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應用與人力資源發展學系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82

歷史與沿革

本系根源於民國42年所成立的工業教育系「工藝教育組」,專責培育我國中學「工藝」課程之師資,配合課程內涵之調整與修訂,在民國61年更名為「工業技術教育組」,並於民國71年正式獨立設系為「工藝教育學系」,為配合學校藝術學院成立,本系隸屬於藝術學院。

民國80年增設碩士班,民國87年增設博士班。隨著社會環境的變遷與課程改革的需求,外加上師資培育多元化的衝擊,在民國83年正式將系名更改為「工業科技教育學系」,專責培育中學「生活科技」課程之師資,民國87年本系改隸屬於當年新成立的科技學院。為符合本系培育科技產業教育訓練人才之目標,本系獲教育部同意,從98學年度起更名為「科技應用與人力資源發展學系」,並簡稱為科技系。

為拓展本系畢業學生之就業機會並開啟本系畢業生至業界就業的契機,本系自民國83年開始,以既有的師資培育為基礎,先後在「大學部」實施課程分組,目前的大學部課程則分為「學習與科技組」及「設計與科技組」,以培養科技產業界所須之人力資源人才。在「碩士班」階段則先後規劃「科技與工程教育」、「人力資源」與「網路學習」等多元之課程內涵,協助學生發展各該領域之專業與研究能力;在「博士班」則設有「科技與工程教育」與「人力資源」兩組課程,培育各該領域之專業「教學」與「研究」之人才。

系所特色與目標

科技系原屬培育中學「生活科技」教師之專門機構,然為因應師培市場之萎縮,科技系於十年前即著手調整課程結構,以培育學生朝向科技產業界發展為目標。目前,科技系的課程本質,是以科技產業為主體,學生藉由各科技產業課程,例如傳播科技業、製造科技業、營建科技業、運輸科技業,來瞭解台灣科技社會的結構與內涵。在上課的型態上,則是提供學生以「設計」及「製作」的方式來進行,藉以深入瞭解科技產業之工作內涵與程序。在此基礎之下,本系再輔以人力資源發展的專業課程,使學生具備「科技產業知識」及「人力資源發展專長」,得以進入科技產業從事企業的教育訓練工作。

