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與運動科學系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91

本系前身為民國35年省立臺灣師範學院4年制體育科,為臺灣第一個專門培育體育師資之科系。民國37年改制為體育學系;民國43年擴充編制,成立體育衛生教育學系,下設體育學組與衛生教育學組,同時培育體育與衛生教育專業人才。民國48年,體育學組回復體育學系名稱,自民國54年起招收學生,並開始接受運動績優學生保送進入本系就讀,提供運動表現優秀選手升學機會。民國59年成立國內第一所體育系碩士班,民國79年首創國內第一所博士班,開始在國內培育體育最高學歷專業人才。

民國90年8月運動與休閒學院成立,下設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現更名為運動休閒與餐旅管理研究所)、體育學系及新成立的運動競技學系,體育學系自此脫離教育學院。配合本校由師資培育機構轉型為綜合型大學,本系除過去著重師資培育外,也擴展至培養體育運動產業人才、體育運動學術研究人才及體育運動行政管理人才。為呼應國際學術社群之共識,符應學系實際發展現況,並展現學系在跨域整合、多元發展之企圖,本系於民國110年更名為「體育與運動科學系」,保留原有體育師資培育的元素外,加上人文與自然領域之運動科學內涵,接軌目前學系實際發展方向,並有利於學生多元發展。

本系70多年來為臺灣體育運動的發展與師資培育奠定紥實且豐厚的人力資源基石,未來發展目標在於藉由教學、研究與服務,達成傳播、擴展與應用身體活動為基礎的知識體系,培育優質體育與運動相關的專業人員與領導人才。

News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3 of 3
  • Item
    不同人體肢段參數之重心動態性誤差研究
    (中華民國體育學會, 2000-03-01) 黃長福; 陳重佑; 陳帝佑; 劉宇; 李志明
  • Item
    國術騰空飛腳動作運動控制與協調系列研究(1)
    (中華民國體育學會, 1998-12-01) 劉宇; 陳重佑; 莊榮仁; 黃長福
    本系列研究的目的是以生物力學的研究方法探討「騰空飛腳」動作的運動控制與 協調的機制及其對實踐的指導意義。 第一部分的研究是以影片分析法 (120Hz) 和測力板分 析法 (600Hz) 同步收集五位優秀武術選手「騰空飛腳」動作的運動學和動力學參數, 以探 討下肢各關節的運動學和地面反作用力特徵,作為進一步分析下肢各關節控制力矩及其協同 作用效果奠定基礎。角對角座標分析結果顯示「騰空飛腳」起跳階段的支撐腿踝關節與膝關 節均是同步完成先曲屈後伸展的協調作用形式,而髖關節則是在初期先伸展後才與膝、踝協 同變化。角 -- 力座標的分析說明了水平方向地面反作用力扮演著降低運動員水平速度的機 制,而垂直方向的最大地面反作用力產生於下肢關節的最大彎曲階段,為伸展下肢關節創造 了良好的初始條件。騰空後,手腳擊打動作是在身體重心達到最大高度之前完成,作用腿下 肢三關節的角速度最大值均出現在手腳擊打前。
  • Item
    武術「騰空飛腳」助跑階段的生物力學分析
    (中華民國體育學會, 1997-12-01) 陳帝佑; 李志明; 唐人屏; 黃長福; 陳重佑; 許樹淵評
    「武術」是唯一進入亞洲運動會成為國際性的中國傳統體育運動競賽項目, 其中 長拳比賽的『騰空飛腳』動作,是套路指定的跳躍性動作。由於武術裁判法指出『騰空看高 度』的評分準則,因此,適宜地運用三步的助跑技術,為調和起跳階段動作做準備,以增加 跳躍高度,凸顯出動作的特性,進而影響裁判於「風格、節奏」與「勁力、協調」方面的主 觀給分。因此本研究的主要目的乃是利用 Peak Performance 二度空間影片分析系統,探討 優秀武術運動員『騰空飛腳』動作助跑階段的運動學特徵,並對國內優秀武術運動員『騰空 飛腳』的助跑技術進行診斷。 實驗以國內六名優秀武術選手為受試者, 平均身高為 167.9 ± 6.0 公分,平均身體質量為 62.0 ± 5.0 公分,平均年齡為 20.0 ± 2.8 歲, 平均習 武年齡為 3.0 ± 1.2 歲。 並以重複量數相依樣本 t 檢定(α =0.1 )比較助跑兩步動作 的差異。結果發現六位受試者中,僅有跳得最高的運動員助跑階段逐漸降低其重心;而重心 水平速度的極大值多半產生於第一飛程階段,其減速可用於從容調整起跳時的動作技術,此 一結果也與《武術基本功》( 1988 )一書對於騰空飛腳技術的描述有所不同。最後,本研 究建議國內武術選手施行「騰空飛腳」動作助跑時,應逐步降低重心,並在最後一步前仰身 增加髖關節角度,致使膝關節於起跳階段初期有適宜的彎曲角度,以從容的起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