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與休閒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6
為配合我國社會變遷與體育發展及本校的轉型與發展,本學院於90年8月正式成立,並將原屬本校教育學院之體育學系(所)、運動競技學系、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調整成立運動與休閒學院,並於95學年度增設運動科學研究所:為提升本院競爭力於101學年度運動競技學系與運動科學研究所整併為「運動競技學系」,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與管理學院餐旅管理研究所整併為「運動休閒與餐旅管理研究所」。
News
Browse
6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咖啡因增補對認知功能及10公里跑步表現的影響(2023) 陳宥澄; Chan, Yau-Ching背景:過去已有統合分析指出運動對於認知功能具有正面的效果,同時也有研究指出咖啡因不但可以改善運動表現,也有助於提升認知功能,惟目前對於固定距離的最大努力運動結合咖啡因增補對認知功能之影響仍有待釐清。目的:探討咖啡因增補對認知功能及10公里跑步表現的影響。方法:招募10名健康男性,採雙盲、重覆量數且平衡次序方式進行兩次實驗處理,分別於增補每公斤體重6毫克咖啡因或安慰劑45分鐘後,進行10公里跑步計時測驗,且在咖啡因增補前、增補後40分鐘及跑步計時測驗結束後立即進行叫色測驗。結果:運動前增補咖啡因能顯著減短10公里跑步之完成時間 (咖啡因 vs. 安慰劑:49.03 ± 6.36 mins vs. 50.80 ± 7.40 mins)(p< .05),且運動過程中之心跳率及自覺努力程度與安慰劑處理間無顯著差異。在認知功能方面,增補咖啡因在運動後及增補後40分鐘顯著提升不一致情境中之正確率 (運動後 vs. 增補後 vs. 增補前:92.90 ± 6.44 % vs. 91.10 ± 7.37 % vs. 84.50 ± 9.34 %)(p < .05)。不論一致情境或不一致情境運動後之反應時間皆顯著低於增補後,增補後亦顯著低於增補前(一致性情境:454.53 ± 15.00 ms vs. 491.94 ± 17.71 ms vs. 515.78 ± 18.27 ms;不一致性情境:498.08 ± 22.02 ms vs. 529.80 ± 27.19 ms vs. 555.66 ± 27.92 ms) (p < .05),且增補咖啡因亦顯著降低不一致情境中之反應時間 (咖啡因 vs. 安慰劑:513.79 ± 27.31 ms vs. 541.91 ± 24.41 ms)(p < .05)。結論:增補咖啡因能有效提升10公里跑步計時測驗運動表現,且咖啡因可以提升不一致情境的正確率及縮短反應時間,但結合最大努力運動對正確率及反應時間並沒有加成的效果。Item 酒精對老年人平衡能力、反應時間及下肢肌力之影響(2005) 王思淵本研究主要目的在探討老年人攝取酒精飲料對平衡能力、反應時間及下肢肌力等功能的影響。以15位六十五歲以上,平常無飲酒或輕度飲酒習慣的男性老年人為受試對象,其平均年齡、身高、體重,分別為77.9±8.4歲、167.1±7.0公分、67.9±11.8公斤。初步研究以呼氣酒測器測出酒精濃度值介於0.047-0.238毫克/公升之間,是用來決定受試者每公斤體重適當的飲酒量。喝酒前後受試者接受下列五項測驗:1,閉眼單足站立;2,靜態伸展;3,8呎起立-走;4,反應時間;5,30秒坐椅站立測驗;後測於前測後一天,每位受試者攝取每公斤體重2.5毫升酒精濃度為10.5﹪的紅酒,三十分鐘後實施與前測相同的測驗。所得資料以相依t考驗比較處理,結果如下:1, 前測閉眼單足站立(2.5±1.3秒)成績顯著優於(p<.05)後測(1.1±0.26秒);2,靜態伸展測驗前測(34.9±6.707公分)成績顯著優於(p<.05)後測(32.3±7.334公分);3,8呎起立-走測驗前測成績(7.6±2.554秒)顯著優於(p<.05)後測(8.5±3.755秒);4,反應時間測驗前測(0.911±0.283秒)與後測(0.894±0.371秒)成績未達顯著差異;5,30秒坐椅站立測驗前測(12.3±3.97次)與後測(12.1±3.07次)成績未達顯著差異。結論:老年人攝取酒精後靜態平衡能力、動態平衡能力與敏捷性明顯降低。Item 唐氏症者訊息處理時間變項及其練習效應之研究(2003) 許晉祿; Chin-lu Hsu本研究旨在探討唐氏症者與非唐氏症者按鍵提放工作的反應時間(reaction time, 簡稱RT)、動作前反應時間(premotor reaction time, 簡稱PMT)、及動作反應時間(motor reaction time, 簡稱MOT)及其練習的效應。實驗參加者由10位唐氏症者(18.6士1.5歲)與10位非唐氏症者(16.3 ± 0.6歲)共20位中學生所組成。以Biovision(2000HZ)系統同部收集二頭肌肌電訊號與按鍵提放訊號。每位參與者施作3個區間、每個區間10次為試作。