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與運動科學系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91

本系前身為民國35年省立臺灣師範學院4年制體育科,為臺灣第一個專門培育體育師資之科系。民國37年改制為體育學系;民國43年擴充編制,成立體育衛生教育學系,下設體育學組與衛生教育學組,同時培育體育與衛生教育專業人才。民國48年,體育學組回復體育學系名稱,自民國54年起招收學生,並開始接受運動績優學生保送進入本系就讀,提供運動表現優秀選手升學機會。民國59年成立國內第一所體育系碩士班,民國79年首創國內第一所博士班,開始在國內培育體育最高學歷專業人才。

民國90年8月運動與休閒學院成立,下設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現更名為運動休閒與餐旅管理研究所)、體育學系及新成立的運動競技學系,體育學系自此脫離教育學院。配合本校由師資培育機構轉型為綜合型大學,本系除過去著重師資培育外,也擴展至培養體育運動產業人才、體育運動學術研究人才及體育運動行政管理人才。為呼應國際學術社群之共識,符應學系實際發展現況,並展現學系在跨域整合、多元發展之企圖,本系於民國110年更名為「體育與運動科學系」,保留原有體育師資培育的元素外,加上人文與自然領域之運動科學內涵,接軌目前學系實際發展方向,並有利於學生多元發展。

本系70多年來為臺灣體育運動的發展與師資培育奠定紥實且豐厚的人力資源基石,未來發展目標在於藉由教學、研究與服務,達成傳播、擴展與應用身體活動為基礎的知識體系,培育優質體育與運動相關的專業人員與領導人才。

News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2 of 2
  • Item
    網球經驗現象學
    (臺灣身體文化學會、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2009-09-01) 劉一民
    法國哲學家梅露龐蒂指稱,人以身體為基點,向世界開放,不斷與他人、別物、環境進行全面性實存意義的交流,是在一種開放的、動態的、共存的、循環的、以及不斷探問的辯證關係中進行的。本文依循梅露龐蒂的辯證觀點,進一步為人與世界之間的辯證交流,提出一個具體的「實存溝通」圖像說明,並據此進行網球經驗世界的現象學描繪,確認「實存溝通」恰可成為運動身體經驗反思的基點。
  • Item
    運動技術重建經驗的發生現象學探討
    (臺灣身體文化學會、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2012-12-01) 劉一民
    本文一方面透過運動訓練實踐的架搭,釐清四種奠基在梅洛龐蒂哲學的完形觀-靜態完形觀、動態完形觀、風格完形觀及可逆完形觀;另方面從技術風格養成的觀點,將運動技術訓練分為培養風格的「啟蒙訓練」,為風格作外部調整的「中繼訓練」,以及幫助選手進行風格改造的「技術重建訓練」;最後,針對「技術重建訓練」過程,從選手如何遭遇完形失調、觸覺為主的選手和視覺為主教練之間的辯證,以及選手和教練呼應肉身召喚,向可逆完形回歸三個面向,進行技術重建經驗的發生現象學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