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應用與人力資源發展學系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82

歷史與沿革

本系根源於民國42年所成立的工業教育系「工藝教育組」,專責培育我國中學「工藝」課程之師資,配合課程內涵之調整與修訂,在民國61年更名為「工業技術教育組」,並於民國71年正式獨立設系為「工藝教育學系」,為配合學校藝術學院成立,本系隸屬於藝術學院。

民國80年增設碩士班,民國87年增設博士班。隨著社會環境的變遷與課程改革的需求,外加上師資培育多元化的衝擊,在民國83年正式將系名更改為「工業科技教育學系」,專責培育中學「生活科技」課程之師資,民國87年本系改隸屬於當年新成立的科技學院。為符合本系培育科技產業教育訓練人才之目標,本系獲教育部同意,從98學年度起更名為「科技應用與人力資源發展學系」,並簡稱為科技系。

為拓展本系畢業學生之就業機會並開啟本系畢業生至業界就業的契機,本系自民國83年開始,以既有的師資培育為基礎,先後在「大學部」實施課程分組,目前的大學部課程則分為「學習與科技組」及「設計與科技組」,以培養科技產業界所須之人力資源人才。在「碩士班」階段則先後規劃「科技與工程教育」、「人力資源」與「網路學習」等多元之課程內涵,協助學生發展各該領域之專業與研究能力;在「博士班」則設有「科技與工程教育」與「人力資源」兩組課程,培育各該領域之專業「教學」與「研究」之人才。

系所特色與目標

科技系原屬培育中學「生活科技」教師之專門機構,然為因應師培市場之萎縮,科技系於十年前即著手調整課程結構,以培育學生朝向科技產業界發展為目標。目前,科技系的課程本質,是以科技產業為主體,學生藉由各科技產業課程,例如傳播科技業、製造科技業、營建科技業、運輸科技業,來瞭解台灣科技社會的結構與內涵。在上課的型態上,則是提供學生以「設計」及「製作」的方式來進行,藉以深入瞭解科技產業之工作內涵與程序。在此基礎之下,本系再輔以人力資源發展的專業課程,使學生具備「科技產業知識」及「人力資源發展專長」,得以進入科技產業從事企業的教育訓練工作。

