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與休閒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6

為配合我國社會變遷與體育發展及本校的轉型與發展,本學院於90年8月正式成立,並將原屬本校教育學院之體育學系(所)、運動競技學系、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調整成立運動與休閒學院,並於95學年度增設運動科學研究所:為提升本院競爭力於101學年度運動競技學系與運動科學研究所整併為「運動競技學系」,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與管理學院餐旅管理研究所整併為「運動休閒與餐旅管理研究所」。

News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9 of 9
  • Item
    原夢.緣夢.圓夢---- 一位街舞者的生命故事敘說
    (2011) 陳麗娥; Chen Li-O
    本研究以一位街舞者為研究對象,採質性研究和敘說探究的方式,經由與個案的深入訪談,重現其原夢、緣夢、圓夢的歷程轉折,並回顧其生涯發展過程中的重要他人和關鍵事件、街舞場域的有利和不利因素、及研究參與者面對困境時的自身反思與調適作為;研究者除了參考敘說研究理論、嘻哈文化和街舞相關文獻之外,另外輔以六位資深街舞者之重點訪談,以免因為時空條件之落差讓研究失之偏頗。 經由歸納分析,總結本個案之生涯發展歷程分為三階段:一、「帥性原夢」,從原生性格愛耍帥、經由初步的身體訓練、型塑追求街舞的夢想;二、「熱情緣夢」,在青少年流行文化潮流的有利因素、和傳統現實的不利因素交織下,秉持熱愛街舞的初衷淬鍊實力、延續夢緣;三、「理性圓夢」,反思歷程轉折、視困境挑戰為成就動機、持續圓夢之旅。 本個案之整體發展軌跡與邏輯基本上是循著「理性堅持,知行合一」的方向,比較特殊的是他尚能兼顧興趣、職業與專業使命感,踏實的走出他的每一步,這是非常值得青少年街舞者參考與學習之處;而從現今街舞做為一種次文化與青少年流行文化、到未來成為社會主流文化的一環來看,類似的個案都將可以為街舞未來的發展:包括舞蹈藝術內涵、舞蹈教育本質和舞蹈文化傳承,帶來拋磚引玉、積沙成塔的貢獻。
  • Item
    動、助、情-台灣阿甘參與運動之生命故事敘說
    (2015) 李昭毅; Li, Chao-Yi
    本研究以一位視覺障礙者為研究對象,以質性研究為根,透過與研究對象深入訪談,呈現其參與運動的生命歷程,並藉此探究其關鍵因素。研究者採敘說分析方式呈現,歸納台灣阿甘參與運動的生命歷程共分為五期:一、啟蒙前期:模糊視野阻止不了其對運動的熱情,跑步佔據他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二、低潮期:高中時夜讀為了考上大學,意外戳瞎眼睛,雙眼全盲以致無法參與跑步運動。三、啟蒙期:在教練幫助下,台灣阿甘參與馬拉松運動。四、巔峰期:在各項運動中挑戰自我限制,不斷追尋超越自我可能。五、推廣期:轉換競技舞台,提供身心障礙人士運動機會。 經上述歷程中歸納分析,台灣阿甘參與運動的關鍵因素為以下:一、「好動人生」:台灣阿甘天生對運動熱愛與好奇,即使面對困難與阻礙也不退縮。二、「人助之情」:陪跑教練秉持助人熱誠、身負責任與壓力、角色衝突幫助台灣阿甘圓夢。三、「溫情四溢」:社會上幫助視障人士的資源與管道漸趨增加與拓寬,提供視障人士更多參與運動機會。本研究從台灣阿甘參與運動過程中發現臺灣視障者運動參與狀況,希冀研究成果能給予政府與民間相關單位參考與建議。
  • Item
    兩棲偵搜部隊天堂路-男性文化認同的敘說
    (2016) 蘇育德; Su, Yu-De
