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系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5

教育學系創於民國35年,是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創校初期七系之一,迄今將屆七十年,期間組織與課程歷經變動,目前採行一系兩所之制運作。

教育學系創設之初,學制上只設大學部五年制學士班(含實習一年),招收本地生,之後增班並收海外僑生,主要來自港澳韓馬等地。另先後設有一年制及三年制教育專修科,自50年起增設夜間部六年制(含實習)學士班,至68年師範教育法公布實施後,改辦進修部三年制及四年制學師班招收現職教師,直至七十年代末。

至於研究所,民國44年單獨設立教育研究所碩士班,61年增設博士班,並開辦暑期教師碩士四十學分班。

民國76年配合學校行政組調整,系所合一。83年以後,再配合大學法修正,更名為教育學系,分設學士班、碩士班、博士班。另開辦暑期、夜間及週末等教育行政及學校行政碩士在職專班。為因應學術日趨分化專精,92年先行設立教育政策與行政研究所碩士班,98年再設立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博士班。為有效整合人力物力資源,自100年起推動「系所合一、一系二所」政策,系所務順利運作迄今。

本學系與教育研究所位址數經遷移,初創時,教育學系設於本部校區。後與研究所分設於圖書館校區舊圖書館兩側(今博愛大樓)。後教育系遷入舊教育大樓(今進修推廣學院),而教育研究所則於61年遷入公館校區研究大樓三樓(今數學系館)。77年新教育學院大樓落成,教育系及教育研究所一併遷入三、八、九樓。

本系所教師專長涵蓋教育哲學、教育史、教育社會學、教育行政、教育政策、課程與教學等主要領域,歷來學術表現傑出。早期有田培林、楊亮功、劉季洪、黃建中、王文俊、林本、余書麟、孫亢曾等名師執教。之後獲教育部學術獎者有程石泉、伍振鷟、黃政傑、楊深坑等諸師,兩度獲教育部國家講座者為楊深坑教授。另獲國科會傑出獎者有歐陽教、簡茂發、謝文全、楊深坑等諸師。另有賈馥茗、伍振鷟、歐陽教、謝文全、吳清基及簡茂發諸師,先後獲聘為名譽教授。有關行政服務上,郭為藩、林清江及吳清基三師先後擔任教育部部長,而系友多人歷任教育部司處長或地方教育廳、局、處首長,或擔任大專院校或中小學校長、主任。

至於本系所整體表現,據英國高等教育調查機構QS公司公布「全球大學30個學科領域排名」,本校102年時教育學科排名首度獲評為第50名,103年晉升至42名,104年更躍升至22名,成績備受國際肯定。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5 of 5
  • Item
    教育改革研究方法論的回顧與前瞻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 2006-12-??) 楊深坑
    本文旨在透過後設歷史分析,探討教育改革研究中不同方法論模式之理論基礎及其歷史演變。主要探討的方法論模式有教育借用的邏輯、教育改革的社會文化分析、教育改革中教育發展法則之分析、教育改革的社會認識論及考古學與系譜學分析。最後,指出未來教育改革研究必須善用新科技,對不同族群、不同文化的認知方式與心理習性之細緻差異深入探討,才能使改革研究成果,落實於促進全人類福祉之公平正義教育體制的建立。
  • Item
    迎向新世紀的教育改革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 2000-01-??) 楊深坑
    本文旨在透過方法論之探討,分析世界主要國家為因應新世紀政、經、社會、文化及科技之挑戰,所做之教育改革,並為我國建立永續教育改革機制試擬建議。有關教育改革之研究,從過去移植外國改革策略、建立教育發展法則到1990年代後現代主義盛極一時,強調局部真理與商品邏輯主導社會文化發展。世界性的教育改革也主要以市場機制來進行教育標準課程與教學、評量、學校機制與終身全民教育等重大改革,惟國家仍以法治化方式訂定教育市場規則,以維社會公平與正義。我國近年來的教育改革也受世界潮流衝擊,以「鬆綁」為主要教改目標。為促進進一步教育改革,應再加強五項措施:釐定結合國際化和本土化教育總體目標、全面革新學校體制與組織結構、建立永續發展教育改革回饋機制以及強化教育研究與教育政策的結合。
  • Item
    理性的冒險、生命的行動及主體性的失落與拯救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 1996-03-??) 楊深坑
    本文旨在透過西方思想史的考察,探討西方思想中對於人的本質觀點之變遷及其與教育改革的關係。「人是什麼?」這個問題一直是西方思想史的核心課題,對此問題之不同解答也往往形成不同的教育規劃,而為教育改革的基礎。古希臘先蘇格拉底以降哲學思考突破神話的桎梏,以為人類內心的理性次序可以適切的認識世界的理性結構。人是理性的動物成為西方思想史的基本信念。然而理性的定義並非單一,辯士學派、蘇格拉底、柏拉圖和亞理斯多德就因對理性的不同看法而開展了殊異的教育改革規劃。理性在西方思想史的升沉起落有如奧德賽式的旅程,中世紀理性臣服於信仰之下,文藝復興以後人的尊嚴重新發現。啟蒙運動在人類理性光榮高唱入雲的同時,卻也有一股幽暗的意志哲學出現,以為生命無他,祇是一股盲目的意志與衝動而已。理性、意志、嗜慾、情感或是整體的精神,何者才是主宰人類生命的基本動力成為思想史上爭論不休的課題。對此不同的論見也具體落實到不同的教育改革。自然主義的教育、汎愛教育運動、藝術教育運動等都是這些爭論下的具體反響。1960年以降達到高峰的世界性現代化運動基本上承襲啟蒙運動「理性至上」「人定勝天」的信念,然而開展的卻是理性的工具性層面,流於其極則有滅絕人類主體性之危險。後現代主義走的卻是另一個極端,完全否定理性,聽任個體恣意而行。面對現代與後現代的爭衡,教育改革宜尊重專業精神,才能設計富於人文精神的教育規劃,以培育情理交融的健全人格。
  • Item
    教育改革研究方法論的回顧與前瞻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 2006-12-??) 楊深坑
    本文旨在透過後設歷史分析,探討教育改革研究中不同方法論模式之理論基礎及其歷史演變。主要探討的方法論模式有教育借用的邏輯、教育改革的社會文化分析、教育改革中教育發展法則之分析、教育改革的社會認識論及考古學與系譜學分析。最後,指出未來教育改革研究必須善用新科技,對不同族群、不同文化的認知方式與心理習性之細緻差異深入探討,才能使改革研究成果,落實於促進全人類福祉之公平正義教育體制的建立。
  • Item
    迎向新世紀的教育改革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 2000-01-??) 楊深坑
    本文旨在透過方法論之探討,分析世界主要國家為因應新世紀政、經、社會、文化及科技之挑戰,所做之教育改革,並為我國建立永續教育改革機制試擬建議。有關教育改革之研究,從過去移植外國改革策略、建立教育發展法則到1990年代後現代主義盛極一時,強調局部真理與商品邏輯主導社會文化發展。世界性的教育改革也主要以市場機制來進行教育標準課程與教學、評量、學校機制與終身全民教育等重大改革,惟國家仍以法治化方式訂定教育市場規則,以維社會公平與正義。我國近年來的教育改革也受世界潮流衝擊,以「鬆綁」為主要教改目標。為促進進一步教育改革,應再加強五項措施:釐定結合國際化和本土化教育總體目標、全面革新學校體制與組織結構、建立永續發展教育改革回饋機制以及強化教育研究與教育政策的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