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與運動科學系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91

本系前身為民國35年省立臺灣師範學院4年制體育科,為臺灣第一個專門培育體育師資之科系。民國37年改制為體育學系;民國43年擴充編制,成立體育衛生教育學系,下設體育學組與衛生教育學組,同時培育體育與衛生教育專業人才。民國48年,體育學組回復體育學系名稱,自民國54年起招收學生,並開始接受運動績優學生保送進入本系就讀,提供運動表現優秀選手升學機會。民國59年成立國內第一所體育系碩士班,民國79年首創國內第一所博士班,開始在國內培育體育最高學歷專業人才。

民國90年8月運動與休閒學院成立,下設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現更名為運動休閒與餐旅管理研究所)、體育學系及新成立的運動競技學系,體育學系自此脫離教育學院。配合本校由師資培育機構轉型為綜合型大學,本系除過去著重師資培育外,也擴展至培養體育運動產業人才、體育運動學術研究人才及體育運動行政管理人才。為呼應國際學術社群之共識,符應學系實際發展現況,並展現學系在跨域整合、多元發展之企圖,本系於民國110年更名為「體育與運動科學系」,保留原有體育師資培育的元素外,加上人文與自然領域之運動科學內涵,接軌目前學系實際發展方向,並有利於學生多元發展。

本系70多年來為臺灣體育運動的發展與師資培育奠定紥實且豐厚的人力資源基石,未來發展目標在於藉由教學、研究與服務,達成傳播、擴展與應用身體活動為基礎的知識體系,培育優質體育與運動相關的專業人員與領導人才。

News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 of 1
  • Item
    外源性碳水化合物增補對運動表現及合成分解賀爾蒙之影響
    (2020) 翁于涵; Wong,Yu-Han
    背景:藉由外源性碳水化合物的增加,能減少內源性肌糖原的使用,讓運動時間及反覆次數增加,以提升總做功,進而提升肌肥大訓練的效益。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討運動前與期間增補不同類型的碳水化合物,對運動表現及肌肉合成分解之效益。方法:招募11名有阻力訓練經驗之健康年輕男性,以重複量數及平衡次序設計,進行阻力訓練 (共進行3回合的硬舉、臥推、腿推蹬、坐姿划船、腿伸展、肩推等動作,前2回合各8RM,而第3回合至力竭,組間休息90秒,每個動作間則休息2分鐘) 。此外,受試者分別於訓練前10分鐘、每2個訓練動作後增補濃度為6%的碳水化合物溶液118ml (蜂蜜或葡萄糖或安慰劑) ;且於運動前立即、運動後5及20分鐘進行採血,以進行葡萄糖、胰島素、皮質醇、睪固酮、T/C ratio之濃度的檢測。結果: (1) 蜂蜜GI值為91.94。 (2) 總做功及次數:在腿伸展上,蜂蜜組顯著高於葡萄糖組及安慰劑組 (p< .05) ;在坐姿划船與總做功上,增補組顯著高於安慰劑組 (p< .05) ;在肩推的總做功上,蜂蜜組顯著高於安慰劑組,其餘皆無顯著差異。 (3) 血液指標:三組血糖皆在運動後5分鐘顯著高於前測 (p< .05) ;胰島素在運動後的時間點上,增補組皆顯著高於安慰劑組 (p< .05) ;三組睪固酮濃度在運動後20分皆顯著較運動前、運動後5分鐘低 (p< .05) ;而皮質醇則與睪固酮相反;至於在T/C ratio的變化上,葡萄糖組與安慰劑組在運動後20分鐘明顯較運動前、運動後5分鐘低 (p< .05) ,而蜂蜜組則無明顯變化。結論:在從事單次高強度肌肥大阻力訓練前與運動期間,增補蜂蜜能維持較高的血糖濃度,以供作用肌群使用,因此,能有效增加總做功量及次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