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與休閒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6

為配合我國社會變遷與體育發展及本校的轉型與發展,本學院於90年8月正式成立,並將原屬本校教育學院之體育學系(所)、運動競技學系、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調整成立運動與休閒學院,並於95學年度增設運動科學研究所:為提升本院競爭力於101學年度運動競技學系與運動科學研究所整併為「運動競技學系」,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與管理學院餐旅管理研究所整併為「運動休閒與餐旅管理研究所」。

News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0 of 37
  • Item
    從符號學論臺灣媒體中「體育」和「運動」概念之使用
    (2008) 山之口壽幸; Toshiyuki Yamanokuchi
    本研究之目的在於從符號學以及運動社會化媒介中媒體的角度,分析台灣人混用「體育」與「運動」概念的原因。本研究以文獻分析法分析「體育」與「運動」的差異,且利用內容分析法分析九家中文媒體、電視頻道以及網路搜尋引擎中,「體育」與「運動」名詞使用的情形。本研究的結果如下: 1. 「體育」是「身體教育」,即以教育概念為出發點,且「體育」為關聯概念組成,不同於「運動」得實體概念。體育屬「關聯概念」可以使用「PE=f (a’, b’, c’| P’)」(「PE:體育」、「a’:教授者」、「b’:學習者」、「c’:教材」、「P’:目標」、「|:條件」)的函數來表示之。 2. 目前台灣八家中文媒體以“運動新聞”來報導運動現象的只有中國時報,其他都是以“體育新聞”報導運動現象。 3. 符號學認為解釋者對於符號意義的指涉影響很大,身為運動社會化媒介之一的大眾媒體混用「體育」與「運動」的概念,是造成台灣人混用「體育」與「運動」概念的重要因素。
  • Item
    山難經驗:一個運動與宗教觀點的考察
    (2005) 石明宗
    本論文主要探討的問題,是欲瞭解「神聖人」在運動世界中如何可能﹖如同神聖世界中的現象一樣,一顆普通的樹,究竟如何搖身一變為一棵「聖樹」﹖在運動世界中,對某些人來說,窮極無聊的馬拉松賽跑,如何昇華成一趟「神聖之旅」﹖體育館如何變成「聖殿」﹖民國77年玉里林道的38K工寮,對筆者而言,為何是一個「神聖的時空」﹖……本論文的核心思想其實可以說是延續Eliade的觀點,意圖探討宗教世界中神聖的辯證關係在運動世界中是如何產生的﹖也可以說是想探討「神聖人」在運動世界中如何可能的過程與答案。 從文獻探討中,發現古代奧運事實上是為了祭宙斯神而舉辦的盛會。現代運動中,馬拉松、柔道、足球、美式足球等,許多的運動項目也呈現出「宗教性」的一面,使得筆者極感興趣於一個課題,也就是存在於「運動」與「宗教」之間的關係是怎麼一回事﹖為何有學者主張「運動是現代人的宗教﹖」加上筆者就讀大學期間,曾發生過「山難」而造成對筆者身心以及價值觀的深刻影響,使得筆者很想了解這些變化是怎麼發生的;同時,最近幾年的著名體育運動學術刊物,例如「運動社會學期刊」(Sociology of Sport Journal)也曾介紹奠基於社會學、人類學背景的「生命史」(Life Story)研究風格。從上述的觀點,不管是個人的特殊經驗,或是學術研究的新思潮,皆引領著筆者從事本論文的研究工作。 分析「山難經驗」後,筆者發現有三個主題非常有趣。一是「山難與苦痛的意義 其次是「死亡與重生的價值」,最後是「神聖時空如何誕生﹖」這三個主題,從而也構成了本論文的第四章至第六章,可以說是本研究的主要成果。苦痛所引發的苦行主義,伴隨著特殊的儀式,對宗教世界而言,是開啟進入宗教的契機;另外,苦痛在運動的意義,則是透過「受傷」、「訓練」、「個人煎熬」、「群己共苦」,而展現了「犧牲-供獻」,「部份-整體」之結構關係,從而也開顯進入宗教的契機。 海德格在晚年所作的一次演講中,曾引述一個天主教教士的話如下:一個在死亡前死亡過的人,在死亡時將不會死亡。山難時遇見死亡的經驗,逼使更高價值的“生命本身”凌駕了“面子、名利”等社會價值的事物,在山難逼近死亡,忍受折磨的過程中,有些東西死去了﹗經過哲學反思,才發現要徹底解決生死的問題,先得破掉對自我的意識、對自我存在的執著,這是禪所言的「大死」,也就是「大死一番」。