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與運動科學系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91

本系前身為民國35年省立臺灣師範學院4年制體育科,為臺灣第一個專門培育體育師資之科系。民國37年改制為體育學系;民國43年擴充編制,成立體育衛生教育學系,下設體育學組與衛生教育學組,同時培育體育與衛生教育專業人才。民國48年,體育學組回復體育學系名稱,自民國54年起招收學生,並開始接受運動績優學生保送進入本系就讀,提供運動表現優秀選手升學機會。民國59年成立國內第一所體育系碩士班,民國79年首創國內第一所博士班,開始在國內培育體育最高學歷專業人才。

民國90年8月運動與休閒學院成立,下設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現更名為運動休閒與餐旅管理研究所)、體育學系及新成立的運動競技學系,體育學系自此脫離教育學院。配合本校由師資培育機構轉型為綜合型大學,本系除過去著重師資培育外,也擴展至培養體育運動產業人才、體育運動學術研究人才及體育運動行政管理人才。為呼應國際學術社群之共識,符應學系實際發展現況,並展現學系在跨域整合、多元發展之企圖,本系於民國110年更名為「體育與運動科學系」,保留原有體育師資培育的元素外,加上人文與自然領域之運動科學內涵,接軌目前學系實際發展方向,並有利於學生多元發展。

本系70多年來為臺灣體育運動的發展與師資培育奠定紥實且豐厚的人力資源基石,未來發展目標在於藉由教學、研究與服務,達成傳播、擴展與應用身體活動為基礎的知識體系,培育優質體育與運動相關的專業人員與領導人才。

News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 of 1
  • Item
    高溫環境對臨界負荷、運動耐受性與肌肉氧合作用之影響
    (2019) 郭育瑄; Kuo, Yu-Hsuan
    目的:本研究旨在觀察不同環境溫度對臨界負荷、運動耐受性和肺部、腿部肌肉氧合作用的影響。方法:以12名男性自行車運動員為受試對象,採隨機交叉之實驗設計,受試者須在高溫 (35°C, HT) 和常溫 (22°C, NT),分別執行遞增負荷運動測驗 (IET)、3分鐘衰竭測驗 (3MT)、高強度和激烈強度固定負荷運動測驗。測驗間至少間隔48小時。測驗過程中,使用能量分析儀收集攝氧量,並分析最大攝氧量 (VO2max)、第一換氣閾值 (VT1)、第二換氣閾值 (VT2) 並各別對應其輸出功率 (wVO2max、wVT1和wVT2) 及攝氧動力學數據,同時監測心跳率、肺部和腿部作用肌群的肌肉氧合濃度 [包含總血紅素、含氧血紅素 (O2Hb)、去氧血紅素 (HHb) 及組織氧合指標 (TSI)],運動表現記錄包括結束功率 (EP)、高於EP之總作功 (WEP)、功率峰值和平均功率,以及高強度和激烈強度的運動持續時間。結果:IET顯示,VO2max在HT明顯高於NT (NT vs. HT, 59.3 ± 7.6 vs. 61.3 ± 8.0 ml·kg-1·min-1, p< .05),但VT1、VT2和最大心跳率則沒有明顯差異。然而,wVO2max (NT vs. HT, 355 ± 42 vs. 335 ± 44 W)、wVT1 (NT vs. HT, 205 ± 22 vs. 190 ± 23 W) 和wVT2 (NT vs. HT, 243 ± 27 vs. 230 ± 32 W) 在NT明顯高於HT (p < .05)。而在NT 時的3MT運動表現 (NT vs. HT,EP,228 ± 34 vs. 219 ± 33 W;功率峰值,606 ± 82 vs. 588 ± 87 W;平均功率,308 ± 32 vs. 300 ± 34 W) 都明顯高於HT (p < .05),而WEP除外。此外,在相同環境溫度的wVT2和EP (NT, r = .674; HT, r = .672) 以及VO2max和VO2peak (NT, r = .877; HT, r = .893),皆具顯著相關 (p < .05)。在高強度運動部分,HT的生理反應和肌肉氧飽和度在腿部O2Hb和TSI,皆明顯低於NT,而HHb則明顯較高。在激烈強度部分發現,雖然HT的運動耐受性明顯較短於NT,但仍符合激烈強度所需達到的運動持續時間。結論:雖然HT會造成運動時生理壓力的增加,不利運動表現,但不論是在高溫或常溫下,3MT所測得之EP可以適當地評估有氧適能,且均可作為劃分高強度和激烈強度運動區間之強度界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