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應用與人力資源發展學系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82

歷史與沿革

本系根源於民國42年所成立的工業教育系「工藝教育組」,專責培育我國中學「工藝」課程之師資,配合課程內涵之調整與修訂,在民國61年更名為「工業技術教育組」,並於民國71年正式獨立設系為「工藝教育學系」,為配合學校藝術學院成立,本系隸屬於藝術學院。

民國80年增設碩士班,民國87年增設博士班。隨著社會環境的變遷與課程改革的需求,外加上師資培育多元化的衝擊,在民國83年正式將系名更改為「工業科技教育學系」,專責培育中學「生活科技」課程之師資,民國87年本系改隸屬於當年新成立的科技學院。為符合本系培育科技產業教育訓練人才之目標,本系獲教育部同意,從98學年度起更名為「科技應用與人力資源發展學系」,並簡稱為科技系。

為拓展本系畢業學生之就業機會並開啟本系畢業生至業界就業的契機,本系自民國83年開始,以既有的師資培育為基礎,先後在「大學部」實施課程分組,目前的大學部課程則分為「學習與科技組」及「設計與科技組」,以培養科技產業界所須之人力資源人才。在「碩士班」階段則先後規劃「科技與工程教育」、「人力資源」與「網路學習」等多元之課程內涵,協助學生發展各該領域之專業與研究能力;在「博士班」則設有「科技與工程教育」與「人力資源」兩組課程,培育各該領域之專業「教學」與「研究」之人才。

系所特色與目標

科技系原屬培育中學「生活科技」教師之專門機構,然為因應師培市場之萎縮,科技系於十年前即著手調整課程結構,以培育學生朝向科技產業界發展為目標。目前,科技系的課程本質,是以科技產業為主體,學生藉由各科技產業課程,例如傳播科技業、製造科技業、營建科技業、運輸科技業,來瞭解台灣科技社會的結構與內涵。在上課的型態上,則是提供學生以「設計」及「製作」的方式來進行,藉以深入瞭解科技產業之工作內涵與程序。在此基礎之下,本系再輔以人力資源發展的專業課程,使學生具備「科技產業知識」及「人力資源發展專長」,得以進入科技產業從事企業的教育訓練工作。

設備與學習資源

現有自造大師基地、專題研討室多間、電子實驗室、人力資源研討室多間、電腦實驗室、網路教學實驗室、圖文傳播實驗室、電工實驗室、綜合工廠、電腦繪圖室、數位傳播教學實驗室、媒體設計實驗室等多元教學設施。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4 of 4
  • Item
    結合智能倉儲排序桌遊之影像辨識的學習任務對大學生學習成效的影響
    (2023) 溫韋妮; Wen, Wei-Ni
    本研究以智能倉儲排序為人工智慧應用主題,透過便利抽樣將範圍限定於臺灣北部某大學部大一學生,採用準實驗研究法,分別探討於人工智慧課程中是、否線上,及有、無結合智能倉儲桌上遊戲情境於學習影像辨識與排序之手機應用程式設計,對學生學習成效、學習動機和行為模式之影響。研究結果顯示三種方法的學習成效都有顯著提升,線上學習的學生有最佳的學習成效,推測可能因學生先備能力不錯可在線上個別學習,同時能按照自己觀看教材影片和內容的學習步調,同學除了網路繳交完成的手機程式,並有許多學生將實作過程進行螢幕錄影以確認這個程式是自己寫的,線上學習成效表現顯著優於線下學習。學習動機方面,線上學習的學生於內在目標導向、工作價值、學習的控制信念、學習和表現自我效能、價值成分、期望成分皆有提升。然而,推測可能使用桌遊實體授課需要更多的學習時間進行互動,故在控制相同時間限制下,與傳統學習成效沒有顯著差別,從傳統實體課程發現學生行為模式不習慣主動的探究學習,推論可能因學生對課程內容不熟悉導致於實體課程中傾向習慣於被指導。
  • Item
    探討同儕互評與教育桌遊在人工智慧單元中的學習成效-以語音辨識為例
    (2022) 陳沐生; Chen, Mu-Sheng
    本研究結合教育科技設計了一個人工智慧語音辨識課程,適用於無運算思維與人工智慧相關基礎之大一學生,目的在培養其運算思維與人工智慧的基礎應用,本研究使用準實驗研究法,探討同儕互評與教育桌遊在人工智慧語音辨識課程的影響,進行了二因子(2x2)組別教學實驗。學習成效結果顯示,單因子主要效果之教育桌遊或同儕互評之學習成效會比控制組的好,另一方面只有一個實驗因子的組別比兩個實驗因子的組別更適合先備知識較低的學生學習,推測是由於初學者對於學習內容還不熟悉,如果增加更多任務可能會超過學生認知負荷。在運算思維自我效能上,透過桌遊引導可以提升合作學習與批判性思考和創造性思維,因為在桌遊中學生會進行討論、合作以及策略創新。在學習焦慮與學習投入度的部分,由於本研究所使用之桌遊有競爭性因素,因此導致進行桌遊的組別學習焦慮都有增加,在愉悅性面向上,有進行同儕互評的組別可能因為需要花更多額外的時間進行而導致愉悅性較低。
  • Item
    大學生使用經驗學習環於影像辨識平台上學習人工智慧應用程式之學習成效
    (2021) 林羿婷; Lin, Yi-Ting
    本研究發展一個人工智慧影像辨識課程,適合無運算思維及人工智慧基礎之大學生,培養學生運算思維能力與認識人工智慧,使用準實驗研究方法,對於大學生使用經驗學習環進行人工智慧影像辨識課程之學習成效進行研究。研究結果顯示採用不同的教學方式皆可以增加學生的運算思維與人工智慧概念,經驗學習環較適合初始具有較低運算思維能力與較低自我效能的學生,因為經驗學習環具有反思、抽象化及主動驗證歷程,能夠讓學生產生討論、合作與直接操作的行為,這些行為的出現能夠提升初始運算思維能力與自我效能較低的學生運算思維能力與自我效能程度。而主題式導向學習較適合初始具有一定運算思維能力及高自我效能的學生,因為其過去的學習經驗已經習慣講述式的示範教學方法,延續習慣的且表現不錯的學習方法較能夠維持良好的運算思維感知程度。
  • Item
    AI 模組教學對運算思維及設計思考能力影響之研究
    (2021) 游政諺; Yu, Cheng-Yen
    本研究旨在探討將 AI 模組融入生活科技課程中,與傳統電路程式教學在學生運算思維能力與設計思考能力帶來的影響差異。本實驗以工業 4.0 智慧工廠為主題,教學內容分為人工智慧工廠(實驗組)與程式電控工廠(對照組)之教學,以臺北市某國中八年級學生為教學對象。本研究採用準實驗設計進行,研究中自變項為 AI 模組融入教學,依變項為學生運算思維能力與設計思考能力影響,在實驗前後皆透過運算思維能力量表與設計思考評估量表評量學習表現差異。研究結果如下:1. 融入 AI 模組於生活科技教學中,對學生運算思維能力「演算法思考」構面有正向顯著影響。2. 融入 AI 模組於生活科技教學中,對學生設計思考能力「反思與思考」、「設計流程」、「團隊合作」、「傳達構想」等構面有正向顯著影響。依照研究結果顯示,針對往後人工智慧教育、運算思維教學、設計思考教學及後續研究,研提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