只有大死,才能有真生,真生即是突破生死的背反。 至於神聖時空的誕生,首先需存在一個「神聖的本體論」。藉由對Eugen Fink「遊戲的本體論」文中,「遊戲世界」觀的詮釋,本文發現了一個化約的式子如下:神聖的本體論=修行者和自性+儀式節慶活動。也就是說神聖總是由「實體」與「虛擬」所組成,「實體」指的是修行者或參與神聖活動個體的「肉身存在」(body),「實體」也指東方思想中的那一份「自性」或者「覺」;「虛擬」指的是神聖活動時的「儀式節慶活動」,藉由這些活動,人們進入了不同於日常生活的「過渡狀態」,或稱「中介狀態」,並經由儀式「再現」的功能,而達到「淨化」或「重生」的作用。 神聖時空的誕生,除了存在一本體論為基礎,同時也需要四個條件,亦即「神聖時間與空間」、「儀式活動的橋樑」、「自我的退位以及大我的接軌」以及「自性的揭露與回憶」等。具備了此四個條件,「山難」、「運動」與「宗教」此三個原本不相干的範疇,卻發現了驚人的共通點。許多特質,諸如「受苦」,「犧牲」,「付出」,「同情他人」,「時空」,「再現」,「面具」(mask),「謎」(riddle),和「淨化身心」等,皆可以在此三個不同的範疇中被發現,並串聯起這三個不同的領域。 最後,人是什麼?歷代以來的思想家,分別提出了人是「理性的人」(Homo Sapiens)、「創造的人」(Homo Faber)、「遊戲的人」(Homo Luden)。本論文的主要貢獻,在於提出一個主張,此主張認為人是「宗教的人」(Homo Religiosus),更核心的講法為人是「神聖人」(Sacred Man)!「神聖人」之所以可能,本論文的發現是因為神聖具有一「本體論」,以及「誕生的條件」。
  • Item
    運動與「看」運動─身體經驗的擬像與真實
    (2003) 常嫚芸
    本研究主要探討台灣HBL(高中籃球聯賽)近年來由於商業與媒體介入,所形成的特殊籃球文化形貌,以法國當代思想家布希亞擬像翻轉真實的觀點,探討籃球比賽日益商業化、媒介化、符號化的現象。首先,以後現代與布希亞的學說探究媒體涉入運動中所造成的影響;再者,台灣HBL藉由美國NBA發展作為改造的模型,使比賽朝向職業化的發展,改變了台灣籃球的生態文化;最後,進入HBL的外在結構背後的深層意涵,從比賽(擬像)與球隊練習(真實)的觀察,以及其中運動者(教練、球員)、參與者(看運動的一群人─媒體記者、大會工作者、贊助廠商人員、裁判、觀眾)的參與經驗,釐清HBL當中的另類特殊轉變。研究結果呈現出,HBL逐漸著重在強調比賽的商業化行銷、媒體的大量曝光率、以及臨場的熱鬧化與戲劇化的真實感;在整個價值與意義轉變的過程裡,比賽擁有越來越多的人為操控,比賽的結果更勝於練習時所一點一滴累積的過程;運動員與教練的表現作為符碼,成為媒體傳播下的賣點。在HBL的表演舞台上,傳遞著一種台灣籃壇特殊的擬像樣貌。
  • Item
    運動前攝取咖啡因對心臟自律神經之影響
    (2007) 黃紹彰; Shao-Chang Huang
    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討運動前攝取咖啡因,對於安靜、運動、恢復狀態的心臟自律神經系統造成的影響。方法:受試者為11位健康的男性(年齡:24.8 ± 1.6歲、身高:175.0 ± 4.9公分、體重:70.7 ± 6.0公斤),採重複量數的雙盲實驗設計,排空期為3天,以平衡次序原則分別攝取6mg/kg的咖啡因或安慰劑,60分鐘後進行60%VO2max的運動30分鐘,恢復期為10分鐘。以重複量數二因子變異數 ( 2-way ANOVA ) 分析五個不同時間點(運動前、運動初期、運動中期、運動末期、恢復期)咖啡因與安慰劑兩組之間心率變異性的差異,以相依樣本t考驗咖啡因對於血壓、警覺度 ( alertness visual analog scale, AVAS ) 與運動強度自覺程度 ( rating of perceived exertion, RPE ) 的影響,顯著水準為p<.05。結果:運動前,咖啡因組的LF功率值 ( +121.9% ) 與LF% ( +46.1% ) 顯著增加,收縮壓 ( +7.7% ) 、舒張壓 ( +8.4% ) 以及AVAS ( +16.7%) 均顯著高於安慰劑組 ( p<.05 )。運動過程中,咖啡因組在運動初期的HF% ( +83.6% )顯著高於安慰劑組 ( p<.05 )。在運動中期的VLF功率值 ( +53.5% ) 、LF 功率值( +60% ) 以及總功率 ( +54.3% ) 顯著提高 ( p<.05 ),運動末期的LF功率值 ( +45% ) 也顯著高於安慰劑組 ( p<.05 )。恢復期的舒張壓 ( +7.1% ) 與AVAS ( +7.9% ) 顯著高於安慰劑組 ( p<.05 )。結論:單次攝取咖啡因會顯著提高休息時交感神經系統活性,使警覺度及血壓增加。在30分鐘中等強度運動過程中,咖啡因一樣會使交感神經活性較佔優勢。但在恢復期,咖啡因所提高的亢奮性,可能造成恢復期的各項變項恢復較慢。