本研究的自變項為組別及練習區間,依變項則為RT、PMT、及MOT。所得資料以2(組別)´ 3(區間)混合設計二因子變異數分析進行統計考驗,後者為重覆量數;並以最小顯著差異考驗(LSD)法進行事後比較。研究發現如下:(1)唐氏症者在反應時間、動作前反應時間、及動作反應時間皆比非唐氏症者來得遲緩;顯示唐氏症者由於中樞及周邊神經系統缺陷需較多時間作計劃執行,(2)唐氏症者與非唐氏症者在反應時間、動作前反應時間及動作反應時間皆有練習效應;顯示練習能使中樞及周邊活動的效率提昇。Item 序列動作編序的年齡差異與練習效應(2012) 林尚武; Shang-wu Lin本研究旨在探討年齡差異與動作練習對序列動作編序的影響。研究以兒童、年輕成人與老年人各12人為實驗參加者。實驗工作為手持傳感筆,連續點觸兩個目標的快速序列動作,參加者須以快又準確方式完成。研究分成兩部分,第一部分進行序列動作編序年齡差異的觀察,實驗工作第一目標大小維持恆常,而第二目標分為大或小目標情境。每種情境各10次試作,不同情境以平衡消去法加以安排;第二部分探討練習對不同年齡個體序列動作編序的影響,每位參加者在小第二目標情境進行225次動作練習。利用6自由度磁力追蹤儀 (Polhemus LIBERTY) 收集反應時間及各運動學參數。經混合設計二因子變異數分析及類化動作程式分析發現:(一)兒童、年輕成人及老年人進行序列動作時,反應時間及起始動作各運動學特徵,均受到不同後續工作難度的影響,且序列動作均由單一動作程式負責執行。然而在後續工作難度高時,老年人使用更多時間進行動作在線修正,顯示序列動作編序仍具年齡差異;(二)動作練習提升兒童、年輕成人及老年人序列動作編序速度,並藉由改變動作參數減少動作執行時間。此外,動作經驗雖不能改變序列動作程式數量,但卻造成兒童與年輕成人動作相對時宜特徵的改變,老年人則沒有此現象。Item 羽球啟動步法之起跳時機及下肢生物力學分析(2015) 薛尹彰; Hsueh, Yi-Chang羽球啟動步法是羽球運動中的重要基礎之一,但在啟動時機及下肢發力方面仍缺乏科學的研究。本研究目的是在比較不同球路下,各擊球位置的啟動時機、反應時間與啟動時下肢動力學參數上的差異。方法:受試者為八位大專男子甲組羽球選手(身高:173 ± 3.6 cm,體重:68.1 ± 4.67 kg,年齡:21 ± 3 歲),實驗中使用10部(Vicon MX-13+) 紅外線攝影機 (300Hz) 及Nexus1.8軟體來蒐集動作影像資料,而地面反作用力則以兩塊測力板(Kistler9287、AMTI5507)收集相關數據,再以Visual 3D軟體計算運動學及動力學資料。所得參數以無母數魏可遜配對組符號等級測驗或弗里曼二因子等級變異數分析的統計方法來檢定(顯著水準定為α=.05)。結果:前啟動期各方向的重心變化、地面反作用力及輕跳離地時機均無顯著差異,但輕跳離地時機為擊球後14~37毫秒。動作期間,與擊球位置相反之反側腳的下肢推蹬力量、總衝量顯著大於同側腳。中場啟動時,雙腳有稍大的下肢勁度、推蹬腳有較大的水平推蹬力。左前場啟動時,推蹬腳有較大的最大水平推蹬力,以及較慢的重心水平速度。在推蹬腳關節作功比例,前、中場以髖、膝關節較大,後場則以踝關節較大。在反應時間上,各擊球位置的反應時間約在對手擊球後的0.3秒,且整體反應時間以中場顯著快於前場與後場。結論:前啟動期的六種預備動作皆有一致性。啟動期之輕跳時機應同時於對手擊球瞬間。啟動以啟動方向的反側腳推蹬,中場啟動需較大的下肢勁度、水平推蹬力和較短的整體反應時間,左前場則需較大的水平推蹬力。前、中場的推蹬腳發力應著重於髖和膝關節,後場則以踝關節為主。若要有較佳的回擊,下肢應於對手擊球後0.3秒內要有正確推蹬方向與最大推蹬發力。Item 反應時間的量測會受慣用手與慣用眼影響嗎?(2016) 陳洋月; Chen, Yang-Yueh由於人類大腦交叉支配的功能致使我們的左腦與右腦會分別控制身體相異的兩側,左腦被稱為言語之腦,在處理語言及邏輯性思維上佔優勢,而右腦被稱為感覺之腦,在掌握視覺訊號進行直覺判斷、緊急反應及辨識空間上佔優勢。運動場上若能擁有較快的反應及判斷往往是比賽致勝的關鍵,左慣用手者是否受益於其發達的右腦而在運動專業領域中出現的比例超出全球左慣用手人群比例?本研究的目的在探討慣用手眼型態與視野刺激位置的不同對反應時間的影響,藉由視覺刺激的操弄,以手部食指之按鍵工作來探究個體反應時間與整體反應時間的快慢。本研究共招募72位實驗參與者,平均年齡為17.6±0.7歲,依慣用手及慣用眼測量結果分派至左慣用手左慣用眼組、左慣用手右慣用眼組、左右開弓左慣用眼組、左右開弓右慣用眼組、右慣用手左慣用眼組、右慣用手右慣用眼組,每組12人。實驗工作為操弄視覺刺激來測量手部食指按鍵工作之反應時間與整體反應時間。分別以6 (慣用手眼型態) ×4 (視野刺激位置) 及3 (慣用手型態) ×2 (按鍵手) 混合設計二因子變異數分析,視野刺激位置、按鍵手為重覆量數,探討不同慣用手眼型態在不同視野刺激下反應的快慢差異以及反應量測與慣用手之關係。結果顯示慣用手眼型態不會影響反應時間的快慢;視野刺激位置的不同會影響反應時間與整體反應時間的快慢,而左視野左側最具優勢;以按鍵工作來量測反應的研究,整體反應時間會受慣用手影響,反應時間則不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