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與運動科學系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91

本系前身為民國35年省立臺灣師範學院4年制體育科,為臺灣第一個專門培育體育師資之科系。民國37年改制為體育學系;民國43年擴充編制,成立體育衛生教育學系,下設體育學組與衛生教育學組,同時培育體育與衛生教育專業人才。民國48年,體育學組回復體育學系名稱,自民國54年起招收學生,並開始接受運動績優學生保送進入本系就讀,提供運動表現優秀選手升學機會。民國59年成立國內第一所體育系碩士班,民國79年首創國內第一所博士班,開始在國內培育體育最高學歷專業人才。

民國90年8月運動與休閒學院成立,下設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現更名為運動休閒與餐旅管理研究所)、體育學系及新成立的運動競技學系,體育學系自此脫離教育學院。配合本校由師資培育機構轉型為綜合型大學,本系除過去著重師資培育外,也擴展至培養體育運動產業人才、體育運動學術研究人才及體育運動行政管理人才。為呼應國際學術社群之共識,符應學系實際發展現況,並展現學系在跨域整合、多元發展之企圖,本系於民國110年更名為「體育與運動科學系」,保留原有體育師資培育的元素外,加上人文與自然領域之運動科學內涵,接軌目前學系實際發展方向,並有利於學生多元發展。

本系70多年來為臺灣體育運動的發展與師資培育奠定紥實且豐厚的人力資源基石,未來發展目標在於藉由教學、研究與服務,達成傳播、擴展與應用身體活動為基礎的知識體系,培育優質體育與運動相關的專業人員與領導人才。

News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 of 1
  • Item
    臺北市運動中心委外經營營運績效評估指標建構之研究
    (2008) 李展瑋; Chang-wei Lee
    本研究旨在探討臺北市運動中心之營運績效評估指標,以臺北市體育處委外經營之中山、北投、南港、中正運動中心為研究對象,引據平衡計分卡之發展精神,透過德爾菲法之應用,整合內外部學者專家意見,建構其營運績效評估指標,並採用分析層級程序法分析各層級之權重表現,其研究結論為: 一、目前營運中之臺北市運動中心,均在定型化契約規範下,採委外經營OT模式營運,其財務狀況尚呈穩定,服務人次逐年成長,多元社會公益服務下,兼顧弱勢團體的運動權益。 二、臺北市運動中心營運績效評估指標為財務等四構面,成本管控等十三項關鍵驅動因素,並向下開展六十七項行動指標,內容涵蓋深度與廣度,指標間更具有互斥性及周延性。 三、營運績效評估指標層級權重分析結果,內外部學者專家一致認為:財務構面為目前運動中心營運最重要的構面,其次為顧客,再其次為內部流程構面,較不重視則為創新與學習構面。 依據本研究結論,建議臺北市政府應建構健全的績效評估指標,調整評選標準比重,並設置履約管理機制;委外經營單位應加強現場服務人員教育訓練,積極參與社區活動,以開發新客源,並編訂完善營運年刊;後續研究者則可採內容分析法,進行內外部經營者觀點之差異性比較研究,或以因素分析進行指標量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