    摘要 「我」進入海軍陸戰隊服役下轄的兩棲偵搜大隊服役經驗開始,以「我」進入一個未曾經歷過的處境,團體生活的軍事訓練,內心遭受的衝擊與外在環境的壓迫,逐漸達到平衡的過程。面對軍隊文化強調的特質加以認識更漸漸深化到認同的部分,如海軍陸戰隊的隊訓:無條件服從,無限度忍耐,為達到此一精神所進行的訓練可代表兩棲偵搜大隊此一軍事團體對個人表現出來的態度、精神、以達到上級及同儕間的認同,是兩棲偵搜大隊訓練的主要目的。所以「我」從男性文化探討在服役過程種種事件所代表的意涵,回顧自身這段受訓生命歷程,歸類出男性文化在兩棲偵搜大隊中位於上層的意義,透過生活語言的敘說,從「我」的體驗中汲取對男性特質,陽剛文化的認同,描述其代表的獨特意義。
  • Item
    二度登頂聖母峰的女性登山家生命故事敘說
    (2018) 陳瑤琦; Chen, Yau-Chi
    本研究以質性方法中的敘說探究法,研究一名曾經二度登頂世界最高聖母峰的女性登山家-「江仔」(匿名)的生命故事,並研究其生命故事中的關鍵人、事、物對她登山生涯所產生的轉折和影響,以瞭解中當中所含藏的意義與價值。 我以敘說探究的方式與研究對象-「江仔」進行深度訪談,瞭解她登山歷程的生命故事,訪談的資料先轉錄為逐字稿,再進行分析和研究。第一章的緒論之後,在第二章回顧了我所參考的相關文獻,第三章則是研究方法、歷程和書寫的方式。第四章以說故事的形式,呈現「江仔」個人的登山敘說故事,並嵌入第一手的敘說資料,表現出研究參與者的真實情感。第五章是我對於「江仔」登山故事的反思與感想,第六章則是個人的結論與研究建議。 本研究有幾個發現,第一,「江仔」這樣一位出色的登山家,並不是一開始就熱愛爬山,而是在生命的歷程之中,一步步走向山林,慢慢喜歡上登山,愛上爬山。第二,「江仔」成為登山嚮導,參與聖母峰挑戰,再到後來的七頂峰,不是一蹴可幾的過程,也不是一帆風順的結果,而是許多的人、事、物環環相扣,終於成就了登峰造極的輝煌紀錄。第三,在登山的過程中,不但要簽下生死狀,更有幾度在鬼門關前撿回一命的驚險過程,實際與死亡面對面接觸的經歷,讓「江仔」更能領會生命的美好,也更能專心致志,窮有生之年,對臺灣的登山教育盡心盡力。
  • Item
    籃球控球後衛之敘說研究-以SBL球員為例
    (2013) 王志群; Wang,Chih-Chun
    關於籃球的文獻很多,但是探討籃球運動不同位置的文獻並不多見,特別是針對場上指揮官,也就是控球後衛的文獻更是少見。研究者本身是籃球運動員,主打控球後衛。經歷國高中聯賽、大學聯賽、SBL職業隊、以及國家隊的不同經歷。深深感受到一個控球後衛的重要性,以及開發此研究的必要性。本研究旨在探討籃球控球後衛選手在比賽歷程中的角色詮釋,以及與隊友在領導與被領導間的互動與關係,並深入詮釋籃球與人生的課題!   本研究不是利用做實驗,也不是透過問卷調查的方法。而是意圖深入控球後衛的特殊經驗,萃取出值得借鏡的思維與資訊,因此選擇敘說研究的方法。   研究結果透過控球、傳導、防守、判斷力、得分與助攻、無私的精神、發號與執行戰術等內容,來詮釋控球後衛角色的多面性。又分別以領導自己、領導隊友、領導球 隊等角色,來詮釋領導的藝術。皆說明了控球後衛必須具備一流的體能、技術、戰術等綜合能力,以及高度的智慧,才能脫穎而出勝任此角色。   另外,藉由長方形球場上習得的寶貴經驗,驗證了「球場如人生,人生如球場」這句話的真諦,點出了運動的價值。分別以「掌握時間」、「克服逆境」、「完成使命」、「領導他人」及「抉擇」等面向,詮釋從長方形球場體悟到的道理,和人生旅途的相似處。
  • Item
    女性籃球社群的形構——一個社群主義的觀點
    (2009) 麥欣瑜
    對於已經踏入社會卻熱愛籃球的女性,若無籃球專業背景與技術,想在街頭籃球場佔有一席之地,必須有其生存之道。本研究旨在探討女性籃球社群的形成、維繫及流動之過程,研究者以完全參與者的身份進入田野觀察與訪談,以敘說研究為方法,藉由六位主要報導人生命故事中的線索,逐步拼湊出女性籃球社群的樣貌。研究結果發現女性籃球愛好者,在諸多不確定因素下之所以形成社群,實有其必要性。但是女性籃球社群不易形成,形成後也不易維持,在先天環境受限且非制度化的關係中,女性籃球社群會進入固定的生命循環模式。社群內外的不穩定與流動性,不僅考驗著社群也考驗著社群成員,一旦社群意識不足,團隊將走向分裂,成員們對籃球的態度,關係著社群生命逐漸消逝或是再生成為新社群。
