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系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5

教育學系創於民國35年,是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創校初期七系之一,迄今將屆七十年,期間組織與課程歷經變動,目前採行一系兩所之制運作。

教育學系創設之初,學制上只設大學部五年制學士班(含實習一年),招收本地生,之後增班並收海外僑生,主要來自港澳韓馬等地。另先後設有一年制及三年制教育專修科,自50年起增設夜間部六年制(含實習)學士班,至68年師範教育法公布實施後,改辦進修部三年制及四年制學師班招收現職教師,直至七十年代末。

至於研究所,民國44年單獨設立教育研究所碩士班,61年增設博士班,並開辦暑期教師碩士四十學分班。

民國76年配合學校行政組調整,系所合一。83年以後,再配合大學法修正,更名為教育學系,分設學士班、碩士班、博士班。另開辦暑期、夜間及週末等教育行政及學校行政碩士在職專班。為因應學術日趨分化專精,92年先行設立教育政策與行政研究所碩士班,98年再設立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博士班。為有效整合人力物力資源,自100年起推動「系所合一、一系二所」政策,系所務順利運作迄今。

本學系與教育研究所位址數經遷移,初創時,教育學系設於本部校區。後與研究所分設於圖書館校區舊圖書館兩側(今博愛大樓)。後教育系遷入舊教育大樓(今進修推廣學院),而教育研究所則於61年遷入公館校區研究大樓三樓(今數學系館)。77年新教育學院大樓落成,教育系及教育研究所一併遷入三、八、九樓。

本系所教師專長涵蓋教育哲學、教育史、教育社會學、教育行政、教育政策、課程與教學等主要領域,歷來學術表現傑出。早期有田培林、楊亮功、劉季洪、黃建中、王文俊、林本、余書麟、孫亢曾等名師執教。之後獲教育部學術獎者有程石泉、伍振鷟、黃政傑、楊深坑等諸師,兩度獲教育部國家講座者為楊深坑教授。另獲國科會傑出獎者有歐陽教、簡茂發、謝文全、楊深坑等諸師。另有賈馥茗、伍振鷟、歐陽教、謝文全、吳清基及簡茂發諸師,先後獲聘為名譽教授。有關行政服務上,郭為藩、林清江及吳清基三師先後擔任教育部部長,而系友多人歷任教育部司處長或地方教育廳、局、處首長,或擔任大專院校或中小學校長、主任。

