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與休閒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6
為配合我國社會變遷與體育發展及本校的轉型與發展,本學院於90年8月正式成立,並將原屬本校教育學院之體育學系(所)、運動競技學系、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調整成立運動與休閒學院,並於95學年度增設運動科學研究所:為提升本院競爭力於101學年度運動競技學系與運動科學研究所整併為「運動競技學系」,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與管理學院餐旅管理研究所整併為「運動休閒與餐旅管理研究所」。
News
Browse
16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女性運動員下肢不對稱對傷害風險之影響(2024) 曾品鈞; Tseng, Pin-chun目的:本研究目的是透過Y字平衡測試 (YBT) 與單腳落下跳收取回復穩定時間參數 (TTS)、動態姿勢穩定指數 (DPSI) 與反應肌力指數 (RSI),來評估女性運動員下肢不對稱性與在球季中發生下肢傷害的風險。方法:本研究招募50名大專女性運動員,在實驗開始前的半年內沒有嚴重的頭部、下肢傷害及手術經驗,且實驗開始前三個月,沒有受到急性的下肢傷害。於測驗結束後,對所有受試者持續追蹤一個賽季,並紀錄其受傷之情況。於追蹤期後,分為健康組與受傷組,進行兩組之間的分析比較。使用6台Motion analysis紅外線攝影機 (200 Hz)、1塊Kistler測力板 (1000 Hz) 收集生物力學參數。統計方法以獨立樣本t檢定比較健康組與受傷組在YBT、RSI、TTS與DPSI之間的差異,並以相依樣本t檢定比較受傷組健患側之差異 (α=.05)。傷害紀錄與不對稱性的參數進行勝算比 (odds ratio) 與邏輯迴歸 (Logistic Regression) 來檢定預測效果。結果:受傷組雙腳在TTS_V回復穩定時間皆顯著長於健康組 (p<.05);受傷組的非慣用腳RSI顯著高於健康組 (p<.05);受傷組在著地時的膝外翻角度與力矩顯著大於健康組 (p<.05);受傷組的患側腳RSI顯著高於健側腳 (p<.05)。結論: 當RSI在季前達不對稱時,運動員在球季中的受傷風險相較於RSI對稱者增加了9.33倍。因此,RSI可以作為季前傷害預防的重要指標。Item 球體不穩定表面訓練對女子競技體操選手靜態與動態平衡能力及運動表現之影響(2019) 麥劉湘涵; Mai LIU Hsiang-Han問題背景:競技體操是力量藝術結合的運動項目,隨特性不同,項目亦發展出不同特色。而女子展現特點項目為平衡木,是一平衡要求較高項目。不穩定表面訓練能有效提升神經肌肉與骨骼肌控制能力,是能提升人體感知之運動方式。目的:以球體不穩定表面訓練後,對於女子競技體操選手靜、動態平衡能力及運動表現之影響。方法:受試對象為十名運動年齡滿五年以上之女子競技體操選手,分為控制組和實驗組各五名,實驗組每週進行三次,比較二週、四週及六週之間的靜態及動態平衡能力與運動表現之差異,每次十分鐘的球體不穩定表面訓練,統計方法輸入SPSS 23.0,以混合二因子變異數分析進行考驗。結果:靜態平衡能力閉眼單足左腳站立實驗組於第二、四及六週達顯著差異,並於第六週與控制組達顯著;閉眼單足右腳站立實驗組於第四及第六週達顯著差異。