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應用與人力資源發展學系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82

歷史與沿革

本系根源於民國42年所成立的工業教育系「工藝教育組」,專責培育我國中學「工藝」課程之師資,配合課程內涵之調整與修訂,在民國61年更名為「工業技術教育組」,並於民國71年正式獨立設系為「工藝教育學系」,為配合學校藝術學院成立,本系隸屬於藝術學院。

民國80年增設碩士班,民國87年增設博士班。隨著社會環境的變遷與課程改革的需求,外加上師資培育多元化的衝擊,在民國83年正式將系名更改為「工業科技教育學系」,專責培育中學「生活科技」課程之師資,民國87年本系改隸屬於當年新成立的科技學院。為符合本系培育科技產業教育訓練人才之目標,本系獲教育部同意,從98學年度起更名為「科技應用與人力資源發展學系」,並簡稱為科技系。

為拓展本系畢業學生之就業機會並開啟本系畢業生至業界就業的契機,本系自民國83年開始,以既有的師資培育為基礎,先後在「大學部」實施課程分組,目前的大學部課程則分為「學習與科技組」及「設計與科技組」,以培養科技產業界所須之人力資源人才。在「碩士班」階段則先後規劃「科技與工程教育」、「人力資源」與「網路學習」等多元之課程內涵,協助學生發展各該領域之專業與研究能力;在「博士班」則設有「科技與工程教育」與「人力資源」兩組課程,培育各該領域之專業「教學」與「研究」之人才。

系所特色與目標

科技系原屬培育中學「生活科技」教師之專門機構,然為因應師培市場之萎縮,科技系於十年前即著手調整課程結構,以培育學生朝向科技產業界發展為目標。目前,科技系的課程本質,是以科技產業為主體,學生藉由各科技產業課程,例如傳播科技業、製造科技業、營建科技業、運輸科技業,來瞭解台灣科技社會的結構與內涵。在上課的型態上,則是提供學生以「設計」及「製作」的方式來進行,藉以深入瞭解科技產業之工作內涵與程序。在此基礎之下,本系再輔以人力資源發展的專業課程,使學生具備「科技產業知識」及「人力資源發展專長」,得以進入科技產業從事企業的教育訓練工作。

設備與學習資源

現有自造大師基地、專題研討室多間、電子實驗室、人力資源研討室多間、電腦實驗室、網路教學實驗室、圖文傳播實驗室、電工實驗室、綜合工廠、電腦繪圖室、數位傳播教學實驗室、媒體設計實驗室等多元教學設施。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0 of 20
  • Item
    國中自然與生活科技教師課程領導、組織承諾和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
    (2009) 陳玫良; Mei-Liang, Cheng
    本研究旨在分析國中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教師課程領導、組織承諾以及教學效能之間的關係。研究係採用調查研究法,並以臺灣地區之公私立國民中學教師作為研究對象,過程計抽取48所學校,共發出367份問卷,其中有效回收289份,有效回收率為78.7%。所得資料以積差相關、變異數分析、多元逐步迴歸、結構方程模式等方式加以分析。研究得到結論顯示:一、教師在課程領導、組織承諾、教學效能整體表現良好,以專業自信及尊重、義務內化、學科教學能力三構面為最佳,但教師在課程領導上缺乏行動力、對學校組織認同可再提昇,亦可多利用社會資源及指導學生參加展覽或相關競賽,強化教師教學效能;二、男性教師在課程領導、組織承諾及教學效能顯著高於女性教師,其組織承諾除性別外,大型學校顯著高於中型學校、教師職務專任顯著高於導師;且課程領導、組織承諾高的教師,其教學效能顯著高於低的教師;三、教師課程領導、組織承諾及教學效能三者呈現正相關;四、義務內化、專業成長和專業自信及尊重三構面,可有效預測教學效能;五、教師組織承諾對課程領導及教學效能有顯著之中介影響,課程領導可透過組織承諾影響教學效能。
  • Item
    工藝/生活科技課程標準的實施現況、遭遇困難與修訂方向
    (臺灣省政府教育廳, 1994-06-01) 李隆盛; 游光昭; 尤丁玫; 朱益賢; 李建嶠; 邱俊圜; 倪惠玉; 陳玫良
  • Item
    從技術取向探討「九年一貫」國中生活科技課程
    (2003-10-25) 陳玫良; 游光昭
    知識社會的時代中,知識成長的速度使得知識的半衰期已大幅縮短,這樣的變動也促使我們對教育重新思考它的教學內涵與學生的學習方式,例如從傳統上所注重的「Know what」,到現在的以學生為主體所注重的「Know how」和「Know why」。本文即是針對這樣的觀點,來重新定位「九年一貫」國中階段的生活科技課程,並以技術學習取向來詮釋課程的內涵。本文所界定的技術學習包括:創新的知識、技術的知識、設計與模仿的知識、生產的知識,而其中的技術活動則在「不確定性、不穩定性、獨特性」中,由學生自我的體現及運用直覺、類比、隱喻等原則來處理這一「混沌」的過程。本文所強調的技術取向課程觀,即希望提供教師一個課程運用的模式,以技術的活動特質,進行技術活動的教學。
  • Item
    國中自然與生活科技教師課程領導、組織承諾和教學校能關係之研究
    (中華民國科學教育學會, 2011-01-01) 陳玫良; 李隆盛
    教師課程領導、組織承諾以及教學效能之間的關係在某些學科或學習領域曾被探究,但在國中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則仍待了解。本研究旨在分析國中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教師課程領導、組織承諾以及教學效能之間的關係。透過問卷調查289名國中自然與生活科技教師,結果如下:(1)教師在課程領導、組織承諾、教學效能整體表現良好,以專業自信及尊重、義務內化、學科教學能力三構面為最佳;(2)男性教師在課程領導、組織承諾及教學效能顯著高於女性教師;在組織承諾方面,大型學校教師顯著高於中型學校、職務專任教師顯著高於兼導師教師;(3)教師課程領導、組織承諾及教學效能三者呈現正相關;(4)義務內化、專業成長、和專業自信及尊重三構面,可有效預測教學效能;(5)教師組織承諾對課程領導及教學效能有顯著之中介效果,課程領導可透過組織承諾影響教學效能。
  • Item
    高級中等學校因應國中生免試入學所需的課程調適策略
    (教育部臺灣省國民學校教師研習會研習資訊雜誌社, 2006-02-01) 李隆盛; 陳玫良; 陳佳雲
  • Item
    工藝/生活科技課程標準的實施現況、遭遇困難與修訂方向
    (臺灣省政府教育廳, 1994-06-01) 李隆盛; 游光昭; 尤丁玫; 朱益賢; 李建嶠; 邱俊圜; 倪惠玉; 陳玫良
  • Item
    「生活科技」新課程中的解決問題策略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科技應用與人力資源發展學系, 1995-09-??) 陳玫良
  • Item
    "Keep It Cool"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科技應用與人力資源發展學系, 1997-06-??) 陳玫良
  • Item
    工藝∕生活科技課程標準的實施現況、遭遇困難與修訂方向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科技應用與人力資源發展學系, 1994-06-??) 李隆盛; 游光昭; 尤丁玫; 朱益賢; 李建嶠; 邱俊圜; 倪惠玉; 陳玫良
  • Item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工藝教育研究所第一屆碩士論文摘要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科技應用與人力資源發展學系, 1994-02-??) 陳玫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