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資培育與就業輔導處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3
Browse
2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國中生之同儕受害經驗與負向情緒之關聯:檢視希望感的調節角色(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師資培育與就業輔導處, 2021-09-??) 呂學育; 程景琳; Hsueh-Yu Lu, Ching-Ling Cheng本研究旨於探討,在國中生的同儕受害經驗(關係受害與肢體受害)與負向情緒(憂鬱、社交焦慮、孤寂感)的關聯之間,希望感(含動力思考與徑路思考)是否具有調節作用。研究參與者為臺灣北部地區十所國中之七至九年級學生875名,研究工具為「同儕受害經驗量表」、「短版憂鬱量表」、「社交焦慮量表」、「孤寂感量表」及「希望感量表」。研究結果發現:(1)不同形式之同儕受害經驗具有性別差異;(2)希望感能夠調節關係受害經驗對於憂鬱情緒的影響,但只有動力思考能夠調節肢體受害經驗對於憂鬱情緒的影響;(3)希望感並無法調節因同儕受害經驗而帶來的社交焦慮;(4)希望感(含動力及徑路思考)能夠調節關係及肢體受害經驗的孤寂感。故由本研究結果可知,希望感得以緩衝國中生因同儕受害經驗所帶來的負向情緒,並據此提出學校輔導工作的具體建議。Item 小團體輔導對遭遇關係攻擊之國中女生的輔導成效(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師資培育與就業輔導處, 2014-06-??) 張玉姍; 程景琳; Yu-Shan Chang; Ching-Ling Cheng本研究目的在於,探討進行小團體輔導方案對於改善關條受害者之心理適應的效果。使用準實驗設計,以新北市某國中12名關餘受害之八年級女生為研究對象,分為實驗組及控制組:實驗組成員接受為期8 週,共13 小時的團體輔導;控制組則不做任何實驗處理。研究工其有「人際衝突因應策略量表」、「人際信念量表」、「孤寂感量表」、「貝克兒童及青少年量表」,所得資料以單因子共變數分析與相依樣本t檢定進行統計考驗。研究結果發現: (l)實驗組成員在人際衝突因應策略、人際信念、孤寂感與情緒及行為反應上,並沒有顯著的立即輔導效果; (2) 實驗組成員在人際信念的消極信念其有追蹤輔導效果,而在人際衝突因應策略、人際信念之積極信念、孤寂感與情緒及行為反應上,則無顯著的追蹤輔導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