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與休閒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6
為配合我國社會變遷與體育發展及本校的轉型與發展,本學院於90年8月正式成立,並將原屬本校教育學院之體育學系(所)、運動競技學系、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調整成立運動與休閒學院,並於95學年度增設運動科學研究所:為提升本院競爭力於101學年度運動競技學系與運動科學研究所整併為「運動競技學系」,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與管理學院餐旅管理研究所整併為「運動休閒與餐旅管理研究所」。
News
Browse
2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肘屈肌群和膝伸肌群間之同側重複訓練交叉轉移效應(2023) 謝忠展; Hsieh, Chung-Chan目的:(1)肘屈肌群進行第一回合離心運動(the first bout of maximal isokinetic eccentric contraction, MaxEC1),隨後改換成同側膝伸肌群進行第二回合最大離心運動(the second bout of MaxEC, MaxEC2)產生交叉轉移效應。(2)膝伸肌群進行MaxEC1,隨後改換成同側肘屈肌群進行MaxEC2產生交叉轉移效應。方法:招募32名健康成年女性(20-30歲)為研究對象,分配至下肢離心組(non-dominant upper limb / non-dominant lower limb group, NU/NL)、下肢控制組(control / non-dominant lower limb group, C/NL)、上肢離心組(non-dominant lower limb / non-dominant upper limb group, NL/NU)、上肢控制組(control / non-dominant upper limb group, C/NU)(8人/組)。NU/NL組以非慣用側肘屈肌群(30次)和非慣用側膝伸肌群(60次)進行MaxEC1, MaxEC2。NL/NU組以非慣用側膝伸肌(60次)和非慣用側肘屈肌群(30次)進行MaxEC1, MaxEC2。C/NU組以非慣用側肘屈肌群(30次)進行MaxEC1,C/NL組以慣用側膝伸肌群(60次)進行MaxEC1。NU/NL組和NL/NU組在第一、第二回合均間隔14天。在MaxEC1前、MaxEC2後立即及其後第1~5天 (每次間隔24小時) 各進行一次依變項檢測:血液肌酸激酶活性(CK)、肌肉酸痛(DOMS)、肢體圍(CIR)、關節活動度(ROM)、關節釋放角度(JRA)、最大自主等長肌力(MVC)、向心肌力(ISOK)、聲輻射力脈衝彈性影像(ARFI)。以二因子混合設計變異數分析,考驗各依變項於組別 x 時間是否達顯著差異。結果:NU/NL組CK、DOMS、ROM、JRA、MVC、ISOK、ARFI恢復速度均比C/NL組快。NL/NU組所有依變項恢復速度均比C/NU組快。NU/NL組和C/NL組之間DOMS在離心運動後第2天達顯著差異(p<.05)。MVC在離心運動後0、1、2天達顯著差異(p<.05)。ISOK在離心運動後0、1、2天達顯著差異(p<.05)。JRA 45。、60。在離心運動後3天達顯著差異(p<.05)。CK在離心運動後1、2天達顯著差異(p<.05)。NL/NU組和C/NU組之間ROM在離心運動後第3、4、5天組間達顯著差異(p<.05)。ARFI在離心運動後第0、1、2天組間達顯著差異(p<.05)。MVC在離心運動後第0、1、4天組間達顯著差異(p<.05)。ISOK在離心運動後0、1、2、3、4、5天達顯著差異(p<.05)。CK在離心運動後1、2天達顯著差異(p<.05)。結論:本研究發現介入第一回合肘屈肌群或膝伸肌群離心運動可能可以降低第二回合同側異源肌群離心運動造成的肌肉損傷。上述研究結果可提供給教練、運動防護員與物理治療師,作為未來運動員於臨床復健治療時之參考與應用。Item 穿著壓縮腿套對下坡跑運動後之肌肉損傷與踝臂脈波傳導速率的影響(2017) 林世仁; Lin, Shi-Ren目的:探討下坡跑運動時及下坡跑運動後穿著壓縮腿套對運動後誘發肌肉損傷及動脈硬化指標-踝臂脈波傳導速率 (baPWV) 的影響。方法:以24名無規律運動習慣之男性,並隨機分配至實驗一:運動中穿著壓縮腿套實驗,與實驗二:運動後穿著壓縮腿套24小時實驗,並以穿著壓縮腿套腳為試驗腳,另一腳為控制腳。所有受試者於前測後,依實驗處理進行70 %保留心跳率 (70 %HRR) 強度之30分鐘下坡跑運動 (-10度),並於下坡跑運動後24小時進行後測,檢測項目包含:肌酸激酶 (CK)、酸痛指數、主動關節活動度 (AROM)、肌肉腫脹圍 (MSC)、最大自主等長收縮力量 (MVIC)、50%最大自主等長收縮力量-酸痛指數 (50%MVIC-酸痛指數)、股直肌厚度及baPWV。結果:實驗一:1.下坡跑運動後24小時之CK值顯著高於前測 (p< .05),且試驗腳與控制腳的50%MVIC-酸痛指數無顯著差異 (p > .05);2.酸痛指數、AROM、MSC、MVIC、股直肌厚度及baPWV等之交互作用未達顯著,主要效果部分僅時間因子達顯著差異 (p < .05);實驗二:1.下坡跑運動後24小時之CK值顯著高於前測 (p < .05),且試驗腳與控制腳的50%MVIC-酸痛指數無顯著差異 (p > .05);2.酸痛指數、AROM、MSC、MVIC及股直肌厚度在運動前、運動後24小時 (穿著量測,不含MSC、MVIC及股直肌厚度) 及運動後24.5小時 (未穿著量測) 之交互作用未達顯著,主要效果部分也僅時間因子達顯著差異 (p < .05);3.baPWV的交互作用達顯著,運動後24小時試驗腳穿著壓縮腿套進行量測時之baPWV顯著低於控制腳 (p < .05)。結論:運動中或運動後穿著壓縮腿套並無法減緩下坡跑運動所引起的肌肉損傷及隨後的延遲性肌肉酸痛症狀,但可減輕運動後所引起的短暫動脈硬化之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