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與休閒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6

為配合我國社會變遷與體育發展及本校的轉型與發展,本學院於90年8月正式成立,並將原屬本校教育學院之體育學系(所)、運動競技學系、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調整成立運動與休閒學院,並於95學年度增設運動科學研究所:為提升本院競爭力於101學年度運動競技學系與運動科學研究所整併為「運動競技學系」,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與管理學院餐旅管理研究所整併為「運動休閒與餐旅管理研究所」。

News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3 of 3
  • Item
    大學校院優秀女性運動員角色衝突與調適之研究
    (2016) 蔡佳圻; Tsai, Chia-Chi
    大眾對運動員角色有規範與期待,期待其為男性之身分,此為性別角色刻板印象,是以,期待角色依據社會已形塑之概念來進行角色扮演,當女性進入運動場域,因醫學上的不贊同、性別刻板印象等,易產生角色衝突,致使女性運動員需要找尋合宜的調適機制。因此,本研究目的在瞭解大學校院優秀女性運動員角色衝突及因應之道,運用質性訪談法,採半結構式訪談方式蒐集資料,訪談進行期間為2014年2月15日至4月18日,藉以探討大學校院優秀女性運動員角色衝突及調適情況。所得結論為: (一) 女性運動員角色較以前鬆綁,陽剛女性形象浮現,以女性陽剛的姿態進入運動場域中,打破女性與運動二者對立的情況;(二) 由於個體同時扮演多種角色,且各角色的期望增加或產生變化,因此,優秀女性運動員扮演各種角色標準因而提高、轉變,使得女性運動員產生角色衝突;(三) 女性運動員以認同運動員身份的觀點,來提高此角色的地位,當產生角色衝突時,提升認同,接受挑戰且坦承自己的缺失,以持續運動員生涯。女性運動員產生角色衝突對其不完全為負面的影響,其解決困境過程時亦會獲得成長、更了解自身狀態、提升運動表現及困境排除的能力。研究發現教練對運動員生涯調適佔有重要地位,若能再訪談教練,則能更加了解角色衝突之相關內涵;未來研究方式若增加案例成為綜合型討論,可以加深探討的深度;而隨著時代變遷,角色衝突類型可能產生變化或鬆綁,建議訪談不同年代之優秀女性運動員,從事縱性研究。
  • Item
    身體--語言--遊戲:邁向自我理解的運動哲學探究
    (2010) 周育萍; Yu-Ping, Chou
    本篇論文的主旨在經由對存在處境的覺察與哲學對話的理解實踐行動中,提出運動知識內涵與研究核心要素的關鍵問題探究。 首先走向與文獻對話之途。在伽達默爾語言理解模式與梅洛龐蒂身體圖式理解模式的對話裡發現差異與相同處,並透過遊戲經典理論的觀點詮釋,進一步提出「探究作為一種遊戲」的實踐意義。 接著,通過對現有處境的覺察之路,分別從運動行者(實作經驗者)與運動研究者的雙向角度來探索運動知識的內涵和問題呈現。以運動行者立場出發,領域知識蘊藏在技術學習、訓練、比賽/表演等實踐經驗過程中,具備一種充滿生命表現的意義圖像;以運動研究者的角度切入,則發現目前的研究領域分化並無法觸及研究意義的核心,運動研究不應該只是一種作為各種學科衍化的分支研究或者是純粹的「人體活動」研究,它必須具備人文實踐關懷,一種同時重視運動者生命(或知識)歷程以及研究者自身位置覺察的反思行動,並且必須體認到理論與實踐之間相互辯證、彼此作用的基本關係。 最後,以間接的故事譬喻與直接論述方式,進入一種整體性的反思探究。一方面呈顯「理解事件」的現世影像;一方面也針對論文書寫的主要內容與概念進行解釋,從詮釋實踐中,體驗理解意義。
  • Item
    銘刻在身的痛:優秀女性運動員運動身體痛/苦經驗之敘事
    (2010) 呂碧琴; Lu, Piching
    本研究以質性取向之敘事探究為方法,旨在研究優秀女性運動員運動生涯中所遭遇的各式痛/苦經驗故事,並從中探尋這些運動相關痛/苦經驗的內容及深層意義,以藉此揭示優秀女性運動員的生命情懷與人生意境。 研究以立意取樣選取四位國內在田徑、舉重、網球和羽球等運動競技上,成績最優的現役女性運動員為研究參與者,透過表達的自傳式訪談蒐集資料,經整理、並用敘事分析之「整體-內容」和「整體-形式」為原則,先建構運動員身體痛/苦經驗故事,然後再詮釋故事的深層意義,而這些故事內容與意義也呈現了優秀女性運動員,在其漫長運動生涯中某一種生命情懷與人生意境。 本研究結論如下: 一、優秀女性運動員運動身體痛/苦經驗共有26個項目,分屬身體、心理、社會和文化等四種範疇。 二、運動提供一個使女性運動員展現其運動天賦及致達秀異的平台;且優異的運動成就是優秀女性運動員自我認同及他者指認的根源。 三、運動傷害導致優秀女性運動員體驗:(一)個人身心上一種「立即性墜落」和「立即性失落」的痛苦;(二)個人身心與社會「關係斷裂」的痛苦;(三)存在處境定位上「混沌不明」的痛/苦。 四、運動競技失利,不僅代表優秀女性運動員沒有完成該次比賽的目標;也暗示著她們的運動訓練還有改善的空間;同時她們的自尊和自信也暫時會受到影響;而對競爭失利最嚴重的焦慮感是使她們產生「不如死去」或「快要死了」的類死亡痛/苦意念。 五、儘管運動導致優秀女性運動員經歷各種身、心、社會和文化體驗上的痛/苦,但她們終究仍然願意在運動場上繼續奮鬥。深究原因發現,係因在她們的運動生命、人格、與命運本身蘊含豐沛的「愛」、「熱情」、「勇氣」等重要元素,及強烈追求「自我認識」與「自我實現」的動機。 六、運動員生命存在的意義是在「主體-客體」、「小我-大我」、「痛苦-快樂」、「理性-感性」、「虛假-真實」、「生-死」等結構之相生相映的關係中蘊生。 七、本研究發現,痛/苦現象與經驗是成就菁英運動發展與運動菁英生命成長的重要關鍵,也是使運動和優秀運動員具備神聖性的至要因素。 本研究最後針對「研究中的權力關係」、「文化評論家的論述」、「語言的限制和意義之流變」、「敘說經驗」、「研究結果」及「研究寫作經驗」等提出六點反思,以及六點後續研究之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