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與休閒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6

為配合我國社會變遷與體育發展及本校的轉型與發展,本學院於90年8月正式成立,並將原屬本校教育學院之體育學系(所)、運動競技學系、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調整成立運動與休閒學院,並於95學年度增設運動科學研究所:為提升本院競爭力於101學年度運動競技學系與運動科學研究所整併為「運動競技學系」,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與管理學院餐旅管理研究所整併為「運動休閒與餐旅管理研究所」。

News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3 of 3
  • Item
    4週瑜伽訓練改善肩關節功能的效益
    (2024) 簡沁琳; Chien, Qin-Lin
    研究背景:科技發展與社會經濟轉型使生活型態發生改變。長期活動量少,只以手部操作工作或娛樂,易肩膀僵硬酸痛,長期忽略可能導致肩關節不適與發炎。目的:本研究為了解瑜伽是否具舒緩人體肩部緊繃作用,藉瑜伽介入後肩關節活動角度與痠痛不適表現,評估瑜伽訓練介入後對肩部影響。方法:招募 24 位高齡且肩痛及無力指數量表((Shoulder Pain and Disability Index, SPADI)篩選 40~70分肩關節僵硬及酸痛問題者。納入條件包括:肩膀疼痛持續三個月以上;疼痛指數3~7/10 (0分無痛,10分最痛);做外展與外轉肩膀時疼痛。受試者瑜伽訓練4週,每週兩次,每次60分鐘。四週後以Micro FET3電子關節角度檢測儀量肩關節活動度,並以疼痛指數評估主觀肩部整體疼痛。整體瑜伽訓練介入前(第0週)、後(第4週),測量受試對象肩關節之屈曲、伸直、內轉、外轉、外展、內收活動度。若測量未達測量執行標準則重新測量,直到達成測量標準。整體瑜伽訓練介入前、後計進行2次測量,每次測量3遍,數據採用標準差作統計分析。統計方式則用成對樣本t檢定與獨立樣本t檢定,檢定不同組受試者與其訓練前後肩關節功能的差異。統計顯著水準訂為 α=.05。結果:實驗組受試者肩關節屈曲(t=-5.09, p<.001)、伸直(t =-4.51, p <.05)、外轉(t =-3.08, p <.05)及外展(t = -3.24, p <.05)等活動度顯著提升,雖主觀疼痛指數未達顯著水準,但仍呈現下降趨勢,顯示瑜伽介入明顯改善關節活動度。未參與瑜伽介入的對照組受試者在肩關節伸直 (t = 3.51, p < .05) 和外展 (t = 2.45, p < .05) 方面,後測表現高於前測。結論:短期瑜伽訓練顯著提高關節的靈活性和活動範圍,且疼痛程度有下降趨勢。未來研究可延長介入為8~12週,以期達效果更佳。
  • Item
    青少年棒球選手盂肱關節內旋活動度缺損之探討_以彰化藝術高中為例
    (2022) 吳順堯; Wu, Shun-Yao
    前言:棒球是一種需要反覆進行過肩投擲的運動,長時間累積下來會讓肩關節周邊的軟組織產生慢性的適應而造成活動度的改變,有些選手會發生盂肱關節內旋活動度缺損glenohumeral internal rotation deficit (GIRD),它可能會引起後續肩部傷害。方法:本研究以一間高中甲組棒球隊為對象,收案22位男生。記錄球員基本資料包括年齡,球齡,身高,體重,投擲手,守備位置,運動傷害史及手術史;使用手機應用程式GetMyROM測量肩關節活動度,若非投擲側肩關節內旋角度較投擲側≧13度者,定義為GIRD組,<13度者,定義為非GIRD組;使用Lafayette手持式測力儀測量肩部等長肌力;使用Philips Lumify攜帶型超音波檢查棘上肌肌腱及後關節囊厚度;使用統計軟體SPSS處理資料。結果:受試者平均年齡為17.43±0.60歲,GIRD盛行率為18.2%,全體選手投擲側的內旋及肩胛棘於肩關節外展0度和90度之角度有顯著減少,且投擲側的棘上肌肌腱及後關節囊厚度有顯著增加;GIRD組可能有左打,投手及外野手比率較高的傾向,非GIRD組投擲側的外旋及肩胛棘於肩關節外展0度之角度及非投擲側的被動內旋角度較小。結論:攜帶型測量儀器利於發掘出GIRD,而棘上肌肌腱厚度,後關節囊厚度和肩胛運動障礙是應特別注意的因子,運動醫學專科醫師及運動防護員應及早在青少年棒球選手介入,以預防嚴重運動傷害的發生。
  • Item
    太極拳運動對中老年人與老年人立定垂直跳表現之影響
    (2017) 柯柏任; Ko, Bo-Jen
    中老年人與老年人隨著年齡慢慢增加,身體機能也慢慢衰退,研究指出65歲以上的老年人,身體的肌肉量會以每年1~2%的速度流失,因此造成下肢機能的衰退,進而影響到日常功能性動作的完成,也會增加日常生活中跌倒的風險,而跌倒此一因子對老年人來說具有非常大的影響,可能造成長期臥床,更有甚者就此不起。預防勝於治療的觀念慢慢廣為大眾所接受,欲降低老年人生活中功能性的退化,研究指出適度的運動可減緩老年人肌肉退化,而太極拳因結合吐納呼吸、拉筋伸展與可自由調整運動強度的特性,為適合中老年人與老年人的運動。過去研究中老年人與老年人太極拳的相關研究中,較缺乏各關節力矩與功率的相關研究,且立定垂直跳常被用來做為下肢檢測的便利性方法,因此本研究擬採用立定垂直跳動作為研究工具,並利用高速攝影機(Vicon MX13+, Germantown, Oxford, UK, 250Hz),測力板(Kistler 9281, Kistler Instrumente AG, Winterthur, Switzerland, 1000Hz),肌肉電訊號(Noraxon U.S.A. Inc., Arizona, USA, 1500Hz)等儀器收集身體活動資料,經過分析後,所得參數使用二因子變異數分析來進行統計分析(α = .05),如達差異則利用bonferroni法進行事後比較。結果發現年齡會帶來退化的結果,而太極拳族群與健康休閒族群相比有較佳的跳躍能力;下蹲期時太極拳族群有較佳的下肢關節活動度;起跳期時的運動學與動力學參數普遍為太極拳族群優於健康休閒組族群;著地時則為中老年人有較好的表現,太極拳族群則在下肢勁度有較好的表現。依照本研究結果,鼓勵中老年人與老年人可以規畫長期規律的參與太極拳運動,以訓練下肢各肌群力量,期望減緩下肢肌肉因老化所造成的退化,除將影響日常生活功能程度減低外,並希望可降低中老年人與老年人跌倒發生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