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應用與人力資源發展學系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82

歷史與沿革

本系根源於民國42年所成立的工業教育系「工藝教育組」,專責培育我國中學「工藝」課程之師資,配合課程內涵之調整與修訂,在民國61年更名為「工業技術教育組」,並於民國71年正式獨立設系為「工藝教育學系」,為配合學校藝術學院成立,本系隸屬於藝術學院。

民國80年增設碩士班,民國87年增設博士班。隨著社會環境的變遷與課程改革的需求,外加上師資培育多元化的衝擊,在民國83年正式將系名更改為「工業科技教育學系」,專責培育中學「生活科技」課程之師資,民國87年本系改隸屬於當年新成立的科技學院。為符合本系培育科技產業教育訓練人才之目標,本系獲教育部同意,從98學年度起更名為「科技應用與人力資源發展學系」,並簡稱為科技系。

為拓展本系畢業學生之就業機會並開啟本系畢業生至業界就業的契機,本系自民國83年開始,以既有的師資培育為基礎,先後在「大學部」實施課程分組,目前的大學部課程則分為「學習與科技組」及「設計與科技組」,以培養科技產業界所須之人力資源人才。在「碩士班」階段則先後規劃「科技與工程教育」、「人力資源」與「網路學習」等多元之課程內涵,協助學生發展各該領域之專業與研究能力;在「博士班」則設有「科技與工程教育」與「人力資源」兩組課程,培育各該領域之專業「教學」與「研究」之人才。

系所特色與目標

科技系原屬培育中學「生活科技」教師之專門機構,然為因應師培市場之萎縮,科技系於十年前即著手調整課程結構,以培育學生朝向科技產業界發展為目標。目前,科技系的課程本質,是以科技產業為主體,學生藉由各科技產業課程,例如傳播科技業、製造科技業、營建科技業、運輸科技業,來瞭解台灣科技社會的結構與內涵。在上課的型態上,則是提供學生以「設計」及「製作」的方式來進行,藉以深入瞭解科技產業之工作內涵與程序。在此基礎之下,本系再輔以人力資源發展的專業課程,使學生具備「科技產業知識」及「人力資源發展專長」,得以進入科技產業從事企業的教育訓練工作。

設備與學習資源

現有自造大師基地、專題研討室多間、電子實驗室、人力資源研討室多間、電腦實驗室、網路教學實驗室、圖文傳播實驗室、電工實驗室、綜合工廠、電腦繪圖室、數位傳播教學實驗室、媒體設計實驗室等多元教學設施。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2 of 2
  • Item
    科普多媒體電子書呈現型式之研究
    (2013) 卓君龍; Chun-Lung, Cho
    科普教育(科學普及教育)有助於學生延續科學的學習及興趣。科普電子書以不同多媒體型式,輔助抽象科學概念並整合邏輯與知識內容,成為推廣科學閱讀之良好媒介。而如何有效透過多媒體電子書傳播學習內容與提升學習動機,為近年來科普、科學教育所關注的議題。 職是之故,本研究旨在探討適合閱讀之多媒體電子書呈現型式,並測量個體處理訊息的偏好差異對閱讀效益與學習動機之影響,提供教學設計與配合未來十二年國教差異化教學實施之參考。實驗藉由量化的研究方法探討「科普多媒體電子書呈現型式」與學生個體之「認知偏好」對「閱讀效益」及「學習動機」的影響,並使用紙本型式呈現進行對照實驗。實驗除了量化數據之外,將收集實驗結束後之晤談資料納入研究分析。 科普電子書讀本以「好奇寶寶登陸火星」為學習主題,針對台北市四所公立學校共計545名七年級學生,進行不同多媒體呈現型式(文字引導、圖片引導及影片引導)閱讀實驗。並量測不同認知偏好(視覺型、語文型)學生在閱讀效益及學習動機的影響。本實驗結果如下: 一、文字及圖片引導呈現型式在記憶學習關鍵字有較佳的效益;影片引導型式對整合邏輯性、理解性學習內容有較佳效益。 二、影片及圖片引導呈現型式在學習動機上較優於文字引導型式。 三、認知偏好對閱讀效益與學習動機之影響較小。 四、視覺型認知偏好學生在閱讀影片引導型式時,邏輯性題目的表現較優於語文型認知偏好學生。 五、考量視覺型學生在回顧學習關鍵字的效益,影片引導較優於圖片引導型式;若考量語文型學生在邏輯性、理解性題型的效益,則文字引導較影片引導合適。 六、多媒體型式在學習動機上較優於紙本型式型式。
  • Item
    基於凱利方格之推薦系統對不同認知風格學生在生活科技學習表現之影響
    (2015) 陳瑋廷; Chen, Wei-Ting
    本研究以電子書與擴增實境發展生活科技教育數位學習教材內容,同時為了提供學生適性化內容,因此開發凱利方格推薦系統。本研究採用準實驗設計,以38位高級職業學校學生為受測對象,將學生區分成實驗組與控制組,實驗組是透過凱利方格推薦系統提供學生個別所需的電子書數位內容與擴增實境教材給學習者,控制組則是提供學生所有的電子書數位內容與擴增實境教材給學習者。本研究旨在探討兩組在學習成效、學習動機、認知負荷之學習表現。此外,本研究亦進一步探討兩組中「場獨立」與「場依賴」認知風格學生,在實作各面向之表現是否有差異。研究結果發現不論是使用凱利方格推薦系統結合擴增實境與電子書內容的學習方式,或是使用擴增實境與電子書內容的學習方式,皆有效提升學生於該課程的學科知識以及實作成果,帶給學生高度的學習動機及有效降低學生認知負荷。本研究發展凱利方格推薦系統輔助學生動手做的結果,發現操作機具前若需先在實作材料上劃線或設計,系統輔助場獨立的學生之實作成果比場依賴學生效果好。反之,不需使用機具,例如只要使用白膠來黏合的實作,則是輔助場依賴的學生實作成果比場獨立好。其他直接操作機具設定及完成實作,場獨立和場依賴的學生獲得的輔助實作成果一樣好。相關原因於本研究都有深入討論,藉由本研究結果,可提供未來生活科技數位學習相關研究及教學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