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與運動科學系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91

本系前身為民國35年省立臺灣師範學院4年制體育科,為臺灣第一個專門培育體育師資之科系。民國37年改制為體育學系;民國43年擴充編制,成立體育衛生教育學系,下設體育學組與衛生教育學組,同時培育體育與衛生教育專業人才。民國48年,體育學組回復體育學系名稱,自民國54年起招收學生,並開始接受運動績優學生保送進入本系就讀,提供運動表現優秀選手升學機會。民國59年成立國內第一所體育系碩士班,民國79年首創國內第一所博士班,開始在國內培育體育最高學歷專業人才。

民國90年8月運動與休閒學院成立,下設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現更名為運動休閒與餐旅管理研究所)、體育學系及新成立的運動競技學系,體育學系自此脫離教育學院。配合本校由師資培育機構轉型為綜合型大學,本系除過去著重師資培育外,也擴展至培養體育運動產業人才、體育運動學術研究人才及體育運動行政管理人才。為呼應國際學術社群之共識,符應學系實際發展現況,並展現學系在跨域整合、多元發展之企圖,本系於民國110年更名為「體育與運動科學系」,保留原有體育師資培育的元素外,加上人文與自然領域之運動科學內涵,接軌目前學系實際發展方向,並有利於學生多元發展。

本系70多年來為臺灣體育運動的發展與師資培育奠定紥實且豐厚的人力資源基石,未來發展目標在於藉由教學、研究與服務,達成傳播、擴展與應用身體活動為基礎的知識體系,培育優質體育與運動相關的專業人員與領導人才。

News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 of 1
  • Item
    支鏈胺基酸搭配碳水化合物增補對下坡跑後蛋白質代謝的影響
    (2012) 陳香吟; Chen Shiang-Yin
    目的: 本研究目的在探討下坡跑運動後增補支鏈胺基酸與支鏈胺基酸+碳水化合物對運動後胰島素、睪固酮、皮質醇、尿素氮、肌酸酐與肌酸激酶的影響,並進一步評估對肌肉最大自主等長收縮肌力的影響。方法: 本研究將 24 名受試者 (身高 179.00 ± 7.83 公分; 體重 75.97 ± 10.96 公斤; 年齡 21.88 ± 2.07 歲; 最大攝氧量 53.08 ± 6.74 毫升/公斤/分鐘) 依據最大攝氧量數值,以平衡次序法分成三組: 支鏈胺基酸組 (BCAA 組)、支鏈胺基酸+碳水化合物組 (BCAA+CHO 組) 與安慰劑組 (PLA 組)。在進行 30 分鐘 70% VO2max 之下坡跑運動 (-15%) 前一天 (Pre 24 hr) 以及運動後兩天,受試者需接受膝伸肌群之最大自主等長收縮肌力測量。在各組實驗中,支鏈胺基酸與碳水化合物之攝取量分別為每次每公斤體重 232.50 mg 與 464.00 mg,且均於運動後第 15 分鐘與運動後第 24 小時 (測驗採血後) 進行增補。採血點: 運動前立即、運動後立即、運動後第 45、60 分鐘、24 與 48 小時 (Pre、Post 0、Post 45 min、Post 60 min、Post 24 hr 與 Post 48 hr)。結果: 在運動後第 24 小時,各組之最大自主等長收縮肌力皆顯著下降 (21-22%); 在運動後第 48 小時,BCAA 組之最大自主等長收縮肌力顯著高於 BCAA+CHO 與安慰劑組數值 (p< .05); 在運動後第 45 分鐘,BCAA 組之睪固酮/皮質醇比值顯著高於 BCAA+CHO 與安慰劑組; 在運動後第 45 分鐘, BCAA+CHO 組之胰島素濃度顯著高於 BCAA 與安慰劑組數值,但是其睪固酮/皮質醇比值卻顯著下降並且低於其他兩組; 比較運動後第 48 與 24 小時之 CK 差值 (ΔCK (Post 48 hr-Post 24 hr)),BCAA+CHO 組之降低幅度 (-36%) 顯著低於安慰劑組 (-13%) 並且與 BAAA 組 (-30%) 相似。結論: 30 分鐘 70% VO2max 之下坡跑運動誘發肌肉損傷後增補支鏈胺基酸可顯著提升運動後第 45 分鐘之睪固酮/皮質醇比值,更進一步顯著提升運動後第 48 小時之最大自主等長收縮肌力; 額外增補碳水化合物反而使睪固酮/皮質醇比值下降,對肌力產生些許恢復作用; 增補支鏈胺基酸+碳水化合物可使受試者之 ΔCK (Post 48 hr-Post 24 hr) 顯著低於安慰劑組,有利於降低升高的 CK 數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