設備與學習資源

現有自造大師基地、專題研討室多間、電子實驗室、人力資源研討室多間、電腦實驗室、網路教學實驗室、圖文傳播實驗室、電工實驗室、綜合工廠、電腦繪圖室、數位傳播教學實驗室、媒體設計實驗室等多元教學設施。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0 of 14
  • Item
    高中生活科技課程採用STS教學模式之實驗研究
    (2003) 鄭竣玄; Chun-Hsuan Cheng
    本研究旨在瞭解STS (Science-Technology-Society)教學模式 對高中學生運輸科技學習與問題解決反應上的成效。為達到研究目 的,本研究先探討文獻中相關理論與研究,設計出高中生活科技課程 的「運輸科技STS 教學活動」,再利用準實驗設計針對高中一年級四 個班級(兩班實驗組,兩班控制組),進行八週的實驗教學,實驗前 後施以運輸科技素養測驗與問題解決量表,藉以瞭解STS 教學模式 與一般教學模式對學生在運輸科技學習與問題解決態度上的差異。實 驗後並對實驗組學生施以學習反應量表調查學生對STS 教學模式之 反應與感受,經資料分析與研究發現,得到以下結論: 1. STS 教學模式較適合在科技教育中使用。 2. 採用STS 教學模式能幫助學生解決問題。 3. 不同性別學生均適合修習運輸科技課程。 4. 不同性別學生均適合接受STS 教學來進行學習。 5. STS 教學模式能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 Item
    網路化TRIZ教學對國中學生問題解決表現影響之研究
    (2012) 施乃瑜; Nai-Yu Shih
    本研究旨在探討網路化教學對國中學生問題解決表現之影響。利用探討網路化TRIZ教學之相關理論,依此設計教學活動並實施教學實驗,以準實驗研究法探討不同的教學方法對國中學生問題解決表現的效果,作為日後生活科技教學與未來研究之參考。 本研究的研究對象為台北市某國中80 位一年級學生,透過教學活動,以學習單的方式紀錄學生之問題解決歷程,並分析學生在問題解決各歷程及結果之表現。回收後資料,以描述性統計及共變數分析探討其間的顯著性。主要研究結果包括: 1.網路化TRIZ 設計教學對問題解決各歷程皆有正面之顯著影響,其中又以「構思擬定解決方案及策略」的正面效果最為明顯。 2.網路化TRIZ 設計教學對問題解決各結果皆有正面之顯著影響。 最後,本研究根據研究發現,提出建議事項,供相關單位人員在教 學應用及學術研究之參考。
  • Item
    行動地理資訊系統應用於鄉土地理教學之研究
    (2007) 簡正杰; Jeng-Jie Jian
    本研究旨在建置行動地理資訊系統(行動GIS),並應用於國小戶外鄉土地理教學中,透過行動GIS之個人化、行動化的功能,結合GPS定位功能,即時顯示反應學習者當下的環境特徵並提供適合的學習內容,讓學習者能夠在真實環境中迅速得知所欲習得的課程意涵。本研究並探討行動GIS教學對國小五年級學童在鄉土地理的學習成效影響,本研究亦針對不同認知風格及學習態度的學生,探討其學習表現。 本研究首先探討相關文獻以建置應用於國小鄉土地理教學之行動GIS教學系統。教學實驗以台北縣八里鄉某國小五年級學生三班共99人為研究對象,兩班為實驗組,透過問題解決的學習方式,分別進行「戶外行動GIS教學」與「教室內GIS教學」;另一班為對照組,進行「戶外傳統教學」。實驗結束後,利用統計方法針對不同組別學生以及各組不同認知風格學生的學習成效、不同學習態度學生的學習成效進行資料分析,所得結果如下: 1.接受戶外行動GIS教學之學生,在鄉土地理學習成就測驗表現上明顯優於教室內GIS教學與戶外傳統教學之學生。 2.認知風格為場地獨立之戶外行動GIS教學學生,在鄉土地理學習成就測驗表現上明顯優於戶外傳統教學學生。認知風格為場地依賴的三組學生,在鄉土地理學習成就測驗表現上未達顯著差異。 3.學習態度高的學生,三組之間的學習成就沒有顯著差異;學習態度低的學生,在戶外行動學習之學習成效明顯優於傳統戶外教學。
  • Item
    國中生之經驗學習歷程與科技問題解決能力之關係
    (2008) 張育禎; Chang Yu Chen
