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與運動科學系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91

本系前身為民國35年省立臺灣師範學院4年制體育科,為臺灣第一個專門培育體育師資之科系。民國37年改制為體育學系;民國43年擴充編制,成立體育衛生教育學系,下設體育學組與衛生教育學組,同時培育體育與衛生教育專業人才。民國48年,體育學組回復體育學系名稱,自民國54年起招收學生,並開始接受運動績優學生保送進入本系就讀,提供運動表現優秀選手升學機會。民國59年成立國內第一所體育系碩士班,民國79年首創國內第一所博士班,開始在國內培育體育最高學歷專業人才。

民國90年8月運動與休閒學院成立,下設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現更名為運動休閒與餐旅管理研究所)、體育學系及新成立的運動競技學系,體育學系自此脫離教育學院。配合本校由師資培育機構轉型為綜合型大學,本系除過去著重師資培育外,也擴展至培養體育運動產業人才、體育運動學術研究人才及體育運動行政管理人才。為呼應國際學術社群之共識,符應學系實際發展現況,並展現學系在跨域整合、多元發展之企圖,本系於民國110年更名為「體育與運動科學系」,保留原有體育師資培育的元素外,加上人文與自然領域之運動科學內涵,接軌目前學系實際發展方向,並有利於學生多元發展。

本系70多年來為臺灣體育運動的發展與師資培育奠定紥實且豐厚的人力資源基石,未來發展目標在於藉由教學、研究與服務,達成傳播、擴展與應用身體活動為基礎的知識體系,培育優質體育與運動相關的專業人員與領導人才。

News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2 of 2
  • Item
    高中生體育學習概念量表編制之研究
    (2024) 李宏盈; Lee, Hung-Ying
    本研究旨在建構「高中生體育學習概念量表」,透過三階段分別進行。首先,透過立意取樣方式,針對 45 位高中生進行個別半結構式訪談,瞭解其對體育學習之觀點,並透過現象圖示學 (phenomenography) 方式進行分析,建立體育學習概念量表初步之結構與題項,包含技能測驗、技能練習、從事身體活動、增加運動知識、理解運動知能、內省的身體實踐、以新的角度看待身體。其次,邀集 8 位體育與運動教育之專家學者,進行德懷術座談會議,以修正量表之內容,並確立七大體育學習概念結構與題項。第三,採取立意取樣之方式,調查臺灣北、中、南與東部之高中生,共計收回 2212 份問卷,透過探索性與驗證性因素分析,最終建構出具信度與效度之體育學習概念量表。基於上述,本研究確立了高中生七大體育學習概念,可讓學生自我評估其體育學習概念,亦可供高中體育課程與教學實踐之參酌。
  • Item
    中等體育師資生科技教學內容知識 (TPACK)、設計思維及教師專業發展之研究
    (2020) 李宏盈; Lee, Hung-Ying
    因應資訊時代的教育浪潮,體育教師在教學時,可藉由 TPACK 整合資訊科技輔助體育教學的知識觀,以面對多元的學習者。由於師資培育階段為師資生建構專業發展之奠基期,且體育師資生亟需具備素養導向及跨領域教學的知能,因而師資生 TPACK 的整合情形將影響教學品質。依此研究透過TPACK、設計思維及教師專業發展問卷工具,探討494位中等體育師資生 TPACK、設計思維及教師專業發展之情形。結果發現:一、TPACK、設計思維及教師專業發展量表能適用於中等體育師資生。二、中等體育師資生在 TPACK、設計思維及教師專業發展的知覺上皆為中等以上。三、TPACK、設計思維與教師專業發展三者呈現高度正相關,且師資生的 TPACK 能透過設計思維預測其教師專業發展,(一) PCK 及 TCK 能透過設計思維預測良好的教師專業發展,且設計思維於其中扮演互補中介效果。(二) TPACK 能透過設計思維預測課程設計與教學、班級經營與輔導、研究發展與進修及敬業精神與態度,且設計思維於其中扮演互補中介效果。(三) TPACK 能透過測設計思維中的測試階段預測教師專業發展,且測試階段於其中扮演完全中介效果。建議未來可針對設計思維進行教學實踐的應用,並在師培課程,增進體育專門科目之科技相關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