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與休閒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6

為配合我國社會變遷與體育發展及本校的轉型與發展,本學院於90年8月正式成立,並將原屬本校教育學院之體育學系(所)、運動競技學系、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調整成立運動與休閒學院,並於95學年度增設運動科學研究所:為提升本院競爭力於101學年度運動競技學系與運動科學研究所整併為「運動競技學系」,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與管理學院餐旅管理研究所整併為「運動休閒與餐旅管理研究所」。

News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4 of 4
  • Item
    不同跑步模式之手腕與腳踝加速度值分析
    (2009) 廖立同
    跑步的運動人口逐漸增加,但現有之身體活動量檢測儀器僅適用於低強度之身體活動,無法準確測量跑步之身體活動量,因此提供簡易且準確之身體活動量方式為本研究之方向。 目的:(一)利用加速規測量跑步時手腕及腳踝之加速度,並探討跑步機跑與平地跑之差異性;(二)利用手腕及腳踝在跑步時之加速度建立加速度推估跑步速度與心跳之迴歸公式。 方法: 使用加速規取得15位實驗參與者(年齡:27.6±7.4歲,身高172.8±6.3公分,體重:67.3±7.5公斤)跑步時手腕及腳踝之加速度,以心率錶收取實驗參與者在各速度下穩定的心跳。 結果: (一)手腕及腳踝之矢狀面加速度積分值皆與心跳達到顯著相關(p<.01);(二)實驗參與者之個別差異,造成手腕及腳踝加速度曲線隨著跑步速度提高而有不同的斜率;(三)跑步機跑步時,手腕矢狀面加速度積分值在較高速跑時(14及16 km∕hr)顯著高於腳踝矢狀面加速度積分值;平地跑時,腳踝矢狀面加速度積分值在較高速跑時(14及16 km∕hr)顯著高於手腕矢狀面加速度積分值;(四)手腕矢狀面加速度積分值在兩種跑步模式並無顯著差異,腳踝矢狀面加速度積分值在速度12、14及16 km∕hr時,平地跑顯著高於跑步機跑。 結論: (一)跑步過程中,手腕及腳踝之加速度可用來推估身體活動量,且針對不同跑步模式選用不同部位之心跳迴歸公式;(二)跑步過程中,手腕及腳踝之加速度可用來推估跑步速度,未來可用身體之加速度做為推估跑步速度之新方式。 關鍵詞: 加速度、心跳、跑步機跑步、平地跑
  • Item
    不同肥胖程度國中男生PACER運動心跳變化之研究
    (2005) 熊永政
    摘要 肥胖所帶來身體方面的問題在生活優裕的台灣越來越嚴重。本研究針對國中階段身高與體重依據教育部所規定之BMI符合與超過標準之男學生,年齡足15歲者施以PACER檢測,藉以瞭解不同肥胖程度對國中男性學生心跳之變化。 本研究以台北縣樹林高中國中部全體523位國三男性學生為對象進行身高與體重之量測後,篩選出BMI符合教育部所訂定之過重標準(BMI>PR95以上),再行施以分組確定其身體質量脂數符合各組之標準,再以隨機方式抽取正常、過重與肥胖之學生各25名進行PACER檢測,檢測前先行測量休息時之心跳數值,受測者並配戴心跳監視錶(polar)紀錄測試PACER運動前、運動中、運動結束及運動後1~3分鐘之心跳數值以每5秒記錄一次。 本研究所得之PACER趟數、總作功及施測前、中、後的心跳數值藉由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及二因子混合變異數分析觀察正常體位、過重體位及肥胖體位者間的差異並以p< .05為顯著差異。 研究結果發現 :正常、過重與肥胖組之國中男性學生在PACER施測過程中,正常組跑的平均趟數(41.36 ±9.28趟)明顯大於過重組(30.04 ±9.98趟)與肥胖組(25.40 ±9.02趟)p< .05;總作功方面正常組平均作功(49918.40±12579.49焦耳)與肥胖組(40420.80±13177.49焦耳)達顯著差異;施測前正常組平均心跳數(83.36±11.03)優於過重組(92.16±15.50)與肥胖組(92.92±11.64)p< .05;施測結束及結束後1至3分鐘正常、過重與肥胖組在心跳的數值與回復速率上沒有顯著差異,只有在PACER測驗開始後的第1-2分鐘的心跳變化及第1-2分鐘心跳上升速率達顯著差異。
  • Item
    運動合併穴位電刺激對第2型糖尿病患之血液動力與心跳變異的影響
    (2005) 郭芳娟; Kuo Fang-Chuan
    運動合併穴位電刺激對第2型糖尿病患之血液動力與心跳變異的影響 94年6月 研究生 郭芳娟 指導教授 林正常 本研究的目的為:(一)探討運動與電刺激對糖尿病患之血液動力及心跳變異的影響;(二)探討運動與電刺激對糖尿病患之血漿中一氧化氮(nitric oxide; NO)、β-腦啡(β-endorphin)及腎上腺素(epinephrine)的影響;(三)探討血糖控制之水準與電刺激對糖尿病患運動中血液動力及心跳變異的影響;以及(四)探討血糖控制之水準與電刺激對糖尿病患NO及血糖的影響。方法:以68位第2型糖尿病患為受試者(50.25±7.18歲),依據glycosylated haemoglobin(HbA1C)≥8.0%或HbA1C<8.0%分成血糖控制差(poor glycemia control, PDM)或血糖控制佳(good glycemia control, GDM)2組。每群受試者,隨機分配至運動合併電刺激(ES)或運動組(NES)。所有受試者以漸增負荷的腳踏車運動為處方,運動15分鐘。運動合併電刺激組,其2對刺激電極分別貼於左側上肢內關、曲澤穴,左側下肢血海與陰陵泉穴,以動作閾值的強度刺激。以脈搏描記圖測量小腿血管的傳導性。心臟自律神經的張力以心跳變異分析檢測。血漿中NO、β-endorphin及epinephrine的濃度以酵素免疫法檢測。結果:一、運動使GDM的靜脈流速、靜脈容量與靜脈張力在運動後下降,血漿中β-endorphin的濃度下降,而epinephrine濃度上升。GDM運動中的平均R-R間距降低,R-R間距的標準差升高。二、PDM運動中的高頻功率、最大運動負荷及運動後之下肢循環低於GDM。三、DM運動中合併電刺激組的動脈充血反應顯著增加(P<.05);有、無電刺激對所有靜脈參數並無顯著影響。四、糖尿病控制程度與電刺激二因子對血漿中NO及β-endorphin濃度未有顯著的影響,但電刺激組的epinephrine濃度上升。結論:血糖控制之水準會影響下肢在運動中循環的調控,PDM無法因應運動需求適當調整局部血管、心跳、血壓。運動合併電刺激能增加局部動脈充血,顯示對第2型DM的下肢循環可能有助益。 關鍵字:運動,電刺激,糖尿病,血液動力,心跳
  • Item
    心跳偏斜點與自由車四千公尺個人計時賽成績之相關探討
    (中華民國體育學會, 1993-12-01) 施正人; 方進隆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