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與休閒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6

為配合我國社會變遷與體育發展及本校的轉型與發展,本學院於90年8月正式成立,並將原屬本校教育學院之體育學系(所)、運動競技學系、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調整成立運動與休閒學院,並於95學年度增設運動科學研究所:為提升本院競爭力於101學年度運動競技學系與運動科學研究所整併為「運動競技學系」,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與管理學院餐旅管理研究所整併為「運動休閒與餐旅管理研究所」。

News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2 of 2
  • Item
    生命壓力的試煉-球場與職場的連接
    (2014) 洪國銘
    現代社會過度以績效、優質、卓越為生命價值的依歸;在高競技的球場與高競爭的職場中,使生活日漸緊張、失落,迫使情緒控管失衡、生活模式變異,並浮現自我懷疑、退縮、憂鬱、逃避、自我摧毀…等壓力反應,使生命也失去原本的價值和意義。本文回溯研究者生命在球場到職場的試煉中,長期處於壓力模式的訓練,不斷面臨許多考驗、挑戰與衝擊,倍使身心感到壓迫與不適,經由身體的調適與控制經驗,使個體適應球場及職場壓力的張力,進而訓練出及堅強與超越平常之容忍限度的抗壓能力。從球場到職場上,面對壓力,唯有以接受、面對、處理及追求突破的方式,用堅忍不拔的鬥志,為目標奮鬥的拚搏精神,力圖自我實現的堅毅信念,才能使生命從艱困的狹縫中成長,展現出生命的堅韌性。因此,生命中因球場到職場上的壓力試煉,有意無意間竟也延展了生命的深度,更成為生命中寶貴的經驗。本研究透過文獻閱讀與敘說研究的方法,將球場到職場的壓力反應層次,重新拆解、剖析與組合,歸納出:生理、行為、心理、心靈等反應模式。經回溯、整理後發現,球場場域和職場場域,雖然不同,一為可自由決定進出、追求象徵成就的遊戲場;另一為背負真實世界壓力,身處養家活口的工作場域。但是生命在兩個場域的壓力來源、壓力反應、壓力處理、生命感受,的確有許多相識之處,彼此有很多共通、可互相轉化的地方。
  • Item
    運動領域中性別框架之再製與鬆動
    (臺灣身體文化學會, 2009-06-01) 李亦芳; 程瑞福
    長久以來,運動領域中所強調的競爭、陽剛特質與男子氣概相互建構增強,且受傳統「男主外、女主內」及女性生理構造不適合運動的偏見影響,藉由天生論掩蓋社會文化建構的意涵、承襲傳統性別刻板印象,再次強化陽剛與男性的聯結,並排斥陰柔特質。因此,本文旨在了解運動領域是如何再製性別結構且再製內容爲何,並看見再製中有鬆動性別框架的可能,採用社會學中的「結構-能動」做爲論述「再製-鬆動」的依據。運動領域透過運動類型性別分化、運動媒體、學校教育、體育相關組織再製性別框架,其內容包括強化「男性-陽剛」與「女性-陰柔」的特質、再製性別不平等、美貌論述與異性戀霸權……等。隨著性別意識的抬頭,運動領域在制度面上雖已產生鬆動,但在制度底下卻以一種更迂迴精密的手法進行再製性別結構,且利益地獲得支持著再製性別結構的行動。然而我們卻能在女性參與運動時看見能動性的展現,在運動中掌控自我身體,從禁錮的身體到自我意識的覺醒,這是一種鬆動性別框架的可能。因此,我們需透過「自我反思-性別意識覺醒-行動」的歷程,從內在自我觀念開始,反思聯結個體與性別結構之間的那層關係,才能產生動搖根深蒂固的性別結構的能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