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與休閒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6

為配合我國社會變遷與體育發展及本校的轉型與發展,本學院於90年8月正式成立,並將原屬本校教育學院之體育學系(所)、運動競技學系、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調整成立運動與休閒學院,並於95學年度增設運動科學研究所:為提升本院競爭力於101學年度運動競技學系與運動科學研究所整併為「運動競技學系」,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與管理學院餐旅管理研究所整併為「運動休閒與餐旅管理研究所」。

News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3 of 3
  • Item
    核心肌群穩定性訓練對中國武術動作表現的影響
    (2014) 謝安; An Hsieh
    前言:核心肌群穩定性訓練在許多運動項目上,皆有研究指出對其有助益;中國武術訓練中的部分概念與核心訓練相符,但現有的研究多為探討不同情況下的打擊表現差別,鮮有將核心訓練的概念與中國武術結合,或以訓練介入的實驗設計方式探討對中國武術動作表現影響的研究。目的:探討核心肌群穩定性訓練對中國武術動作表現是否有影響。方法:招募受試者男女共20位,分為實驗組(TRAIN)與對照組(CON)各10位;實驗設計為前測與後測,兩次測驗間進行為期六週、獨立於常規訓練外的訓練介入,實驗組進行核心訓練,對照組進行同樣時間的休閒運動。以10台紅外線高速攝影機(250 Hz)與兩塊Kistler測力板(1000 Hz),進行武術動作的運動學與動力學資料收取。結果:所有之參數以及拳齡,實驗組與對照組在前測成績皆無差異(p > .05)。出拳方面,實驗組的出拳速度,在訓練後大於訓練前(p< .01),訓練後組間比較結果也發現大於對照組(p < .05)。訓練後的出拳期時間,兩組組間比較結果為實驗組小於對照組(p < .05)。騰空飛腳落地後單腳平衡方面,實驗組的左右方向到達穩定時間(TTS),在訓練後大於訓練前(p < .05)。單腳獨立平衡方面,對照組的左右方向壓力中心最大偏移量,在訓練後小於訓練前(p < .05)。其餘之參數之組間比較或組內比較皆無差異。結論:核心穩定性訓練對於出拳速度及出拳期期間的力量傳遞,有正向的影響,但對於動態與靜態的穩定表現,以及彈跳爆發動作表現,都沒有明顯的增進效果;而對照組所進行之休閒運動可達到維持表現水準的效果。
  • Item
    國術騰空飛腳動作運動控制與協調系列研究(2)
    (中華民國體育學會, 1998-12-01) 劉宇; 陳重佑; 莊榮仁; 黃長福
    本研究的目的在於探討主動與被動的關節力矩對運動的影響及其協同作用效果, 從運動生物力學的角度研究國術騰空飛腳動作的運動控制機轉。研究的受試對象為熟練掌握 騰空飛腳動作之國術運動員 5 名。 根據肢段間互動的動力學分析結果,我們獲得如下幾點 結論:一、支撐階段初期:膝關節屈肌,髖關節伸肌在起主要作用;中期:伸髖、伸膝、伸 踝關節肌肉在起主要作用,而在末期,踝關節伸肌在起主要作用。國術騰空飛腳選手,其膝 關節屈肌肌力必須具備其伸肌肌力的 80%。二、飛行階段,主動的肌肉力矩,主要被用來抵 抗平衡由於運動而產生的肢段間互動力矩。這種主動與被動力矩的對抗平衡作用發生在上擺 與下擺的轉換期,即在飛腳達到最高點前最大。順勢下擺時,肌肉力矩被用來平衡重力矩的 作用。
  • Item
    國術騰空飛腳動作運動控制與協調系列研究(1)
    (中華民國體育學會, 1998-12-01) 劉宇; 陳重佑; 莊榮仁; 黃長福
    本系列研究的目的是以生物力學的研究方法探討「騰空飛腳」動作的運動控制與 協調的機制及其對實踐的指導意義。 第一部分的研究是以影片分析法 (120Hz) 和測力板分 析法 (600Hz) 同步收集五位優秀武術選手「騰空飛腳」動作的運動學和動力學參數, 以探 討下肢各關節的運動學和地面反作用力特徵,作為進一步分析下肢各關節控制力矩及其協同 作用效果奠定基礎。角對角座標分析結果顯示「騰空飛腳」起跳階段的支撐腿踝關節與膝關 節均是同步完成先曲屈後伸展的協調作用形式,而髖關節則是在初期先伸展後才與膝、踝協 同變化。角 -- 力座標的分析說明了水平方向地面反作用力扮演著降低運動員水平速度的機 制,而垂直方向的最大地面反作用力產生於下肢關節的最大彎曲階段,為伸展下肢關節創造 了良好的初始條件。騰空後,手腳擊打動作是在身體重心達到最大高度之前完成,作用腿下 肢三關節的角速度最大值均出現在手腳擊打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