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與運動科學系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91

本系前身為民國35年省立臺灣師範學院4年制體育科,為臺灣第一個專門培育體育師資之科系。民國37年改制為體育學系;民國43年擴充編制,成立體育衛生教育學系,下設體育學組與衛生教育學組,同時培育體育與衛生教育專業人才。民國48年,體育學組回復體育學系名稱,自民國54年起招收學生,並開始接受運動績優學生保送進入本系就讀,提供運動表現優秀選手升學機會。民國59年成立國內第一所體育系碩士班,民國79年首創國內第一所博士班,開始在國內培育體育最高學歷專業人才。

民國90年8月運動與休閒學院成立,下設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現更名為運動休閒與餐旅管理研究所)、體育學系及新成立的運動競技學系,體育學系自此脫離教育學院。配合本校由師資培育機構轉型為綜合型大學,本系除過去著重師資培育外,也擴展至培養體育運動產業人才、體育運動學術研究人才及體育運動行政管理人才。為呼應國際學術社群之共識,符應學系實際發展現況,並展現學系在跨域整合、多元發展之企圖,本系於民國110年更名為「體育與運動科學系」,保留原有體育師資培育的元素外,加上人文與自然領域之運動科學內涵,接軌目前學系實際發展方向,並有利於學生多元發展。

本系70多年來為臺灣體育運動的發展與師資培育奠定紥實且豐厚的人力資源基石,未來發展目標在於藉由教學、研究與服務,達成傳播、擴展與應用身體活動為基礎的知識體系,培育優質體育與運動相關的專業人員與領導人才。

News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2 of 2
  • Item
    臺灣地區公立大學體育館營運績效評估之實證研究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2005-10-01) 鄭志富; 蔡秀華
    本研究以我國公立大學體育館管理者為對象,引據平衡計分卡之觀點,運用文獻分析及訪問調查法,以「臺灣地區公立大學體育館營運績效指標之分析層級程序法問卷」為工具,建構公立大學體育館營運績效指標類目,再實際運用於三所大學體育館營運績效之分析,研究結果如下: (一)本研究建構之指標類目為:財務等四大構面,創造營運收入等十個關鍵驅動因素,並向下開展為卅七項行動指標。 (二)各層級指標權重分析顯示:四大構面之權重分配均衡,能與平衡計分卡概念相符合。創造營運收入、健全的組織、顧客滿意度及自我成長因素,分別為各構面中具較高權重之因素。 (三)三所公立大學體育館營運績效評估結果類似,均在達成教育目的之核心價值下,有日漸朝向企業化經營之趨勢。
  • Item
    大學體育館營運績效指標之研究
    (國立臺灣大學體育學室, 2005-03-01) 蔡秀華; 鄭志富
    本研究旨在探討大學體育館營運績效指標,並以國立臺灣大學綜合體育館爲個案,引據平衡計分卡發展之觀點,透過文獻分析及專家訪談,明瞭個案實際營運狀況,分析其現行營運指標內涵,進而建構個案營運績效指標類目,並採用分析層級程序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分析各指標之權重,提出專家對各指標構面及關鍵驅動因素重要性的看法,研究結果顯示:一、個案目前營運採公辦公營模式,財務上需自負盈虧,組織架構設計爲中心制度,但尚未落實,人力資源則主要爲校內主管、體育教師及約僱人員。二、個案目前未建立績效評估制度,主管所重視之營運績效指標,尚能歸納在平衡計分卡(Balanced Scorcared; BSC)顧客、財務、內部程序及創新與學習構面中,但均衡度不足,仍須進一步建構。三、本研究建構之個案營運績效指標,爲財務等四大構面、創造利潤等十三項關鍵驅動因素及五十三項行動指標。四、個案營運績效指標權重分析結果,學者專家認爲財務構面最重要,顧客構面次之,其次爲內部程序及創新與學習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