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與休閒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6
為配合我國社會變遷與體育發展及本校的轉型與發展,本學院於90年8月正式成立,並將原屬本校教育學院之體育學系(所)、運動競技學系、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調整成立運動與休閒學院,並於95學年度增設運動科學研究所:為提升本院競爭力於101學年度運動競技學系與運動科學研究所整併為「運動競技學系」,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與管理學院餐旅管理研究所整併為「運動休閒與餐旅管理研究所」。
News
Browse
5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臺海兩岸國/初中健康與體育教科書性別意識型態之研究(2009) 盧怡君教科書是教學歷程中的重要媒介,於提供知識的同時,也扮演文化傳遞與價值塑造的角色,學生從中獲取知識並習得社會主流文化和價值觀。臺灣過去的課程標準並未規範性別議題,但在九年一貫課程中已點出性別議題的重要位置;而《中國婦女發展綱要(2001-2010)》與《中國兒童發展綱要(2001-2010)》亦顯示出性別議題於中國大陸教育裡的重要性。 本研究旨在探討台灣與中國大陸健康與體育教科書圖片所展現之性別意識型態,以內容分析法,採量主質輔取向,藉「教科書圖片性別意識型態檢視準則」為工具,分析臺灣95學年度翰林版國中健康與體育教科書及中國大陸95學年度人民教育出版社初中體育與健康教科書之圖片,所得結果以描述統計呈現。再以偏差失衡、省略不見、違背現實、切割零碎、語文偏見、刻板印象等六種偏見類型檢視教科書之內文,輔以質性敘述方式洞悉文字背後所傳遞的意義。 研究結果顯示,兩岸健康與體育教科書雖有部分文字段落陳述較公允之性別平等觀念,然多數內容皆隱藏著性別偏見。兩岸於圖片性別比例上不僅以男性為主要焦點人物,更刻板地將男性設定為展現負面人格特質之主要群體,而「田徑」、「棒/壘球」、「籃球」、「足球」、「游泳」等運動項目亦於教科書中被區隔為男性運動項目,可見男性於多種運動項目上皆佔有優勢地位。臺灣教科書之內容雖較中國大陸豐富,但其中關於女性貢獻之省略不見、獨尊異性戀家庭意象的偏差失衡等陳述,皆為再製社會上之性別偏見觀念。相較於中國大陸鼓勵男性跨越藩籬,參與舞蹈運動並尋求屬於自己的美,更突顯出臺灣教科書中關於性別公允程度之缺乏與不足。 教科書是教育過程中對學習者影響最直接的官方文本,本研究評析兩岸教科書性別平權之觀點並比較其間之異同,真實呈現出潛藏於教科書中之性別意識型態,盼能對教材編寫者與訊息傳遞者發揮影響力,擷取中國大陸之優點,同時修正臺灣缺乏公允之偏見觀點,共同為性別平權發聲。 關鍵詞:性別意識型態、健康與體育、臺海兩岸教科書Item 台北市國中健康與體育領域教師資訊科技融入教學之調查研究(2006) 陳威宇摘要 近年來,我國資訊教育發展受到教育主管單位的重視,研究者希望透過本研究了解臺北市國中健康與體育教師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現況與需求之全貌。具體的目的瞭解台北市國中健康與體育領域教師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使用現況、認知與態度、影響因素、教學需求及比較不同背景變項與認知與態度、影響因素、教學需求的差異性,以自編之台北市國中健康與體育領域教師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現況與需求之調查問卷針對94學年台北市國中健康與體育正式教師進行普查,經描述統計、t考驗及單因子變異數得到結果如下: 一、使用情形: 體育教師曾使用資訊科技融入體育教學課程的佔了近8成,最常使用DVD或錄影帶融入教學,有近8成的體育教師利用上班時間每週花1~5小時在學校內準備上課的內容。 二、認知與態度、影響因素及需求: 體育教師在使用資訊科技融入教學時的認知與態度積極、影響因素不高、需求方面頗高。 三、不同背景變項教學認知與態度及影響因素的差異情形 不同性別、婚姻狀況、擔任職務、授課科目及教育背景等不同背景變項,對國中體育教師資訊科技融入教學時的認知與態度及影響因素並沒有任何的差異。而年齡較輕、任教年資愈淺及電腦研習時間較長的教師,使用資訊科技融入教學時認知與態度上較高,影響因素相對較低。 四、不同背景變項的需求方面差異 不同性別、婚姻狀況、擔任職務、教育背景及電腦研習時數等不同背景變項,對國中體育教師資訊科技融入教學時的需求並沒有任何的差異。而年齡較輕、服務年資愈淺、有教健教與體育的教師在需求方面比教體育的教師來得高。 關鍵詞:健康與體育、資訊科技融入教學、國中教師Item 國民教育階段九年一貫課程「健康與體育」領域決策過程研究(2001) 羅凱暘; Kai-yang Lo台灣地區將於2001年九月,率先由國小一年級開始實施國民教育階段九年一貫課程。此次改革打破以往分科的界線,將各科整合為七大學習領域,「健康與體育」領域為其中之一。本研究旨在分析與批判此次重大改革中,有關「健康與體育」領域及領域綱要的決策過程及影響因素。研究採質化方式,透過文件分析、訪談作為主要研究方法。所蒐集文件包含中央政府出版品、九年一貫課程暫行綱要、國教司存檔資料、「健康與體育」小組會議記錄及相關領域研究及重要決策者訪談作為資料蒐集來源,經由文本分析、整合及政策研究方法獲致下列結論: 一、「健康與體育」領域的形成主要歸因於領域內涵呼應國際趨勢、民間教改團體的支持與學者的極力爭取。 二、體育在藝能領域之說導因於科目轉化領域思維的轉變 三、體育在總綱修訂的過程中為最初的思考方向之一,並持續至總綱形成;惟出發點未以體育在教育上之功能為考量。 四、「健康」一詞在領域綱要的研訂過程中由最初的理念轉化為專門的學科知識。 五、受學科本位影響導致工作小組分工間無法充分合作,影響領域綱要融合,導致能力指標撰寫標準不一,教師轉化教材困難。 具體建議如下: 一、加強有關體育課程發展之基礎性研究。 二、學習領域辦理研習時應針對教改背景、理念作完整闡述,以避免落入學科本位之思考,有礙教改理念之推廣。 三、體育師資培育機構應加強師資培育過程中有關教育理念與體育本質與時代性結合的能力,以精進體育教學。Item 從健康與體育領域課程實施談體育教師角色的轉變(教育部, 2001-10-01) 程瑞福Item 職前師資生健康與體育教學反省態度與反省內容之研究(國立臺南大學體育系, 2007-12-01) 陳玉枝; 闕月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