    科技問題解決能力是未來關鍵性的能力之一,應多加重視並透過課程安排來培養;而學校課程與學生的學習經驗息息相關,若從學習經驗的角度來探討科技問題解決能力,相信對未來教學上的安排有相當的助益。因此,本研究目的在探討學生在經驗學習歷程的表現,與科技問題解決能力表現之間的相關性。經驗學習歷程是以Kolb經驗學習理論為基礎,包含具體經驗、省思觀察、抽象概念與主動實驗,研究工具為「經驗學習歷程量表」;科技問題解決能力從方法、品質與態度三方面評量,研究工具為自編量表,分別為「科技問題解決方法測驗」、「科技問題解決品質測驗」與「科技問題解決態度量表」。研究對象為台北地區的國中生共211人,為立意取樣。研究結果發現:(1)國中生在經驗學習歷程表現偏向抽象概念與主動實驗;(2)國中生普遍皆能將問題解決,但是較不重視結構的製作;(3)本研究所測得的科技問題解決品質與科技問題解決態度呈現正相關;(4)抽象概念表現強的學生在作品獨特性表現較好;主動實驗表現強的學生在科技問題解決品質整體的表現明顯優秀。建議教師在未來教學上,應加強演講與文獻資料方式培養抽象概念;透過小組性的問題解決活動來強化具體實驗的能力,間接地提升國中生之科技問題解決品質能力與態度。
  • Item
    影響國中生科學實作活動的因素之探討
    (2008) 周志勳; Chih-Hsun Chou
    在二十世紀中葉以後,科學教育開始盛行的「做中學」理念來學習,學者專家也特別重視「科學過程技能」。因此,本研究欲藉由科學的實作活動,經由實作活動的評量,瞭解國中生於實際製作水火箭的過程中,其實作活動歷程的表現,並探討影響國中生科學實作活動的相關因素。 本研究以國中生七年級學生34人,作為資料蒐集的對象,並自行發展學習單及檢核表,透過量測工具來蒐集學生「科學概念」、「操作技能」與「問題解決」及「實作表現」的成績,並將其整理分析。本研究結論如下: 一、描述性統計分析結論: 總觀來看,學生在「科學概念」、「操作技能」、「問題解決」及「實作表現」上,均隨著實作活動時間的演變而增進,表示此實作的教學活動,有助於學生培養其「科學概念」、「操作技能」、「問題解決」及「實作表現」的各項能力。 二、學生歷程表現: 1.實作活動學生初期的表現 學生在實作活動的初期,其「操作技能」最容易影響「實作表現」。 2.實作活動學生中期的表現 學生在實作活動的中期,其「問題解決」能力最容易影響「實作表現」。 3.實作活動學生末期的表現 學生在實作活動的末期,其「科學概念」最容易影響「實作表現」。 關鍵字:實作活動、科學概念、操作技能、問題解決
  • Item
    建置結合代理人機制之協同問題解決測驗平台之研究-以國中自然與生活科技測驗題目為例
    (2014) 張鈺新; Chang, Yu-Hsin
    影響全世界教育走向的學生能力國際評量計劃(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 PISA),主要希望學校能夠培養統整、批判與獨立思考的能力,使學生能從容面對各種題型,以幫助學生在面對未來教育或職場工作之所需。PISA將在2015年的測驗增加了協同問題解決的線上測驗,主要是希望培養未來就業所需的協同問題解決能力,其重點在培養學生解決日常生活中所面臨非結構化問題的能力。因此本研究將建置結合代理人機制之協同問題解決測驗平台,以國中生為對象,並利用人際溝通能力和問題解決能力成績將學生做高低分組,觀察兩種能力高低分學生在測驗平台測驗後,學生的協同問題解決能力的狀況。 研究結果發現人際溝通能力高低分組在四項測驗(室內設計、天氣、遺傳、電池)中,室內設計和遺傳的測驗;天氣和電池的測驗,其能力有互補作用,使各項能力可以均勻發展,可作為後續出題之參考。而問題解決高低分組在四項測驗表現皆差不多,其中以低分組學生來說,其天氣、遺傳和電池的測驗表現皆均衡發展,故針對低分組的學生可依據此作出題依據;高分組學生可以依照室內設計的題型的題目做發展。針對不同學生的能力和題型,在協同問題解決能力的測驗上,學生在各項能力分布會有不同狀況,故找出其適合的測驗題型,以利後續發展之參考。
  • Item
    創造性問題解決模式於產品設計教學應用之研究
    (2016) 柯景耀; Ching-Yao Ko
