育學系及新成立的運動競技學系,體育學系自此脫離教育學院。配合本校由師資培育機構轉型為綜合型大學,本系除過去著重師資培育外,也擴展至培養體育運動產業人才、體育運動學術研究人才及體育運動行政管理人才。為呼應國際學術社群之共識,符應學系實際發展現況,並展現學系在跨域整合、多元發展之企圖,本系於民國110年更名為「體育與運動科學系」,保留原有體育師資培育的元素外,加上人文與自然領域之運動科學內涵,接軌目前學系實際發展方向,並有利於學生多元發展。

本系70多年來為臺灣體育運動的發展與師資培育奠定紥實且豐厚的人力資源基石,未來發展目標在於藉由教學、研究與服務,達成傳播、擴展與應用身體活動為基礎的知識體系,培育優質體育與運動相關的專業人員與領導人才。

News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2 of 2
  • Item
    臺北市國中生游泳課參與之阻礙因素探討
    (2011) 張佳裕; Chang Chia-Yu
    本研究目的在探討臺北市國中生游泳課參與之阻礙因素,以瞭解學生在游泳課的參與中遭遇到哪些阻礙,進而提出改善之策略。研究對象以臺北市立國中98學年度第二學期在籍學生為主。研究方法主要以量為主質為輔的方式進行問卷調查與訪談,問卷調查主要目的在了解學生游泳課參與的阻礙因素,及背景變項與阻礙構面間的差異情形;在訪談的部分,主要在瞭解阻礙因素的發生原因為何。研究結果發現:(一)臺北市國中生游泳能力以能游25公尺以上最多,對游泳課之喜好程度以感覺還好為主,而課後僅有23%的學生將持續參與游泳運動。(二)阻礙因素前五項依序由高至低為:氣候因素、游泳池的消毒藥水味、上課練習游泳的時間太短、游泳池沒有提供清潔用品、游泳池的水質不佳;阻礙構面以結構性阻礙最高,其次為個體內阻礙與人際間阻礙。(三)在背景變項中性別與游泳能力,在結構性阻礙、個體內阻礙與人際間阻礙皆達顯著差異;年級在結構性阻礙達顯著差異;父親教育程度則在人際間阻礙達顯著差異;母親教育程度則在結構性阻礙、個體內阻礙與人際間阻礙皆未達顯著差異。
  • Item
    學生游泳能力檢測個案研究-以國立臺中一中為例
    (2010) 王士豪; Wang, Shieh Haw
    本研究旨在瞭解我國游泳能力檢測發展沿革、學生游泳能力檢測的發展及成效,並探討學生游泳能力檢測所衍生之相關問題,藉由文獻分析、深度訪談等方法,進行國立臺中一中學生游泳能力檢測個案研究,以瞭解實際檢測問題並提出具體有效之策略,期能發現游泳檢測推動與執行上之問題與解決之道,以提供學校及愛好游泳人士之參酌,達到更有品質的游泳教學及游泳技能。本研究之主要結論如下: 一、我國游泳能力檢測之推展與現況部分: 自我國游泳檢測推展以來,根據教育部本身統計數據,學生游泳能力多有增進,溺水人數逐年下降,如繼續推展,對游泳能力提昇有正面發展。但在硬體建設逐漸發展並完備的同時,軟體的計劃、教學、管理、人力等也需要資源的支持,並妥善規劃。 二、國立臺中一中游泳能力檢測之推展與現況: 國立臺中一中游泳計劃,經該校體育發展委員會通過,可分四大類、(一)游泳教學部分;(二)游泳檢測部分;(三)水上運動競賽;(四)游泳學習營;同時該校執行游泳檢測之標準較高,成效反而較佳;然而該校執行游泳檢測發展至今,逐漸面臨到場地設施不佳及人力不足的瓶頸,如要再提昇同學的游泳能力,相關配套條件,有待解決。 三、教育部游泳能力檢測施行對國立臺中一中游泳能力檢測之影響: 國立臺中一中發展游泳檢測較教育部發展游泳檢測為早,且有游泳池加上游泳教學正常,檢測又採普測,並推動相關水上活動,是以目前臺中一中學生游泳能力較教育部公告之全國平均能力為高;而於相互影響部分,學校如何在特色與追隨政策間做一抉擇,仍有待學校本身決定,但教育部的規劃,仍會影響學校的長遠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