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與休閒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6
為配合我國社會變遷與體育發展及本校的轉型與發展,本學院於90年8月正式成立,並將原屬本校教育學院之體育學系(所)、運動競技學系、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調整成立運動與休閒學院,並於95學年度增設運動科學研究所:為提升本院競爭力於101學年度運動競技學系與運動科學研究所整併為「運動競技學系」,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與管理學院餐旅管理研究所整併為「運動休閒與餐旅管理研究所」。
News
Browse
6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新北市國中生課業壓力與休閒參與之研究(2011) 劉穎暉; Ing-Hui Liu本研究旨在瞭解新北市國中生課業壓力與休閒參與之現況,探討不同背景變項的國中生課業壓力與休閒參與之差異情形,以及課業壓力與休閒參與之相關情形。本研究回收有效問卷412份,於2011年4月11日至22日期間,以分層抽樣法進行問卷調查。主要的研究發現為:一、新北市國中生的零用錢以1,000元以下居多,佔80.3%;「獨生子女」的比例為10.9%;家長與導師管教類型均以「民主」居多;家長學歷以「高中職」的比例最高。二、課業壓力各構面平均數以「個人」構面的3.68為最高;以「學習適應」的2.77為最低,整體課業壓力為3.27,代表新北市國中生的整體課業壓力為中等偏高。三、在休閒參與上,其他類活動的平均數最高,為每月19.06次;其次為娛樂類,每月11.56次;最低為「藝文類」,每月3.13次。四、休閒活動項目得分最高前五項依序為聊天、休息、聽音樂、發呆與看電視或DVD五、國中生在性別、年級、導師管教類型、家長學歷、上學期平均分數、補習情形、家長職業等級及家長社經地位上,對於整體課業壓力與課業壓力各構面有顯著差異。六、國中生在性別、年級、每月零用錢、出生序、家長管教類型、導師管教類型、家長學歷、家庭居住情形、上學期平均分數、補習情形、休閒友伴、家長職業等級及家長社經地位等,對於休閒參與各類型有顯著差異。七、課業壓力的個人、家庭因素、學習負擔、外在環境及升學等構面與娛樂、知識及藝文類活動有顯著負相關;課業壓力的個人、學習負擔及外在環境構面與其他及社交類活動則有顯著正相關。八、國中生的休閒參與偏靜態娛樂類活動,休閒類型過於狹隘且運動類活動參與不足,應鼓勵學生參與休閒活動以達降低課業壓力與健全身心發展之效果。Item 國中生體適能狀況與日常生活型態之研究-以台北縣某國中為例-(2010) 葉菁菁; Ching-Ching YEH本研究旨在瞭解研究者所服務之國中學生體適能現況,並調查學生在日常生活中之動靜態生活情形與日常飲食習慣,同時從中探討學生的身體活動狀況和體適能表現、以及睡眠習慣的關係,以期能做為本校日後推動身體活動的基礎,擬訂相關目標、策略與行動方案。主要研究對象為七至九年級學生,扣除本校特殊學生及預試班級,正式問卷發出767份問卷,得有效問卷689份,無效問卷78份,有效問卷達90%(N=689)。所得資料以次數分配、百分比、平均數來進行現況描述,並以皮爾森積差相關、史皮爾曼相關、單因子變異數、卡方檢定來進行相關分析。依據上述方法,得到以下結果: 一、現況部分:(1)本校之體適能狀態男優於女,BMI指數約30%體重呈現過重之現象;瞬發力以及心肺適能為整體表現中最需加強的部份,整體體適能成績除了柔軟度較理想,其他四項仍呈現待加強之狀態。(2)生活型態中之飲食方面三餐進食狀況尚屬正常範圍,但卻有逐漸偏向高油脂食物以及每天吃零食和喝含糖飲料的飲食文化。睡眠部分幾乎都有晚睡之習慣,並無法從睡眠中獲得精神上的滿足。另外,在日常身體活動方面,大部分皆可達到活動量足夠或以上,平日最常做的身體活動是走路,評估整體研究參與者之生活型態,仍以靜態生活多於動態生活。 二、相關部分:(1)睡眠習慣與平日的身體活動表現上未達顯著,但BMI與睡眠習慣、日常身體活動量三者達到顯著之差異性。