    本研究旨在探討「創造性問題解決模式於產品設計教學應用之研究」,主要目的在探討CPS產品設計教學對學生創造力、問題解決態度之影響,並進一步探討學生對CPS產品設計教學之學習反應。由本研究之研究目的為(一)探討在經過CPS產品設計教學後,是否能提升學生在產品設計上的表現。(二)探討CPS產品設計教學對學生問題解決之影響。(三)探討學生對CPS產品設計教學之學習反應。 本研究根據文獻探討的結果,發展實驗教材與測驗工具,挑選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學系二年級學生,進行教學實驗,經過威廉斯創造力測驗分組、實驗教學、專家評分的程序後,以t檢定、共變數分析,對問題解決、教學過程所得的資料加以處理並以之為依據,討論CPS產品設計教學對學生問題解決態度及產品設計能力的影響。此外,藉由教學反應量表的實施與所得資料,瞭解學生對CPS產品設計教學之學習反應。綜合上述結果,進而提出對產品設計教學與未來研究有用之建議。 本研究獲致以下結論: 一、實驗組學生在產品設計方面並未與控制組達到顯著差異,但仍達到教學成效。原因如下: (一) 教學以活動為主 。 (二) 教師的引導方式。 (三) 學生過去經驗的影響。 (四) 技術與練習的不足。 (五) 實驗教學時間較短。 (六) 被動的心態。 (七) 以往教師教學方式的影響。 二、實驗組學生在接受CPS產品設計教學後,實驗組學生在產品設計的表現上有相關的提升。 三、CPS產品設計教學有助於問題解決態度的培養。 四、多數實驗組學生認為CPS產品設計教學方式很好,並希望教師能繼續使用這種教學策略。 五、多數實驗組學生認為課程的安排很不錯,也願意學習類似的課程。 六、多數實驗組學生喜歡這類的學習活動,在問題獲得解決時有很大的成就感,且認為這項課程是成功的。 七、實驗組學生對CPS教學有良好的接受程度,對課程與活動非常喜愛。
  • Item
    科技學習網之建置與應用
    (2002) 林珍瑩; Chen-Ying Lin
    本研究針對國中生建置一個融合MST及問題解決之科技學習網站,由專家及學習者共同評估本研究網站是否有助於國中生科技的學習,並從實施網路學習的過程中了解學習者在網站中的學習情形。研究進行可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在於網站製作,經過資料蒐集、設計及製作三個過程完成網站製作,並透過專家的評估及建議進行網站內容的修改;第二階段則以台北市某國中三年級四十六位學生做為研究對象,實施網路學習,並利用直接觀察、訪談、問卷調查等方法,來蒐集學習過程中之各項相關資料。將資料經過整理、編碼、統計等方法分析後得到下列四點研究結論: 1.本研究以問題解決為導向、MST為課程內容架構,成功的建置一個科技學習的參考網站。 2.本研究所建置的學習網站有助於國中生科技的學習,但其適切性則受學習者個人程度及學習方式影響。 3.學生在本網站學習方式可分為自我導向、測驗導向、毫無方向三種。 4.影響國中生在本網站學習的因素共有(1)先前的學習經驗、(2)所運用的媒體、(3)內容深度、(4)教師的督促、(5)學生對該學習內容的認定、(6)網路環境、(7)學習者間的互動 等七項。
  • Item
    科技史導向教材對國小學生科技素養影響之研究
    (2006) 蔡東鐘
    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科技史導向教材融入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的教 學對國小學生科技素養之影響。研究目的先就科技史融入教材的設計原 則進行分析,再據以進行科技史導向教材設計,並以二班國小四年級學 生為實驗教學的實驗組與對照組,在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實施教學 實驗,教學實驗後分析本研究設計的科技史導向教材與一般教材,對於 學生學習問題解決能力與科技態度的影響, 並評估融入科技史導向教 材,對學生在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的學習成效。 研究結果顯示,實驗階段的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教材中,科技 史內容所佔的份量不足;科技史導向教材的設計採用核心概念問題化的 流程進行;教學實驗結果,採用科技史導向教材的學生,在成就測驗上, 對於高層次思考的問題,答對率較高,但與一般教材組的學生沒有顯著 差異;在科技態度方面與問題解決能力測驗的表現上,科技史導向教材 組的學生其表現優於控制組學生的表現。
  • Item
    問題中的問題:再探生活科技問題解決教學策略之實施現況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學系, 2010-04-01) 范斯淳; 林弘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