至於本系所整體表現,據英國高等教育調查機構QS公司公布「全球大學30個學科領域排名」,本校102年時教育學科排名首度獲評為第50名,103年晉升至42名,104年更躍升至22名,成績備受國際肯定。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0 of 62
  • Item
    敦煌寫本「太公家教」初探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 1997-06-??) 周愚文
    《太公家教》是晚唐以降,民間通行的啟蒙教材之一,歷經五代宋甚至明代仍受歡迎。該書可能是晚唐村落老校書所作,文體屬韻文,多採四字一句,兩句一韻,以利兒童記誦,全文約二千六百字。在明清《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及《千家詩》通行前,該書的重要性不容忽視,然近人卻未如此。有鑑於此,本研究擬根敦煌遺書中所存三十四種抄本進行校勘,確定其內容以為後人進一步研究之基礎。又本研究發現,一般仕宦之家或書香門第的男童或一般女童,可能不會讀此書,而主要讀者,則 農家男童;又該書是將「男尊女卑」觀念,傳遞給他們的重要來源。
  • Item
    高級職業學校採行學年學分制校務組織及經費運作之規劃
    (1999-12-01) 侯世光; 莊謙本; 周愚文
    我國高職試辦學年學分制,自民國八十一年迄今已進入第八年。在試辦期間除了陸續增加試辦學校外,有相關法令規章及實施要點亦逐年研修,期使學校實施學年學分制有所依循。本規劃項目包括校務組織、經費編列、學分費收支制度之規劃。規劃方法採相關資料蒐集、分組研討與規劃、以及座談諮詢,提出規劃結果:提陳職業學校校務組織及員額設置基準草案。學校經費編列與運用能予學校靈活運用,有利於學年學分制的推展。學分費收支運用提出「高職重(補)修經費支用注意事項」。本計畫結果提供教育主管機關與各高職實施學年學分制的學校參考。
  • Item
    綜合高中試辦學校實驗課程之實施與改進計劃
    (1998-10-01) 沈姍姍; 周淑卿; 周愚文; 張碧娟; 楊思偉; 溫玲玉; 蕭錫錡; 方志華; 葉興華; 謝美慧
    我國自八十五學年度起試辦綜合高中,預訂以三屆五年的期間,透過課程實驗試行此一新學制,促使我國中等教育後期,在原有高中、高職之外提供另一條進路,讓學生有更多的選擇和更好的發展。綜合高中的主要精神,在於「多元選擇、適性發展」。為達致此一理想,試辦學校宣導、招生、課程、教學、教材、師資、輔導、行政等方面都需做相當的調適與努力。其中,課程規畫是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如何在招進各種興趣、性向和能力的學生之後,透過多元豐富的課程協助他們適性發展、學習成功是課程規劃的重點所在。課程發展必須是持續不斷的過程。第一屆自八十五學年度起試辦的18所學校,自八十六年為高二學生施行職業學程,第二屆參與試辦的26所學校也在八十六學年度加入課程實驗,第三屆則有20所學校自八十七學年度加入試辦綜合高中行列。這64幾所學校的課程實驗,有賴專業的課程規劃小組進行輔導與協助,以利綜合高中理想之達成。基於上述體認,本計畫旨在由教育部委託的綜合高中課程規劃小組(以下簡稱本規劃小組),延續自八十四年以來的研發及輔導工作,協助試辦學校解決實驗課程所遭遇的實際問題,並修正課程設計。具體而言,本計畫的目標如下:1.檢討與改進已實施的部訂科目。2.檢討與改進已實施的職業學程。3.協助發展新加入試辦學校之實驗課程。4.舉辦各試辦學校課程發展的觀摩研討。5.檢討並解決實施課程時所遭遇的問題。6.建立綜合高中全球資訊網。7.建構區域性試辦與整合模式。
  • Item
    國立科學工業園區實驗高級中學長程發展規劃之研究
    (1998-06-01) 李錫津; 李琪明; 周愚文; 陳麗珠; 黃炳煌; 曾憲政; 謝文全; 張嘉育
  • Item
    大陸高等技職教育之研究
    (1996-09-01) 黃政傑; 周愚文; 李隆盛
  • Item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分班辦理情形與調查報告
    (1995-02-01) 周愚文
    本研究擬檢討該校教育學分班辦理現況,作為該校辦理教育學分班的改進依據,其具體研究目的為探討該校教育學分班的辦理狀況及在招生、師資、課程、行政等方面的問題,並提出改進建議。根據本研究的結論,其建議如下:一、對於招生方式、科目及考試內容易再做檢討;二、在開設課程方面,必須對必修科目及選修科目做必要的修正,並在選課時事前印發各科教學大綱(或簡介)並給予更多選擇空間;三、在師資安排方面,宜以一位教授擔任一科為主,惟亦可兩人合授一科;四、教學內容宜兼顧理論與實用,方法宜求活潑,不宜全由學生分組報告,另可考慮實施教學評鑑;五、班級人數宜減少;六、比照大學生使用圖書館;七、講義印製方面需加以支援;八、健全學籍管理。
  • Item
    英國師資培育學程
    (1996-01-01) 周愚文
    本研究擬透過理論分析、歷史研究、比較 研究與深度訪談等方法,探討教育學的學科結 構及其理論發展對各國師資培育學程規劃之影 響,據以建構適合我國國情之師資培育學程規 劃模式,作為未來我國各大學規劃師資培育學 程之參考.具體而言,本研究之目的如下:(1)探討 教育學之學科結構及其理論發展對師資培育學 程規劃之影響;(2)比較分析英、美、德、法、 日、中六國師資培育學程之結構與特色;(3)檢 討我國現行師資培育學程之利弊得失;(4)建構 理想的師資培育模式以為規劃我國未來師資培 育學程之參考.本研究如能順利完成不僅在理 論層次可以釐清教育學這門學術之科學結構, 在實踐層次更可以提供理想的師資學程模式, 以因應我國師資培育邁向多元化之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