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與休閒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6

為配合我國社會變遷與體育發展及本校的轉型與發展,本學院於90年8月正式成立,並將原屬本校教育學院之體育學系(所)、運動競技學系、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調整成立運動與休閒學院,並於95學年度增設運動科學研究所:為提升本院競爭力於101學年度運動競技學系與運動科學研究所整併為「運動競技學系」,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與管理學院餐旅管理研究所整併為「運動休閒與餐旅管理研究所」。

News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5 of 5
  • Item
    以肢體律動課程促進成人智能障礙者身體自我概念之行動研究
    (2022) 陳筠嬛; Chen, Yun-Hsuan
    本研究旨為探討肢體律動課程對於智能障礙者身體自我概念所體現之情形。本研究採行動研究,以立意取樣選擇臺北市心路基金會的四位成人智能障礙者為研究參與者。研究者自編十二堂肢體律動教案,課程為期六週、每週實施兩次、一次九十分鐘。課程以拉邦的動作元素作為每堂教案主題,且另設有練習基本動作技能之活動環節。研究者經由課程觀察者回饋、教學者反思日誌、課堂錄影,以及觀察研究參與者於課堂中的學習表現等,將質性資料加以整理並歸納出智能障礙者在課程歷程中,其於身體自我概念所展現的樣貌。研究結果發現:一、本研究實施的肢體律動課程適合智能障礙者參與,藉由各式的活動主題與教案內容得以帶給智能障礙者多元的身體經驗。二、智能障礙者對於肢體律動課程之學習情形與接納反應為佳,其能遵照課程規範且與研究者於互動有所默契。三、本研究之肢體律動課程能夠部分促進智能障礙者於身體自我概念的面向。其中,有最為明顯變化的部分為「運動能力」,不論在肢體協調、動作學習與模仿、身體與動作感知能力,以及創造性肢體方面的能力皆有進步;而有較少明顯差異的為「身體力量」中的肌力狀況,以及「身體情況」中的體能耐力、肢體柔韌性和身體平衡性。四、於研究歷程中,研究者對於教學行為能有所發覺與省思,且於專業有所成長。未來研究建議找尋適合智能障礙者量測之工具,冀以能更加客觀與深入地探究議題。
  • Item
    目標設定介入對智能障礙青少年身體活動量的效果
    (2021) 黃郁雯; Huang, Yu-Wen
    充足的身體活動量是維持健康生活的重要關鍵,智能障礙者可能因受限於生理及心理等各項因素,而有身體活動量不足的問題,該危機可能造成體適能不佳,而無法勝任勞力工作的挑戰,更影響成年後的健康狀況。青少年在學階段,若能建立正確的健康觀念,並提升身體活動量,將有助於維持改善體適能,並更順利就業,降低成年與老年後健康危機。因此,本研究以四位就讀國中智能障礙青少年為研究對象,以單一受試倒反設計為研究方法,藉由計步器於每日上學時間,記錄參與者六週身體活動量表現,進一步透過目標設定策略介入,評估改變情形及效果,提供教學現場教師教學調整參考。研究結果發現,目標設定對四位智能障礙學生身體活動量有提升效果,且智能障礙青少年身體活動量表現與當日是否有體育課程有相關,然而目標設定在介入階段前兩週,智能障礙青少年達成率較高,隨介入時間延長達成率會降低,至倒反期則很難繼續保持。
  • Item
    智能障礙者從事餐飲業之工作適應探討
    (2010) 張雯惠; Chang, Wen-hui
