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與休閒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6

為配合我國社會變遷與體育發展及本校的轉型與發展,本學院於90年8月正式成立,並將原屬本校教育學院之體育學系(所)、運動競技學系、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調整成立運動與休閒學院,並於95學年度增設運動科學研究所:為提升本院競爭力於101學年度運動競技學系與運動科學研究所整併為「運動競技學系」,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與管理學院餐旅管理研究所整併為「運動休閒與餐旅管理研究所」。

News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6 of 6
  • Item
    太極拳雙人定步推手對練之生物力學研究
    (2009/08-2010/09) 張家豪; 黃長福
    太極拳的定步推手練習,是套路練習之後的進階訓練,讓練習者能領會拳理,掌握 身體各部位的鬆柔,維持重心的穩定,同時藉著太極八法的運用讓對手失去平衡,進而 達到克敵制勝的目的。本研究將以定步推手訓練法中較為基本的單搭手掤式與雙搭手 掤、按二式,對六組共十二位練習太極拳推手五年以上的選手進行實驗,探討定步推手 練習中,雙方的動作、重心軌跡以及地面反作用力的交互作用。本實驗將採用Vicon 三 維動作分析系統和Kistler 測力板同步收集攻守雙方的運動學與動力學資料,分析的參數 包括:重心軌跡、壓力中心位置、上下肢關節角度、角速度、角加速度、水平與垂直地 面反作用力、下肢關節受力及力矩,並採用無母數統計法進行資料的統計分析,定p<.05 為顯著水準。
  • Item
    武術「發勁」與「化勁」技術機轉之生物力學評估
    (2010/08-2011/07) 張家豪; 黃長福
    背景:「引進落空合即出」記載於拳論,其意為當對方攻來時,利用牽引轉化等化勁的 方式,讓對方的勁力不能攻到己身,並利用對方本身的衝力讓對方失去平衡,進而被我 掌握而加以發勁反擊。本計畫預計以三年時間探討整個結合化、發勁之「引進落空合即 出」技術,藉由動作與肌肉收縮機轉的模式,期能在教學傳承上給予助益。目的:第一 年探討武術中「發勁」動作的肌肉活化機轉,對照運動學與動力學參數,建立出發勁動 作的常模;第二年對武術中防守走化之「化勁」動作進行運動學、動力學與肌電圖分析, 並建立動作常模;第三年探討化勁後發勁—即拳論中『引進落空合即出』的連貫動作, 結合人體運動學參數、地面反作用力與肌電圖的分析,建立動作常模。方法:第一年將 採用Vicon 三維動作分析系統、Kistler 測力板以及Noraxon 肌電圖儀同步收集12 位熟 悉「發勁」技術的武術學習者,對目標物發勁時的運動學、動力學與肌電訊號資料;第 二年亦將採用Vicon 三維動作分析系統、Kistler 測力板以及Noraxon 肌電圖儀同步收 集12 位熟悉「化勁」技術的武術學習者,將對方推力化解時的運動學、動力學與肌電 訊號資料;第三年將採用Vicon 三維動作分析系統、Kistler 測力板以及Noraxon 肌電 圖儀同步收集12 位熟悉「引進落空合即出」技術的武術學習者,將對方推力化解後同 時發勁將對方推出的運動學、動力學與肌電訊號資料。資料將利用弗里曼二因子等級變 異數分析法、卡方檢定進行統計分析,顯著水準定為α=.05。
  • Item
    標槍投擲之生物力學分析與模擬
    (2013/08-2014/07) 張家豪; 黃長福
    目的:第一年探討標槍投擲的上肢生物力學反應;第二年以電腦模擬分析標槍投擲的 上肢生物力學;第三年比較不同層級選手標槍投擲之生物力學差異。方法:第一年以 二台高速攝影機拍攝六位大專甲組選手投擲標槍動作,配合肌電圖記錄肌肉活化程 度,分析投擲過程中上肢三維運動學與動力學資料及肌肉活化情形;第二年以人體生 物力學動態模擬與分析系統(AnyBody),搭配第一年所量測的三維運動學與動力學資料 建立與修正上肢的骨骼肌肉模型,以該模型評估投擲過程中各肌肉(無法直接測量)的活 化狀態,並可以該模型預估訓練處方之功效;第三年則以一台高速攝影機拍攝投擲動 作搭配第二年所建立的骨骼肌肉模型,分析六名高中與六名大學甲組選手標槍投擲的 三維運動學與動力學資料,作為擬定訓練計畫強化技術參考。