(2)體適能與睡眠習慣兩者皆未達顯著,然而,體適能與日常身體活動量兩者之間呈現正相關的情況,而研究參與者家庭社經背景之層次,無法推論研究參與者在國中時期的體適能成績表現。Item 提升國中生健康體適能之行動研究-以桃園縣某校為例(2014) 謝岳儒; Yue-ru Xie本研究主要目的在於透過體適能行動方案,藉以了解此方案對個案學校國中生健康體適能之影響,評估行動方案實施成效,進而做為未來學校體育課程規劃與校園體育活動推展之參考。本研究採行動研究方式,針對研究者任教之九年級班級1班為研究參與者,全班共43人(男生21人,女生22人),進行10週體適能行動方案。方法:實施體適能前後檢測,並蒐集身體質量指數換算、一分鐘屈膝仰臥起坐、立定跳遠、坐姿體前彎、800/1600公尺跑走等資料,以相依樣本t考驗比較體適能前後測的差異,並輔以學生訪談。結果:除了身體組成(BMI)之外,行動方案對於男生在其餘四項體適能要素皆有明顯的效果。同樣的方案對於女生在身體組成(BMI)與四項要素上亦有明顯的效果。建議: 1、體育課融合體適能要素設計相關活動結合教學內容練習;2、增進體適能檢測動機;3、延長下課時間,規劃課間運動;4、定期舉辦適合學生的普及化運動競賽; 5、設立體適能精進班。Item 臺北市青少年參與休閒運動傾向之調查研究(中華民國體育學會, 2005-06-01) 張少熙; 梁伊傑Item 臺灣地區國中生知覺班級社會環境與自尊之相關研究(中華民國學校衛生學會, 2010-06-01) 吳玉萍; 李碧霞; 呂昌明; 卓俊辰; 賴香如; 陳庭儀本研究目的在於瞭解國中生知覺班級社會環境與自尊現況,並探討兩者的關係。研究母群體為全臺公私立國中生,採比率機率和隨機抽樣法抽取20校、60班學生,並以中文版班級環境量表及自尊量表進行調查,共回收1,797份有效問卷(回收率85.6%)。所得資料以皮爾森積差相關和階層迴歸等統計方法進行分析。研究主要發現:1.研究對象知覺班級社會環境偏正向,但參與層面的平均得分略低於中間值。2.研究對象的整體自尊、學業自尊、身體自尊與社會自尊皆為中等偏正向的情形。3.班級社會環境與整體自尊、學業自尊、身體自尊及社會自尊均呈正相關。4.在控制個人背景變項後,班級社會環境對整體自尊、學業自尊、身體自尊與社會自尊的解釋力分別為12%、19%、8%與31%。本研究建議:教師可應用教學或班級經營技巧,提升國中生的班級參與度;並營造健康班級社會環境,以提升學生的自尊。Item 臺北市國中生自尊、身體意象與運動行為相關性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學系衛生教育研究所, 2006-06-01) 賴香如; 李碧霞; 吳德敏; 趙國欣; 呂昌明; 卓俊辰; 蔡雅惠; 陳美昭本研究目的在了解台北市國中生自尊、身體意象與運動行為現況,以及其間的關係。研究母群為九十三學年度就讀台北市公立國中七、八年級學生,採多階段分層隨機抽樣,抽出六行政區12所學校,48班學生,採結構式問卷為工具收集資料,有效樣本1,343名,回收率為99.41%。所得資料以t檢定、卡方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森積差相關等方法進行分析。本研究重要結果如下: 一、研究對象的整體自尊、身體自尊與社會自尊皆屬中間偏正向;男生身體自專高於女生;而女生社會自尊高於男生。七年級的身體自尊高於八年級。BMI過輕者的整體自尊、身體自專和社會自尊均高於正常者及過重者。 二、研究對象的身體意象呈現中間偏正向,男生外表適應低於女生,其餘六因素約顯著高於女生。 三、研究對象中44.5%從事規律運動,且男生高於女生,七年級高於八年級。 四、除了女生之外表適應與整體自尊、身體自尊無關外,男、女的整體自尊、身體自尊、社會自專與身體意象均呈正相關。 五、不論男、女,規律運動者的整體自尊、身體自尊與社會自尊皆高於無規律運動者。經常與他人一起運動的男生,其身體自尊和社會自尊高於獨自運動者。經常與他人一起運動的女生之身體自尊高於獨自運動者。 六、有規律運動者的身體意象較無規律運動者高;經常與他人一起運動的男生除了健康評價,其餘身體意象六因素均高於獨自運動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