動態平衡能力Y字平衡左腳站立實驗組於第二、第四及第六週達顯著差異,並於第六週與控制組達顯著;Y字平衡右腳站立實驗組於第六週達顯住差異,並在第六週與控制組達顯著。運動表現平衡木跑走實驗組第四及第六週達顯著差異,控制組於第六週達顯著,兩組於第二、第四及第六週達顯著差異。結論:透過球體不穩定表面訓練課表,靜、動態平衡能力需運用兩週以上訓練時間方能提升,然而要增加運動表現能力則須採用四週以上訓練時間。Item 不穩定表面核心訓練對於男子競技體操選手運動表現之影響(2019) 柯耀雲; Ko, Yao-Yun不穩定的表面訓練與核心訓練兩者同樣以刺激神經肌肉、肌腱與骨骼肌肉,並保護關節維持穩定為主要效益,對於平衡能力、力量及運動表現之影響皆有相似之處。由項目特殊性,體操選手對於平衡能力及爆發力的需求更高,而核心肌群為人體維持平衡最重要之肌群,於上肢與下肢皆須依賴核心進行動作穩定及動力鍊傳導,因此是否能透過核心訓練來改善競技體操選手之運動表現值得我們探討。目的:探討利用不穩定表面核心訓練是否具有改善競技體操選手運動表現之效益。方法:將9位競技體操選手,隨機分為抗力球組 (不穩定表面N=4) 及控制組 (穩定表面N=5),進行六週不穩定表面核心訓練,並測量平衡能力、倒立及後空翻之運動表現,以無母數統計法進行比較分析及進步率計算,並利用皮爾森積差相關係數觀察三者間相關性。結果:受試者六週不穩定表面核心訓練後,抗力球組經相依樣本分析,開眼穩定平衡能力達顯著差異 (p< .05),事後比較立即訓練顯著優於前測,六週訓練顯著優於前測與四週階段;進步率於六週與四週比較達顯著進步 (p < .05)。上肢穩定性達顯著差異 (p < .05),事後比較六週訓練皆顯著優於前測、立即與四週階段;進步率於六週與立即比較達顯著進步 (p < .05)。後空翻下肢爆發力抗力球組與控制組獨立樣本未達顯著 (p > .05),進步率兩組於立即階段比較後達顯著退步 (p < .05);相依樣本未達顯著 (p ≧ .05),四週與立即比較達顯著進步 (p < .05)。閉眼不穩定平衡能力與上肢穩定性達顯著中度正相關;上肢穩定性與後空翻下肢爆發力達顯著高度正相關。結論:不穩定表面核心訓練介入後開眼穩定平衡能力與上肢穩定性於六週時效果最佳,而核心能力的提升未顯著改善下肢後空翻爆發力。Item 體操平衡訓練對大專一般女生下肢穩定性之探討(2014) 吳憶琳; WU, YI-LIN目的:旨在探討體操平衡訓練對大專一般女生下肢穩定性之影響。方法:由20 名大專一般女生分為實驗組及控制組,實驗組介入維持六週,每週三次的平衡增能課表訓練,控制組則不介入訓練。在訓練前、後分別進行開眼及閉眼單足站立、垂直蹲跳、原地垂直跳轉180°及高台落地等測驗,並以相依樣本t 考驗與獨立樣本t 考驗分別進行考驗比較 (α=.05)。結果:進行為期六週的體操平衡訓練後,實驗組一般女生檢測項目統計結果全部達到顯著性的差異;而控制組經實驗後檢測,僅部份達顯著差異,其餘則未達顯著性差異。結論:研究結果中了解到,平衡能力對下肢穩定性的表現有某程度的影響。利用為期六週,每週三次的體操平衡訓練介入,對大專一般女生下肢穩定性動作表現達顯著性的進步。Item 酒精對老年人平衡能力、反應時間及下肢肌力之影響(2005) 王思淵本研究主要目的在探討老年人攝取酒精飲料對平衡能力、反應時間及下肢肌力等功能的影響。以15位六十五歲以上,平常無飲酒或輕度飲酒習慣的男性老年人為受試對象,其平均年齡、身高、體重,分別為77.9±8.4歲、167.1±7.0公分、67.9±11.8公斤。初步研究以呼氣酒測器測出酒精濃度值介於0.047-0.238毫克/公升之間,是用來決定受試者每公斤體重適當的飲酒量。