設備與學習資源

現有自造大師基地、專題研討室多間、電子實驗室、人力資源研討室多間、電腦實驗室、網路教學實驗室、圖文傳播實驗室、電工實驗室、綜合工廠、電腦繪圖室、數位傳播教學實驗室、媒體設計實驗室等多元教學設施。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4 of 4
  • Item
    基於自律學習程度及社會網路分析探討學生行為順序模式差異及學習成就-以社交關係程度為調節變項
    (2024) 王佩璇; Wang, Pei-Xuan
    數位學習是當今教育中一種不斷發展的方法,COVID-19疫情加速了數位學習的普及。然而,學習者在數位學習中面臨著輟學率高、評估問題、時間管理問題和不同的學習方式等挑戰。為了提高數位學習者的學習表現,學習分析的研究逐漸增多,它可以用來測量、蒐集、分析和報告學習者,過去的研究中不僅指出自律學習與學習成就的正向影響相關,而社交關係程度對學習成就也具有重要影響。因此,為了探討自律學習是否影響社交關係程度,且社交關係程度是否會調節自律學習及學習成就之間,本研究將分析學習者的行為順序模式,蒐集國小到高中的學生資料,以學習階段作為分類規則,觀察每一群體中社交關係程度良好的學生是否與自律學習程度較高的學生為同一群,並且使用SPSS分析社交關係程度的調節效果,最後研究不同群體之間的學習行為差異。本研究將有助知道哪些行為會發生於自律及高社交關係程度學生身上,能產生好的學習循環;哪些行為僅發生於非自律及低社交關係程度學生身上,讓教師可以藉此找出需要重點關注之學生。研究結果顯示,調節效果僅顯著於高中階段,在其他階段未達顯著,導致其結果原因可能在於國小及國中階段時,學生多在討論區中聊天,而非發表課堂相關內容,因此無法達成知識共享使調節效果無顯著。在行為差異方面可以發現在高自律的學生方面,行為次數較高有明顯的學習行為,且行為較多樣化路徑較為豐富,低自律學習者則是行為較為單一,顯現出了被動的學習模式,擁有較短較小的行為路徑,也因此在知識獲取上沒有高自律者的紮實,但在社交關係上並無發現明顯的行為差異。最後不同學習階段的行為差異,因為每個階段所主要使用的平臺功能不同,也導致行為順序模式上的差異,這可能來自教師使用的教學法之差異,但由於目前平臺沒有蒐集教師的教學法之資料,因此無法直接斷言是否在教學法相同時也會存在著差異,而這部分可以在未來的分析上做改進。
  • Item
    具自律學習輔助機制的網路探究學習系統之研究
    (2008) 蔡忠潔; Chung-Chieh Tsai
    網路資訊的快速成長使得網路探究學習近年日益興盛,教師在進行網路探究學習的教學時,以主題探究的形式,讓學生融入情境中,搜尋相關的知識。學生在進行網路探究學習時,必須透過電腦以及網路瀏覽器的使用,然而應用開放式的上機學習,學生的自我約束常是學習成效關鍵,因此本研究建置一自律學習機制輔助系統,讓學習者在自律循環模式中進行網路探究學習,亦讓教師能夠即時監控學生的成就表現並適時給予協助。本研究以北縣某國小六年級學生為實驗對象,各別取三班為實驗組、三班為控制組,實驗處理以為期五週的網路探究學習進行環保肥皂課程的教學,探討本研究自律學習機制輔助網路探究學習與一般網路探究學習,學習者在自律程度與學習成效之間的關係,並透過系統操作歷程記錄、學習者學習記錄,觀察學習者之行為模式中自律的行為表現。 經過系統建置、資料分析及實驗處理後,本研究得到以下結果。 一、開發具自律學習輔助機制之網路探究學習系統。 二、使用本系統學習者在學習成效上明顯優於一般網路探究學習者;使用本系統之高自律程度學習者成績優於一般網路探究高自律程度學習者;而使用本系統之低自律程度學習者成績優於一般網路探究低自律學習者,且和一般網路探究高自律學習者無明顯差異,顯示本系統在提升學習成效及輔助低自律程度學習者上確具成效。 三、學習者的自律程度並未在實驗處理中產生變化,顯示其自律程度未因使用本系統而有所變化,故本系統雖未能在實驗處理中,提升學習者自律程度,然而對低自律程度學習者的學習成效,仍具一定效益。 四、以序列分析發掘高、低自律程度學習者之探究任務行為模式,發現高自律程度學習者在探究任務行為模式中之自律行為表現較佳,但藉由本系統輔助可增加低自律程度學習者之自律行為表現,進而提升其學習成效。
  • Item
    結合輔助教學策略之模擬式學習系統之研究-以電子學為例
    (2008) 吳哲旭; Wu Che-Hsu
    本研究以模擬式教學系統為主體,以學習輔助模組,協助學習者進行學習,讓模擬式的教學環境中,學習者不再是盲目沒有目標的隨意學習與操作,亦可避免因先備知識及學習動機的不充足而失去模擬操作學習的意義。研究方向乃定位設計一個以大專電子學半導體物理特性課程之模擬式電子學教學系統、適性化導引輔助學習模組及自律學習輔助模組,以此評鑑大專學生透過此學習系統進行電子學學習時,其學習成效的變化。 為達研究目的,本研究採用文獻分析、系統開發方法與準實驗研究法。首先探討先關文獻以建構「模擬式電子學教學系統」、「適性化導引輔助學習模組」及「自律學習輔助學習模組」。教學實驗以北縣某技術學院五專四年級學生92人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組成三組。一組為對照組,以模擬式教學系統進行學習;一組為實驗組一,使用模擬式教學系統輔以適性化導引輔助學習模組協助學習;一組為實驗組二,以模擬式教學系統輔以自律學習輔助學習模組協助學習。教學實驗開始前,進行基本電學前測(先備知識¬)、學習動機量表及電子學能力前測;實驗結束後,施以電子學學習成效後測及學習動機量表。針對不同學習輔助及不同學習動機分群的學習者之學習成效進行資料分析,並輔以質性觀察,得到以下結論: 1.在模擬式的電子學教學系統下,施以適性化導引輔助與自律學習輔助策略,對學習者的學習成效具有顯著提升的效益。 2.高學習動機分群的學習者,不論利用何種方式進行學習,學習成效間並無顯著的差異。 3.低學習動機分群的學習者,在模擬式的教學環境下,給予適性化導引輔助,對學習者之學習成效具有明顯的助益。 4.利用先備知識和學習動機進行分群的學習者在模擬式教學環境下面對不同的學習輔助,會因為學習動機之高低及先備知識之完善程度,而影響其學習過程中的學習及模擬操作之有效學習行為。
  • Item
    自律學習與科技創造力相關性之探討研究
    (2008) 鄭光閔; Kuang-min Cheng
    本研究旨在探討自律學習與科技創造力的相關性,並分別從學生的自律學習量表表現、自律學習單表現及製造科技認知測驗表現來探討自律學習表現與科技創造力表現的關係。本研究對象為經過十週製造科技自律學習教學模組教學的35位國中七年級學生,該製造科技自律學習教學模組係以Zimmerman, Bonner and Kovach (1996)的自律學習循環步驟來設計。資料分析則進行相關、t檢定等分析。本研究結果如下: 1.學生經過製造科技自律學習教學模組的學習後,並未能顯著提升其自律學習量表表現,但學生在動機分量表的期望成功、行動控制分量表的情境控制與努力堅持、認知分量表的計畫策略等方面的前、後測表現則有顯著差異。 2.學生在自律學習量表之表現與其科技創造力表現無顯著相關。 3.學生在自律學習單之表現與其科技創造力表現無顯著相關。 4.學生在製造科技認知測驗之表現與其科技創造力表現無顯著相關。 整體來說,學生的自律學習表現與其科技創造力並無顯著相關。但是,若學生的自律學習量表、自律學習單表現、及製造科技認知測驗表現較佳時,其科技創造力表現亦有較佳之表現。另外,在自律學習量表表現、自律學習單表現及製造科技認知測驗表現間,發現自律學習量表表現與製造科技認知測驗有顯著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