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資培育與就業輔導處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3
Browse
7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美國當代品格教育的反省(師資培育與就業輔導處, 2008-03-??) 陳伊琳; Chen, Yi-linItem 歐美國家品德教育發展趨勢與中學概況(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師資培育與就業輔導處, 2015-12-??) 陳伊琳; Vi-Lin Chen本文介紹英國、美國與芬蘭近來品德教育之發展趨勢與中等學校實務。英、美兩國有悠久的品德教育傳統,在1950 、1960年代因道德認知發展論與價值澄清取向的興起,而日趨沒落。英國直到1979年官方教育政策才重新關注品德教育議題,但在學校實務上卻普遍未進行高品質的品德教學。2015 年,英國伯明罕大學的「品格與美德銀禧中心」藉由研究與參與學校品德教育實務,成為重要研究據點。美國是當代品德教育運動的指標性國家,新近發展趨勢側重在對品德教育方案有效性評鑑'並且重新檢討品德教育的內涵。美國固然在品德教育實務上已經累積豐碩成果,惟對教師效能頗多質疑,因此,建議師資培育單位能戮力涵養職前教師的品德教育知能。芬蘭雖未正式倡導品德教育,但涵養學生道德品格始終是「宗教教育」或其替代性科目「生命問題與倫理學」之重要教學目標。參酌這三國近期品德教育發展趨勢,對臺灣品德教育提出兩點建議:第一,臺灣現行採取的融入式品德教育做法與英、美兩國相同,建議可廣泛參採兩國已證實有效的品德教育方案與教學資源。第二,其、美兩國發C現教師普通在品德教育上的教學效能感低落,這有賴師資培育單位對職前教師進行充分培訓。Item 英國品格教育現況評析 及其對臺灣品德教育的啟示(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師資培育與就業輔導處, 2018-12-??) 陳伊琳; Yi-Lin Chen臺灣自2004年推展品德教育至今,借鏡於美國品德教育經驗甚多。自2014年起英國官方也積極推動品格教育,英國在「為什麼」要推動品格教育(涉及品格教育之證成),以及應該教導「哪些」好的品格特質方面,皆有異於美式品德教育之處,呈現出英式品格教育的獨特性。適逢臺灣教育部推動品德教育第三期五年計畫的最後一年,本文旨在藉由評析英式品格教育的新思維與架構,以供臺灣在設想下一波品德或品格教育時重要的參考依據。Item 歐美國家品德教育發展趨勢與中學概況(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師資培育與就業輔導處, 2015-12-??) 陳伊琳; Vi-Lin Chen本文介紹英國、美國與芬蘭近來品德教育之發展趨勢與中等學校實務。英、美兩國有悠久的品德教育傳統,在1950 、1960年代因道德認知發展論與價值澄清取向的興起,而日趨沒落。英國直到1979年官方教育政策才重新關注品德教育議題,但在學校實務上卻普遍未進行高品質的品德教學。2015 年,英國伯明罕大學的「品格與美德銀禧中心」藉由研究與參與學校品德教育實務,成為重要研究據點。美國是當代品德教育運動的指標性國家,新近發展趨勢側重在對品德教育方案有效性評鑑'並且重新檢討品德教育的內涵。美國固然在品德教育實務上已經累積豐碩成果,惟對教師效能頗多質疑,因此,建議師資培育單位能戮力涵養職前教師的品德教育知能。芬蘭雖未正式倡導品德教育,但涵養學生道德品格始終是「宗教教育」或其替代性科目「生命問題與倫理學」之重要教學目標。參酌這三國近期品德教育發展趨勢,對臺灣品德教育提出兩點建議:第一,臺灣現行採取的融入式品德教育做法與英、美兩國相同,建議可廣泛參採兩國已證實有效的品德教育方案與教學資源。第二,其、美兩國發C現教師普通在品德教育上的教學效能感低落,這有賴師資培育單位對職前教師進行充分培訓。Item 美國當代品格教育的反省(師資培育與就業輔導處, 2008-03-??) 陳伊琳; Chen, Yi-linItem 波柏的進化知識論及三個世界的理論對教育的啟示(師資培育與就業輔導處, 2004-08-??) 陳伊琳; Chen, Yi-linItem 品格特質歸因與評量之可行性與做法的哲學省思(師資培育與就業輔導處, 2011-06-??) 陳伊琳近來的品格論戰中,情境論哲學家試圖挑戰Aristotle及我們日常的品格觀。本文旨在探討「品格之說」面對這個挑戰是否得以存績,並閻明這對品格特質歸因與評量之可行性與做法的敵示。筆者將論證品格論述的正當性固然未受損傷,但這確實對於我們日常的品格特質歸因與評量的實踐提出嚴厲的知識論挑戰,質疑我們「是否」與「如何」可能認識他人的品格狀態。在為品格特質歸因與評量的可行性辯護的岡時,筆者將閻明情境論挑戰的實質蘊義: 1 、鑑於品格的多面性特質,必須從各種層面包含行為表現與心理狀態,摟取品格特質歸因與評量所需要的資訊。2 、品格的「碎裂性」突顯道德品格的整體性評量在知識論上是無法被證成的,可行的是品格特質評量。3 、無論就經驗或倫理適當性, r 區域性特質詢彙」都比「概括性特質詞彙」適當,這有助於修正品格特質歸因與評量的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