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與休閒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6

為配合我國社會變遷與體育發展及本校的轉型與發展,本學院於90年8月正式成立,並將原屬本校教育學院之體育學系(所)、運動競技學系、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調整成立運動與休閒學院,並於95學年度增設運動科學研究所:為提升本院競爭力於101學年度運動競技學系與運動科學研究所整併為「運動競技學系」,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與管理學院餐旅管理研究所整併為「運動休閒與餐旅管理研究所」。

News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2 of 2
  • Item
    動態貼紮對慢性踝關節不穩定族群在單腳著地的影響
    (2019) 邱藍億; Chiu, Lan-Yi
    踝關節扭傷佔運動傷害的大宗,多數會造成反覆扭傷,其中四成會演變成慢性踝關節不穩定,進而影響生活品質或運動表現,過去文獻建議除本體覺、肌力與神經肌肉控制等運動治療外,另外配合外在支撐可達到保護與預防的效果,其中採用的方式包括護具與貼紮,由於貼紮輕薄貼附皮膚,更廣泛使用於運動場上。一般貼紮包括不具彈性的運動貼布與具彈性的肌內效貼布,基於不同貼布特性,帶來效用亦有所不同,其中機轉包括限制踝關節動作的生物機械效用、減緩疼痛、改變肌肉收縮時序的神經生理效用、與心理層面安慰劑效用。動態貼布由於材質的特殊性,回彈力高,主要效益為機械效益,調整關節肌肉負荷、改善動作控制。目的:本研究探討慢性踝關節不穩定族群進行動態貼紮後,在動作策略上與能量吸收的改變,以利臨床應用。方法:招募23位實驗參與者,以坎伯蘭踝關節不穩定問卷為依據,分別納入踝關節不穩定組與健康控制組。動作測試為單腳著地動作,要求實驗參與者非測試腳站在40公分高台上垂直落地,以測試腳單腳著地平衡4~6秒。實驗過程使用Kistler測力板 (2000 Hz)、Vicon紅外線攝影機 (250 Hz) 與Delsys無線肌肉電訊號 (2000 Hz) 同步收集下肢運動學、動力學與肌電參數資料。統計方法以混合設計二因子變異數分析進行統計考驗,顯著水準訂為 α=.05。結果:研究發現動態貼紮可以顯著減少慢性踝關節不穩定族群踝關節與髖關節的能量吸收。結論:動態貼紮不會限制踝關節動作,且可以減少踝關節做為主要緩衝關節的程度,可成為慢性踝關節不穩定族群進行運動時,踝關節貼紮的另一項選擇。
  • Item
    評估不同踝關節型態運動員在著地動作的姿勢穩定策略與神經肌肉控制
    (2018) 林建志; Lin, Jian-Zhi
    目的:本研究目的為評估不同踝關節型態運動員在著地動作的姿勢穩定策略與神經肌肉控制,從中尋找慢性踝關節不穩定 (chronic ankle instability, CAI) 反覆扭傷因子,以及防止潛在族群 (Coper) 發展成CAI的不可逆過程。方法:以Cumberland踝關節不穩定問卷為依據,招募30位大專運動員並以CAIT問卷標準,將每組10人分別納入踝關節不穩定組、潛在組與健康對照組。動作測試為前跳、側向跳與垂直跳著地動作,要求實驗參與者以躍起後單腳著地平衡5秒鐘。實驗過程使用十台Vicon紅外線攝影機 (200 Hz)、3塊Kistler測力板 (1000 Hz) 與8枚無線肌電訊號 (1000 Hz) 同步收集下肢運動學、動力學與肌電圖參數。統計方法以獨立樣本單因子變異數分析進行統計考驗不穩定組、潛在組與健康控制組的比較 (α = .05),事後比較處理為雪費法。結果:研究發現CAI運動員存在數個不穩定特徵:(一) 踝關節背屈動作受限,影響踝關節矢狀面關節ROM;(二) 踝關節額狀面關節ROM變化較大;(三) 著地瞬間具有較早與較快的踝關節內翻速度;(四) 腓骨長肌與臀中肌活化不足的神經肌肉損傷後遺症;(五) Coper的整體著地動作策略趨向於CAI。結論:踝關節不穩定運動員即便在扭傷復原後,仍舊存在反覆扭傷的不穩定因子,因此,建議針對踝關節活動範圍與神經肌肉控制進行強化與訓練,以避免二次傷害的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