    本研究以從事餐飲業之智能障礙者作為探討對象,以瞭解其就業之工作適應情況,除了探究其障礙者適應狀況、工作與社會技能之展現、溝通技巧之表現,甚至人際相處之困境等相關因素,透過了解智能障礙者從事餐飲產業之困境與外部支持情形,為身心障礙者找出有利就業之相關因素,則更有其正面積極的教育意義。本研究設計採用深度訪談法與非參與觀察法,研究對象除了從事餐飲產業之智能障礙工作者之外,並蒐集其就業服務員與職場店長的訪談資料,並於非參與觀察時撰寫研究日誌,增加資料的正確性與豐富性。   研究結果發現,本研究之受訪者皆具基本工作能力且熟悉工作流程、體力表現良好、接受糾正與服從指令、應變能力受肯定、觀察顧客需求與維護顧客權益。工作能力要求表現部份,除了工作能力表現純熟,還有工作態度認真負責、從事餐飲業所需之體力,具備交通能力與以客為尊的精神。增強物系統則以物理工作環境滿意度與非物理工作環境滿意度兩方面探討,困境方面則是有自我情緒管理問題、缺乏自信、變通性不足與工作能力略顯不足,而工作能力略顯不足中包含了三方面,分別是工作速度、衡量自我能力、缺乏時間概念,導致影響在餐飲產業的智能障礙工作者其工作效率與職場安全問題,但經由外部支持仍使其能夠適應餐飲業職場文化,進而發揮其工作潛能。最後,本研究根據研究結果對未來研究與實務提出建議,給予相關機構輔導有意願從事餐飲產業之智能障礙者就業方向參考。
  • Item
    非營利組織推展智能障礙者休閒方案之個案研究─以育成社會福利基金會智障者青年友誼社為例
    (2008) 許媛婷; Yuan-Ting Hsu
    休閒已被證實為是提升人們生活品質的重要媒介,然而智能障礙者在參與休閒時遇到許多的阻礙。非營利組織在社會上扮演著推動智能障礙者各項福利的重要推手,當然休閒也不例外,考量智能障礙者在休閒時的特殊需求,非營利組織所推展的休閒方案便要加以設計,協助智能障礙者獲得休閒相關的技能及內涵,提升生活品質。本研究以財團法人育成社會福利基金會智障青年友誼社為個案,透過個案分析及參與式觀察的方式,配合Beck-Ford與Brown休閒訓練與治療方案模型,訪談5位方案領導者和9位方案參與者及其主要照顧者,探討友誼社在推展智能障礙者休閒方案的現況、方案執行的過程以及9位長期或多次參加的參與者休閒能力現況。研究結果發現,友誼社休閒方案逐年的內容修正和方案遠景,符合休閒訓練與治療方案模型的休閒層級晉級,參與者皆認為友誼社是他們認識朋友和好玩的所在。研究建議,友誼社未來可以繼續往休閒層級第三層級的方向去設計休閒方案,逐步引導智能障礙者透過休閒的參與,提升休閒能力及自主權益。
  • Item
    不同視覺環境之跳繩運動訓練對智能障礙者平衡能力的影響
    (2007) 顏惠价; Hui-chieh Yeh
    本研究目的主要在探討八週不同視覺環境之跳繩運動訓練介入,對輕度智能障礙者平衡能力的影響。受試者共有21位輕度智能障礙,年齡介於15到18歲之間,依其意願分組為實驗組的明眼跳繩組(n= 7, mean age 17.2± 1.1, hight 165.4± 12.9/cm, wight 63.2± 8.4/kg)、矇眼跳繩組(n= 7, mean age 16.7± 1.2, hight 162.3± 9.3/cm, wight 62.4± 13.7/kg)與控制組(n= 7, mean age 16. 5 ± 0.8, hight 162.1± 11.0/cm, wight 57.1± 15.3/kg)。實驗組進行八週的跳繩運動,每週三次,每次運動時間為三十分鐘。三組分別在介入前、後進行閉眼單腳站立、平衡木檢測,將測驗所得資料以相依樣本t考驗和單因子共變異數分析進行統計分析,結果如下: 一、在靜態平衡方面:實驗組的明眼跳繩組與矇眼跳繩組,在閉眼單足站立測驗之相依樣本t考驗中,有顯著的改善(p<.05);控制組則沒有改善。 二、在動態平衡方面:實驗組在通過平衡木的測驗之相依樣本t考驗中,雖未達(p<.05)之顯著差異,但其通過之時間有減少的現象;控制組則沒有差異。 三、 三組經共變數分析比較,結果顯示實驗組之動、靜態平衡能力皆優於控制組(p<.01) 。 四、以事後比較分析,發現矇眼跳繩組在動、靜態平衡能力的改善效果優於明眼跳繩組。 本研究之結論為,八週不同視覺環境之跳繩運動訓練,能顯著改善輕度智能障礙的靜態與動態平衡能力,且矇眼跳繩組的改善效果優於明眼跳繩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