  • Item
    有無從事太極拳運動對中老年人下階梯動作型態之比較
    (中華民國體育學會, 2014-12-01) 張文星; 張耀庭; 黃長福; 張家豪
    下階梯動作會使步幅受到階梯的限制,同時需注意階梯位置及高度,因此會改變個體原有的動作型態,然而,太極拳運動強調動作較慢的重心轉移,屬於連續性及較低強度的活動,在運動的過程中也有別於其他有氧運動(如:慢跑、騎乘腳踏車、游泳),因此從事太極拳運動是否會改變日常生活動作中的動作型態,值得深入探討。目的:探討從事太極拳運動與健康中老年人於下階梯動作型態之差異。方法:本研究招募16名中老 年人,包含8名太極拳運動組與8名對照組。利用10臺Vicon攝影機(250 Hz)、Kistler 測力板(1000 Hz)和Noraxon無線肌電系統(1500 Hz),同步收集下階梯過程的全身動作、地面反作用力及肌肉活化情形。使用SPSS 20.0進行獨立樣本t考驗,比較兩組間之差異。結果:太極拳組於下階梯之時間較長(p < .05)。制動期過程中,太極拳組於地面反作用力、負荷率及膝關節伸展力矩皆小於對照組(p < .05)。推蹬期過程中,太極拳組髖關節屈曲力矩低於對照組、踝關節蹠屈力矩高於對照組及腓腸肌活化多於對照組(p < .05)。結論:本研究發現太極拳組有助於減緩地面反作用力,降低下階梯過程中受傷的風險。
  • Item
    高爾夫推桿長度對動作穩定之影響
    (臺灣運動生物力學學會, 2015-10-01) 蘇柏誠; 吳彥磊; 陳佑; 黃長福; 張家豪
    目的:為了解高爾夫初學者使用不同握桿長度對於推桿動作時間、節奏、速度與加速度的差異以及推桿動作的穩定性。方法:招募20名高爾夫初學者(n=20年齡:24.4±2.1歲、身高173.5±5.9公分),測量身高將推桿依受試者的身高標準化標記出身高之17%、18%、19%、20%與21%的球桿長度,受試者在距離洞口兩公尺處依照平衡次序在五種長度擊球五次,共25球,使用SAM PUTTLAB 2010高爾夫推桿訓練儀器擷取上桿時間、擊球時間、下桿時間、擊球節奏、下桿節奏、桿頭擊球速度與擊球加速度,以重複量數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比較在各長度間各參數之差異。結果:擊球時間在長度19%比起18%、20%與21%較穩定的表現;擊球速度在長度19%比17%與21%有較穩定的擊球速度,而節奏上則沒有顯著差異的結果。結論:對初學者而言,球桿長度不會造成擊球節奏的影響,但擊球速度在長度19%有較穩定的表現可作為挑選球桿長度的參照。
  • Item
    太極拳訓練對老年人跨越障礙能力之影響
    (中華民國大專院校體育總會, 2013-03-01) 張耀庭; 姬榮軍; 黃長福; 張家豪
    本研究的目的在探討有無從事太極拳運動的65歲以上老年人在行走中跨越障礙時的運動學參數上的差異,用以了解長期參與太極拳運動的老年人在此功能性動作控制上所產生的效應。研究使用10部Vicon攝影機(250 Hz)收集15位從事太極拳運動5年以上的老年人(太極拳組:71.73±4.72歲,160.13±7.16公分,58.30±6.67公斤)與15位一般健康老年人(一般組:72.6±5.61歲,163.13±8.49公分,59.97±8.62公斤)進行三種高度(10%、20%、30%腿長)障礙跨越的運動學資料;並以二因子混合設計變異數分析進行組間與高度間差異的顯著性檢定,所得研究結果顯示:在跨越過程中,前跨腳腳尖與障礙垂直間隙、前跨腳腳跟與障礙水平距離、後跨腳腳尖與障礙水平距離、跨越第一小步長、跨越第二小步長、跨越大步長,以及跨步速度、最大重心前進位移量、最大重心前進速度等參數皆以太極拳組顯著大於一般組。本研究結論發現:太極拳組老年人在跨越障礙過程中顯示出與一般健康老年人的差異,而有更為接近年輕人的策略與表現,推論此為太極拳組老年人長期從事太極拳運動,因而減緩了老化所帶來的身體活動能力退化的緣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