  • Item
    咖啡因攝取與運動對血液氧化指標與抗氧化酶的影響
    (2006) 黃香萍; Hsiang-Ping Huang
    目的:本研究主要目為探討連續攝取咖啡因二週後,對於中高強度運動刺激造成人體血液過氧化物及抗氧化酶的影響。方法:受試者為13位健康大學男性(年齡:23 ± 0.73 yr;身高:176.5 ± 1.98 cm;體重:77.62 ± 4.21 kg;VO2max:43.39 ± 1.45 ml/kg/min)。實驗採單盲隨機交叉設計,受試者須攝取二週咖啡因 (6 mg/kg)(C期)或安慰劑(P期)。隨後以中高強度原地跑步運動 (85%VO2max) 評估運動前對氧化壓力的變化。在增補前、運動前、運動後分別採集血液樣本分析血漿乳酸濃度、硫巴比妥酸反應物質(TBARS)濃度及紅血球溶胞液的過氧化氫酶(CAT)活性、超氧化離子歧化酶(SOD)活性、麩胱甘肽過氧化酶(GSH-Px)活性。所得數據以相依樣本t考驗、相依樣本雙因子(組別 × 時間)變異數分析( ANOVA )與相依樣本單因子共變數分析 ( ANCOVA ) 檢定。結果:咖啡因可使SOD活性在運動後(28870.77 ± 6275.57 U/g Hb)顯著高於增補前(14347.69 ± 3550.27 U/g Hb) (p<.05);GSH-Px活性在運動後(1.13 ± 0.57 μmol/min/g Hb)亦顯著高於運動前(0.52 ± 0.08 μmol/min/g Hb) (p<.05);CAT活性則在運動後稍微高於運動前,惟未達統計水準。C期與P期乳酸濃度在運動後皆顯著高於運動前 ( p<.05 )。TBARS濃度在C期與P期間或同期各時間點間皆未達顯著差異(p >.05)。結論: 兩週攝取咖啡因可提升中高強度運動後抗氧化酶的能力,但無法減少因氧化壓力所引起的血液脂質過氧化物。 關鍵詞:咖啡因、運動、抗氧化酶
  • Item
    增補複方炙甘草湯對單次衰竭運動後血液脂質與氧化指標的影響
    (2005) 張嘉珍; Chia Chen Chang
    目的:探討長期增補複方炙甘草湯後進行單次高強度運動,對氧化壓力的變化與心血管疾病的影響。方法:以18位健康大學男性,依VO2max高低為次序平衡之依據分為兩組:炙甘草組與安慰劑組,實驗處理為期四週。以高強度運動 ( 85%VO2max ) 評估增補後對氧化壓力的變化。在增補前、後與運動前、後分別採集血液樣本分析catalase ( CAT ) 活性、superoxide dismutase ( SOD ) 活性、malondialdehyde ( MDA ) 濃度、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 LDL-C ) 濃度、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 HDL-C ) 濃度與oxidize low-density lipoprotein ( oxLDL ) 濃度等生化分析。所得數據以獨立樣本 t 考驗、混合設計雙因子(組別 × 時序)變異數分析 ( ANOVA ) 與混合設計雙因子(組別 × 時序)共變數分析 ( ANCOVA ) 檢定。結果:四週增補後發現紅血球溶胞液CAT與SOD活性、血漿LDL-C與HDL-C在組間與時序的比較皆未達顯著差異。兩組受試者在運動後的血漿乳酸濃度( 7.65 ± 0.90 mM ) 顯著高於運動前 ( 1.51 ± 0.48 mM, p<.05 )。炙甘草組的血漿MDA ( 2.58 ± 0.39 mM ) 在增補四週後顯著低於安慰劑組 ( 3.61 ± 0.26 mM, p<.05 )。同樣地,炙甘草組在運動後之MDA ( 1.63 ± 0.11 mM ) 也顯著低於安慰劑組 ( 2.81 ± 0.33 mM, p<.05 )。炙甘草組在增補後之血漿oxLDL ( 5.62 ± 0.74 U ) 顯著低於增補前 ( 6.56 ± 0.69 U, p<.05 )。結論:持續四週增補複方炙甘草湯後,可防止從事單次高強度運動後自由基對脂質造成的損傷,有助於保護脂質,降低血漿MDA與oxLDL的濃度,但無法改變血漿HDL-C與LDL-C濃度的變化,推測可能與增補的劑量、時間長短或吸收代謝有關。本實驗推測增補複方炙甘草湯可能有助於預防心血管疾病。
