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與運動科學系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91

本系前身為民國35年省立臺灣師範學院4年制體育科,為臺灣第一個專門培育體育師資之科系。民國37年改制為體育學系;民國43年擴充編制,成立體育衛生教育學系,下設體育學組與衛生教育學組,同時培育體育與衛生教育專業人才。民國48年,體育學組回復體育學系名稱,自民國54年起招收學生,並開始接受運動績優學生保送進入本系就讀,提供運動表現優秀選手升學機會。民國59年成立國內第一所體育系碩士班,民國79年首創國內第一所博士班,開始在國內培育體育最高學歷專業人才。

民國90年8月運動與休閒學院成立,下設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現更名為運動休閒與餐旅管理研究所)、體育學系及新成立的運動競技學系,體育學系自此脫離教育學院。配合本校由師資培育機構轉型為綜合型大學,本系除過去著重師資培育外,也擴展至培養體育運動產業人才、體育運動學術研究人才及體育運動行政管理人才。為呼應國際學術社群之共識,符應學系實際發展現況,並展現學系在跨域整合、多元發展之企圖,本系於民國110年更名為「體育與運動科學系」,保留原有體育師資培育的元素外,加上人文與自然領域之運動科學內涵,接軌目前學系實際發展方向,並有利於學生多元發展。

本系70多年來為臺灣體育運動的發展與師資培育奠定紥實且豐厚的人力資源基石,未來發展目標在於藉由教學、研究與服務,達成傳播、擴展與應用身體活動為基礎的知識體系,培育優質體育與運動相關的專業人員與領導人才。

News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2 of 2
  • Item
    桑拿對阻力運動後生理恢復之影響
    (2011) 陳昀宗
    目的:探討桑拿對阻力運動後生理恢復之影響。方法:12名大學男性甲組舉重隊選手(年齡,20.8 ± 1.4歲;身高,170.2 ± 7.2公分;體重,87.8 ± 15.2公斤)自願參加本重覆量數實驗設計之研究,且須於阻力運動誘發肌肉疲勞後,分別接受兩種15分鐘的實驗處理,包括桑拿處理(10分鐘90℃烤箱+5分鐘10℃冷水浴)與靜態處理(坐姿靜態休息15分鐘)。所有受試者皆於運動前、阻力運動後、處理後與24小時,檢測血乳酸、肌酸激酶、視覺模擬評分表值、跳躍高度、爆發力與腿肌力。結果:血乳酸、肌酸激酶、視覺模擬評分表值、爆發力與腿肌力,在兩種不同處理之間,皆未達顯著差異。但在跳躍高度分面,處理後時間點,桑拿處理跳躍高度顯著低於靜態處理(桑拿 vs. 靜態,35.8 ± 6.2 vs. 42.1 ± 9.4 公分,p< .05)。結論:不論是桑拿處理或靜態處理,皆無法改善阻力運動後生理的恢復。桑拿處理後不利於隨後之動態運動表現,如跳躍高度與爆發力,但不影響腿肌力(等長肌力)之靜態運動表現。 關鍵詞:桑拿、恢復、阻力運動
  • Item
    八週跑步訓練結合血流限制對男運動員心肺與肌肉適能之影響
    (2016) 陳昀宗; Chen, Yun-Tsung
    目的:本研究目的在探討8週、每週3天的跑步訓練結合血流限制對運動員心肺與肌肉適能的影響。方法:招募20名男性運動員,依據最大攝氧量配對分組到:(1) 跑步訓練結合血流限制組 (RT-BFR, n=10)、(2) 跑步訓練組 (RT, n=10)。兩組皆以50%HRR的相對速度,進行3分鐘跑步訓練、5組、組間休息1分鐘,但RT-BFR額外進行大腿加壓,加壓程度為手臂收縮血壓x 1.3倍。所有受試者在8週訓練前、後與2週停止訓練後,評估最大攝氧量、運動力竭時間,膝屈肌與膝伸肌等速肌力與肌耐力表現。另外,第1週第1次與第8週最後1次訓練的訓練前、訓練後15分鐘與24小時,採血分析血液生化指標 (睪固酮與皮質醇)。統計方法,8週跑步訓練效果,採單因子共變數分析。保留效果,以2週停止訓練改變量 (Δ%),進行獨立樣本t檢定分析。血液生化指標以二因子共變數分析。結果:(1) 8週訓練效果;RT-BFR的最大攝氧量顯著高於RT (67.41 vs. 59.54 ml/kg/min, p< .05)。RT-BFR的運動力竭時間高於RT (16.4 vs. 15.0分鐘, p < .05)。RT-BFR的膝伸肌等速肌力 (60º/s, 2.61 vs. 2.39 Nm/kg; 180º/s, 1.88 vs. 1.67 Nm/kg) 與肌耐力表現,皆與RT達顯著差異 (p < .05)。但是兩組之間的膝屈肌等速肌力、肌耐力、膝屈肌與膝伸肌最大力矩比值 (H/Q ratio)、疲勞指標與血液生化指標,皆無顯著差異 (p > .05)。(2) 保留效果;RT-BFR與RT的2週停止訓練改變量,在最大攝氧量、運動力竭時間、膝伸肌與膝屈肌等速肌力、肌耐力、H/Q ratio與疲勞指標,皆無顯著差異 (p > .05)。但RT-BFR的H/Q ratio從0.75下降至0.69,減少訓練帶來的腿後肌保護效果。結論:8週跑步訓練結合血流限制提升最大攝氧量 (5.1%)、運動力竭時間 (6.6%)、膝伸肌等速肌力 (15.9~17.4%) 與肌耐力 (9.5%) 表現,並維持良好的下肢肌力平衡 (H/Q ratio, 0.60~0.75)。即使2週停止訓練,仍能保持較佳的心肺與肌肉適能狀態。建議未來可應用在長跑與鐵人三項等運動員訓練上,以增加其訓練多元性,並促進競技運動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