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與運動科學系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91

本系前身為民國35年省立臺灣師範學院4年制體育科,為臺灣第一個專門培育體育師資之科系。民國37年改制為體育學系;民國43年擴充編制,成立體育衛生教育學系,下設體育學組與衛生教育學組,同時培育體育與衛生教育專業人才。民國48年,體育學組回復體育學系名稱,自民國54年起招收學生,並開始接受運動績優學生保送進入本系就讀,提供運動表現優秀選手升學機會。民國59年成立國內第一所體育系碩士班,民國79年首創國內第一所博士班,開始在國內培育體育最高學歷專業人才。

民國90年8月運動與休閒學院成立,下設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現更名為運動休閒與餐旅管理研究所)、體育學系及新成立的運動競技學系,體育學系自此脫離教育學院。配合本校由師資培育機構轉型為綜合型大學,本系除過去著重師資培育外,也擴展至培養體育運動產業人才、體育運動學術研究人才及體育運動行政管理人才。為呼應國際學術社群之共識,符應學系實際發展現況,並展現學系在跨域整合、多元發展之企圖,本系於民國110年更名為「體育與運動科學系」,保留原有體育師資培育的元素外,加上人文與自然領域之運動科學內涵,接軌目前學系實際發展方向,並有利於學生多元發展。

本系70多年來為臺灣體育運動的發展與師資培育奠定紥實且豐厚的人力資源基石,未來發展目標在於藉由教學、研究與服務,達成傳播、擴展與應用身體活動為基礎的知識體系,培育優質體育與運動相關的專業人員與領導人才。

News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 of 1
  • Item
    不同運動休息比高強度循環運動對心肺適能之影響
    (2023) 吳冠蓁; Wu, Kuan-chen
    目的:探討不同運動休息比之高強度循環運動 (high-intensity circuit exercise, HICE) 對於心肺適能與能量使用比例之影響。方法:本研究共招募12名健康男性。依平衡次序進行相同總運動時間之HICE20 (20秒:10秒運動休息比) 與HICE30 (30秒:10秒運動休息比) 兩種實驗介入。HICE的動作模式包括抬膝原地跑、弓步蹲、深蹲跳與波比操。在HICE運動期間測量攝氧量、心跳率、運動自覺強度 (rating of perceived exertion, RPE) 與血乳酸濃度,並計算動作反覆次數、花費在高強度運動之累積時間、分組 (運動初期 [S1]、運動中段 [SMid] 與運動末期 [SEnd] ) 之攝氧量與心跳率以及能量使用比例。結果:不同運動休息比之HICE,誘發之總平均攝氧量、心跳率、RPE、血乳酸濃度、高強度運動累積時間與能量使用,均未達顯著差異。然而,HICE30在S1的平均攝氧量與平均心跳率,均顯著高於HICE20 (p< .05),不過,在時間因子部分,HICE20到SEnd時仍能維持高於S1之心肺刺激 (S1 vs. SMid vs. SEnd,61.33 ± 6.30%VO2max vs. 87.52 ± 7.05%VO2max vs. 86.08 ± 5.68%VO2max),而HICE30在SEnd時,則顯著下降並低於SMid (S1 vs. SMid vs. SEnd,68.75 ± 6.79%VO2max vs. 89.36 ± 7.23%VO2max vs. 85.15 ± 7.70%VO2max)。HICE30的總反覆次數顯著高於HICE20 (HICE20 vs. HICE30,782.10 ± 132.70次vs. 867.90 ± 126.50次, p < .05)。結論:改變HICE運動休息比不影響心肺刺激與能量消耗分佈。不過,相較於HICE30,HICE20在SEnd更能維持較高的心肺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