  • Item
    網球聖殿探索與解密-臺灣網球訓練文化之研究
    (2009) 李秀明
    新興國中網球訓練系統,長久以來稱霸國內網壇,近年來更叱吒於國際青少年網球界,堪稱為國內的網球聖殿。研究者出身自這一帶有神秘面紗的訓練系統,這廿年來見證了聖殿的成長與茁壯,經由研究者深入觀察與研究聖殿中相關組織、行政運作、選訓賽、人員互動,透過教練、選手、家長及最重要包含聖殿之主陳南老師與研究者的經驗共敘,對網球聖殿之外在結構、內在實體及核心價值進行逐步的解密。
  • Item
    墾荒築基與追尋:一位巧固球教練的生命故事
    (2007) 鄭淑文
    墾荒、築基與追尋:一位巧固球教練的生命故事 研 究 生:鄭淑文 2007年6月共154頁 指導教授:卓俊辰教授 摘要 本文是探究一位在學校任職工友,餘時兼任巧固球隊教練,歷經八年喜怒哀樂悲恐驚的生命故事。研究目的則是探究一位巧固球教練造人、造己的生命歷程及研究者自身生命經驗的重新釐清與省思。本研究透過參與觀察深入田野,深度訪談則引用McAdams所設計的訪談綱要以半結構性的訪談方式蒐集資料。 研究者從對巧固球一無所知而投入球隊的管理,並實際參與巧固球訓練成為選手,研究過程中經歷並發現了四個不同階段的經驗轉換:召喚期、共振期、黑暗期與共享期。在四期轉換經驗的建構下,在論述研究對象生命故事的敘說過程中,研究者反倒投射建立出一條有跡可尋的生命脈絡,尋找到圓現自身的法門。 研究者在研究中將自身當成「研究工具」,透過既是協助者、是訪談者、是觀察者、亦是參與者的角色來透視臺灣當前的體育環境中,巧固球教練歷經多少的起落與跌宕才找到自己與球員生命的出路。研究發現,業務出身的研究對象,風光過、落魄過、聲色犬馬過、困窘交迫過,算是活過了,而且活出來,活出既拼搏又寬闊的生存之道。他開通、好學、隨和、機靈,傳統的忠孝節義面面俱到,社會現實也周旋得恰到好處。凡事舉重若輕,處事游刃有餘;心靈的門戶一邊向著超越國際洞開,另一邊感動與吸納人才並自然而然地將之匯入巧固球人生。 本研究對象的精神值得許多人來瞭解及認識,他的勇氣與奉獻讓許多人的生活態度有所改變,更因此影響其他人有更正面的人生態度。他理應獲得更多的重視與尊敬。 本研究之最終目的乃分享生命經驗予以巧固球界與體育工作者參考,並為非體育系出身的教練樹立一種典範,亦期望提供讀者及體育界相關部門,一些新的視野與省思。 關鍵詞:巧固球、教練、生命故事、敘說
  • Item
    生命壓力的試煉-球場與職場的連接
    (2014) 洪國銘
    現代社會過度以績效、優質、卓越為生命價值的依歸;在高競技的球場與高競爭的職場中,使生活日漸緊張、失落,迫使情緒控管失衡、生活模式變異,並浮現自我懷疑、退縮、憂鬱、逃避、自我摧毀…等壓力反應,使生命也失去原本的價值和意義。本文回溯研究者生命在球場到職場的試煉中,長期處於壓力模式的訓練,不斷面臨許多考驗、挑戰與衝擊,倍使身心感到壓迫與不適,經由身體的調適與控制經驗,使個體適應球場及職場壓力的張力,進而訓練出及堅強與超越平常之容忍限度的抗壓能力。從球場到職場上,面對壓力,唯有以接受、面對、處理及追求突破的方式,用堅忍不拔的鬥志,為目標奮鬥的拚搏精神,力圖自我實現的堅毅信念,才能使生命從艱困的狹縫中成長,展現出生命的堅韌性。因此,生命中因球場到職場上的壓力試煉,有意無意間竟也延展了生命的深度,更成為生命中寶貴的經驗。本研究透過文獻閱讀與敘說研究的方法,將球場到職場的壓力反應層次,重新拆解、剖析與組合,歸納出:生理、行為、心理、心靈等反應模式。經回溯、整理後發現,球場場域和職場場域,雖然不同,一為可自由決定進出、追求象徵成就的遊戲場;另一為背負真實世界壓力,身處養家活口的工作場域。但是生命在兩個場域的壓力來源、壓力反應、壓力處理、生命感受,的確有許多相識之處,彼此有很多共通、可互相轉化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