喝酒前後受試者接受下列五項測驗:1,閉眼單足站立;2,靜態伸展;3,8呎起立-走;4,反應時間;5,30秒坐椅站立測驗;後測於前測後一天,每位受試者攝取每公斤體重2.5毫升酒精濃度為10.5﹪的紅酒,三十分鐘後實施與前測相同的測驗。所得資料以相依t考驗比較處理,結果如下:1, 前測閉眼單足站立(2.5±1.3秒)成績顯著優於(p<.05)後測(1.1±0.26秒);2,靜態伸展測驗前測(34.9±6.707公分)成績顯著優於(p<.05)後測(32.3±7.334公分);3,8呎起立-走測驗前測成績(7.6±2.554秒)顯著優於(p<.05)後測(8.5±3.755秒);4,反應時間測驗前測(0.911±0.283秒)與後測(0.894±0.371秒)成績未達顯著差異;5,30秒坐椅站立測驗前測(12.3±3.97次)與後測(12.1±3.07次)成績未達顯著差異。結論:老年人攝取酒精後靜態平衡能力、動態平衡能力與敏捷性明顯降低。Item 下肢肌群疲勞對動態姿勢穩定的影響(2010) 李育銘; Yu-Ming Lee目的:藉由不同的生物力學參數來比較下肢肌群疲勞與不同方向躍起著地對動態姿勢穩定的影響。方法:12名受試者(24±0.9歲, 172.7±3.6 公分, 70.6±8.3 公斤)皆需進行不同方向(前、斜、橫)的雙腳起跳以及支撐腳單腳著地,騰空時需以雙手觸摸目標物(50%最大垂直跳高度),著地時雙手則置於腰部兩側,並維持三秒鐘的姿勢穩定,若上述動作無法完成即算失敗。誘發性疲勞測驗為進行連續重複的深蹲和墊腳尖的動作並搭配柏格運動自覺量表來界定疲勞。結果:在不同方向的躍起著地時,前跳在著地後會產生較大的髖關節和膝關節屈曲角度以及較小的踝關節背屈角度,橫跳在著地後會產生較小的髖關節和膝關節屈曲角度以及較大的踝關節背屈角度。在疲勞前後的躍起著地時,疲勞後髖關節和膝關節的最大屈曲角度會比疲勞前還小。結論:在不同方向的躍起著地的比較,進行橫跳方向的著地會使用較多的踝關節策略,前跳則使用較多的髖關節策略,而斜跳則是髖關節和踝關節策略都有使用到。在疲勞前後躍起著地的比較,較小的髖關節與膝關節的屈曲角度是為了要快速的維持姿勢的穩定。Item 有無規律運動男性老年人平衡能力與步態之比較研究(2010) 張佳佳; Chia-Chia Chang目的:比較有無規律運動男性老年人平衡能力與步態之差異,並探討平衡能力與步態之關聯性。方法:本研究招募60位65-75歲男性老年人,分成規律運動組30人與無規律運動組30人,分別接受平衡能力與走路步態之測驗,平衡能力以測力板測量開眼雙腳站立、閉眼雙腳站立、開眼單腳站立與閉眼單腳站立四項測驗;步態則以智慧型能量消耗與活動紀錄器 (Intelligent Device for Energy Expenditure and Activity, IDEEA)監測100公尺正常速度與最快速度走步態參數之表現。統計方法以獨立樣本t-test考驗兩組於平衡能力與步態間之差異,並以皮爾森相關係數分析平衡能力與步態的相關性,顯著水準為α< .05。結果:規律運動組四項平衡能力測驗的壓力中心 (COP) 軌跡移動總距離均顯著小於無規律運動組 (p < .05);步態方面,兩組於正常速度走步態參數皆無顯著差異 (p > .05),而在最快速度走方面,兩組於完成時間、雙腳支撐期、站立期百分比與雙腳支撐期百分比達顯著差異 (p < .05)之外,其他步態參數皆無顯著差異 (p > .05);平衡能力與步態間,無論正常速度或最快速度走與平衡能力方面均無顯著相關 (p > .05)。結論:本研究結果指出規律運動有助於老年男性之平衡和步態表現;同時,老年男性之平衡能力與行走100公尺的步態表現並無相關性。