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與運動科學系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91

本系前身為民國35年省立臺灣師範學院4年制體育科,為臺灣第一個專門培育體育師資之科系。民國37年改制為體育學系;民國43年擴充編制,成立體育衛生教育學系,下設體育學組與衛生教育學組,同時培育體育與衛生教育專業人才。民國48年,體育學組回復體育學系名稱,自民國54年起招收學生,並開始接受運動績優學生保送進入本系就讀,提供運動表現優秀選手升學機會。民國59年成立國內第一所體育系碩士班,民國79年首創國內第一所博士班,開始在國內培育體育最高學歷專業人才。

民國90年8月運動與休閒學院成立,下設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現更名為運動休閒與餐旅管理研究所)、體育學系及新成立的運動競技學系,體育學系自此脫離教育學院。配合本校由師資培育機構轉型為綜合型大學,本系除過去著重師資培育外,也擴展至培養體育運動產業人才、體育運動學術研究人才及體育運動行政管理人才。為呼應國際學術社群之共識,符應學系實際發展現況,並展現學系在跨域整合、多元發展之企圖,本系於民國110年更名為「體育與運動科學系」,保留原有體育師資培育的元素外,加上人文與自然領域之運動科學內涵,接軌目前學系實際發展方向,並有利於學生多元發展。

本系70多年來為臺灣體育運動的發展與師資培育奠定紥實且豐厚的人力資源基石,未來發展目標在於藉由教學、研究與服務,達成傳播、擴展與應用身體活動為基礎的知識體系,培育優質體育與運動相關的專業人員與領導人才。

News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3 of 3
  • Item
    問題導向學習介入護專生健康體適能教學計畫之成效
    (中華民國大專院校體育總會, 2015-06-01) 王文宜; 闕月清; 周建智; 吳志銘
    本研究目的在探討問題導向學習(problem-based learning, PBL)教學模式在護專生體育課實施健康體適能教學計畫對其體育自我導向學習能力、社會問題解決能力以及體適能認知之成效。透過不等組前後測設計以兩班護專三年級學生為研究對象,一班為實驗組(n = 47),另外一班為控制組(n = 45)。兩組學生分別接受12週,每週一次100分鐘的健康體適能教學計畫教學研究,實驗組學生接受PBL教學模式,控制組透過直接教學模式進行學習。透過「體育自我導向學習量表」、「社會問題解決量表」與「健康體適能認知測驗」等工具進行資料蒐集。獲得以下結果:一、實驗組學生在體育自我導向部分「喜愛學習」、「學習動機」、「創造學習」以及「體育自我導向學習總量表」皆優於控制組;在社會問題解決能力中「負向問題定向」、「衝動/粗心風格」、「逃避風格」以及「總量表」優於控制組;在健康體適能認知測驗之「健康體適能」、「有氧體適能」、「肌力/肌耐力體適能」、「身體組成比例」、「基本營養概念」等構面以及「總量表」達顯著差異。二、體育自我導向部分變項與健康體適能認知測驗有低度正相關。本研究結論為問題導向學習教學模式不僅對於自我導向能力有所提升外,對於社會問題解決能力與健康體適能認知皆能有所成效;體育自我導向部分變項與健康體適能認知測驗亦達正相關。建議未來或後續研究可關切該群體學生在身體適能與認知功能正向關係上與身體活動實踐力等方面之研究焦點。
  • Item
    國中肥胖學生體育課的身體活動參與經驗
    (真理大學運動知識學院, 2012-07-01) 蔡韶芹; 闕月清
  • Item
    美國推動學校運動與健康促進的手段--Let's Move in School
    (中華民國大專院校體育總會, 2013-12-01) 闕月清; 詹恩華
    青少年體位問題與健康發展是各國目前關注的議題,美國總統夫人米歇爾‧ 歐巴馬於2010 宣布一項國民健康方案─ “Let’s Move”,旨在降低青少年肥胖與鼓勵健康生活型態。“Let’s Move” 在學校透過「學校綜合身體活動方案」(Comprehensive School Physical Activity Program),增加身體活動時間與建立健康飲食習慣,以學校為基礎的推廣策略,結合社區資源和機會,提升學生身體活動量,讓學生達到每天至少有60 分鐘的身體活動,及培養終身運動的知識、技能和自信心。“Let’s Move” 實施至今,美國兒童肥胖率首度降低,顯示其推動的成效,值得各國借鏡。我國教育部也推動許多與身體活動相關的方案與計畫,欲改善學童健康體位問題。期盼未來能結合全民的力量,一起動起來,前進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