  • Item
    傳統舞龍與競技舞龍之探索
    (2007) 陳明信
    傳統舞龍與競技舞龍之探索 中華民國九十六年一月 研 究 生:陳明信 指導教授:徐元民 協同指導:麥秀英 摘要 本研究目的在探討傳統舞龍與競技舞龍之特質及其文化內涵,採用歷史研究法與人類學的田野調查進行研究,首先探尋傳統舞龍的特色與類型,其次探討競技舞龍的形成與技法,接著探究傳統舞龍與競技舞龍之文化內涵,分別從教育價值、宗教信仰、經濟與觀光、政治與族群、社區認同、性別意識、錦標主義等七個層面進行探索。本研 究獲致結論如下: 一、傳統舞龍是民間的傳統文化,由龍圖騰衍生出舞龍活動,更隨著文明的演進,結合民間生活禮俗、歲時節慶,融合傳統與創新的龍舞藝術,展現出豐富多元的舞龍樣態。 二、競技舞龍源於傳統舞龍,從民俗運動的產物經有心人的改變,變成符合現代競技運動模式下進行比賽,深受大眾喜愛。 三、探索傳統舞龍與競技舞龍的文化內涵看似對立的詞句,各有其文化內涵,如有團隊精神、競技化、族群的包容…等等,但實際上還是有相同點如身體的活動、信仰的傳承、藝術表演…等等,這些相同點代表舞龍活動延續的優良薪傳與價值觀,值得推廣。 關鍵詞:傳統舞龍、競技舞龍、體育、運動
  • Item
    運動合併穴位電刺激對第2型糖尿病患之血液動力與心跳變異的影響
    (2005) 郭芳娟; Kuo Fang-Chuan
    運動合併穴位電刺激對第2型糖尿病患之血液動力與心跳變異的影響 94年6月 研究生 郭芳娟 指導教授 林正常 本研究的目的為:(一)探討運動與電刺激對糖尿病患之血液動力及心跳變異的影響;(二)探討運動與電刺激對糖尿病患之血漿中一氧化氮(nitric oxide; NO)、β-腦啡(β-endorphin)及腎上腺素(epinephrine)的影響;(三)探討血糖控制之水準與電刺激對糖尿病患運動中血液動力及心跳變異的影響;以及(四)探討血糖控制之水準與電刺激對糖尿病患NO及血糖的影響。方法:以68位第2型糖尿病患為受試者(50.25±7.18歲),依據glycosylated haemoglobin(HbA1C)≥8.0%或HbA1C<8.0%分成血糖控制差(poor glycemia control, PDM)或血糖控制佳(good glycemia control, GDM)2組。每群受試者,隨機分配至運動合併電刺激(ES)或運動組(NES)。所有受試者以漸增負荷的腳踏車運動為處方,運動15分鐘。運動合併電刺激組,其2對刺激電極分別貼於左側上肢內關、曲澤穴,左側下肢血海與陰陵泉穴,以動作閾值的強度刺激。以脈搏描記圖測量小腿血管的傳導性。心臟自律神經的張力以心跳變異分析檢測。血漿中NO、β-endorphin及epinephrine的濃度以酵素免疫法檢測。結果:一、運動使GDM的靜脈流速、靜脈容量與靜脈張力在運動後下降,血漿中β-endorphin的濃度下降,而epinephrine濃度上升。GDM運動中的平均R-R間距降低,R-R間距的標準差升高。二、PDM運動中的高頻功率、最大運動負荷及運動後之下肢循環低於GDM。三、DM運動中合併電刺激組的動脈充血反應顯著增加(P<.05);有、無電刺激對所有靜脈參數並無顯著影響。四、糖尿病控制程度與電刺激二因子對血漿中NO及β-endorphin濃度未有顯著的影響,但電刺激組的epinephrine濃度上升。結論:血糖控制之水準會影響下肢在運動中循環的調控,PDM無法因應運動需求適當調整局部血管、心跳、血壓。運動合併電刺激能增加局部動脈充血,顯示對第2型DM的下肢循環可能有助益。 關鍵字:運動,電刺激,糖尿病,血液動力,心跳
  • Item
    運動與健康促進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系學會, 1995-06-01) 卓俊伶; 王麗瓊
  • Item
    運動全球在地化概念之建構與挑戰
    (教育部體育署, 2009-09-01) 洪義筌; 程瑞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