Item 網球運動老年人身體活動量與平衡能力之研究(2010) 吳明欽; Ming-Chin Wu本研究主要目的是比較有無規律網球運動老年人身體活動量與平衡能力之差異。甄選40位規律從事網球運動(網球組) 和40位無規律運動(對照組)男性老年人為研究對象,平均年齡65.1 ± 3.5歲。有規律網球運動者從事網球運動至少三年,每週至少打網球3天。以「三軸向身體活動量測量器」(RT3 Tri-axial;RT3) 測量假日與非假日身體活動量,且以福樂進階平衡表(Fullerton Advanced Balance scale, FAB scale)測量10個項目之平衡能力。所得資料以描述性統計、皮爾森積差相關及獨立樣本t考驗等統計方法進行分析 。結果顯示網球組老年人每天身體消耗的總熱量為(2277.3 ± 549.8kcal/day)明顯高於對照組的(2073.1 ± 522.3kcal/day) (p<.05);網球組老年人之 10個項目平衡能力(總分)顯著優於對照組(p<.05)。 結果顯示規律從事網球運動男性老年人有較高之身體活動量和有較佳之平衡能力。Item 體能遊戲課程對幼兒平衡能力之影響研究(2009) 施銘富摘 要 本研究主要目的在探討實施幼兒體能遊戲課程對幼兒平衡能力之影響,藉由體能遊戲課程的介入,瞭解幼兒平衡能力改變之情形。本研究以5至6 歲幼兒為研究參與者,實驗組21名,控制組19名,共計40名。實驗組介入八週十六次每次三十分鐘之幼兒體能遊戲課程教學,於教學前後進行動態平衡能力及靜態平衡能力測驗,所得結果與控制組進行比較。依據體能遊戲課程前後之幼兒動、靜態平衡能力測驗結果,以描述性統計與t檢定作為平衡能力之差異分析,其顯著水準定為.05。資料分析結果如下: 一、靜態平衡能力方面:教學前後,實驗組在閉眼單足測驗中有顯著進步,控制組則沒有差異。教學後,實驗組與控制組沒有顯著差異。 二、在動態平衡能力方面:教學前後,實驗組在走平衡木測驗中有顯著進步,控制組則沒有差異。教學後,實驗組與控制組沒有顯著差異。 因此,體能遊戲課程教學後實驗組與控制組在動態平衡能力及靜態平衡能力雖沒有顯著差異,但實驗組教學後之平衡能力獲得改善。Item 太極拳訓練對高中男生健康體適能(2006) 蔡麗華; Li-Hua Tsai太極拳訓練對高中男生健康體適能與平衡能力之影響 2006年6月 研 究 生:蔡麗華 指導教授:林正常 摘 要 本研究主要在探討八週太極拳訓練課程對於高中男生健康體適能與平衡能力之影響。受試對象以台北縣立三民高中60名男生分為兩組,訓練組於體育課時間接受太極拳訓練,對照組則接受一般體育課程訓練。所有受試者均需事前接受健康體適能與平衡能力:BMI、坐姿體前彎、立定跳遠、仰臥起坐、1600公尺跑步、動態平衡及靜態平衡等七個檢測項目,並於八週不同運動訓練課程介入後,再接受事後檢測。研究所得資料以混合設計二因子變異數分析,顯著差異設定為α=.05。研究結果發現:一、比較訓練組經八週太極拳訓練後健康體適能與平衡能力之差異,在七個檢測項目中除BMI未達顯著差異外,其他檢測項目:坐姿體前彎、立定跳遠、仰臥起坐、1600公尺跑步、動態平衡及靜態平衡,均達顯著效果(P<.05)。二、比較訓練後兩組健康體適能與平衡能力健康之差異,在所有檢測項目中除BMI未達顯著差異外,其他六個檢測項目均達顯著差異(P<.05),訓練組明顯優於對照組。結論:太極拳訓練對高中男生健康體適能與平衡能力之提昇,有顯著效果,其中柔軟度、下肢爆發力、心肺適能及平衡能力的提昇又優於學校安排之一般體育課程組。 關鍵詞:太極拳、健康體適能、平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