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資培育與就業輔導處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3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2 of 2
  • Item
    適性教學與輔導的教育哲學基礎:從教育的世俗性與神聖性談起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師資培育與就業輔導處, 2016-03-??) 林秀珍; Hsiu-Jen Lin
    本文主要探究教育的世俗性與神聖性,並論述兩者間的關係,以此作為推動適性教學與輔導的教育哲學基礎。首先,從中西的教育發展,提出宗教中立、化民成俗與生活關聯性等,作為教育的世俗性內涵,並且指出當前學校教育趨向現實功利的世俗化隱憂;其次,通過中國文化以人文作為「通天」進路的神聖觀,證成學校教育立基於「天人合一」的價值創造,可以媲美天地生成萬物之大德,因此具有神聖的崇高價值。最後,教育的「聖」與「俗」是融合並存,相輔相成。教育理想的完成需要「入俗」,在日常的適性教學與輔導活動中點滴寸進;藉由「返聖」的向上回歸,常保源頭活水與中流砥柱的力量,可以避免教育過度趨向現實功利,淪為專制體制與資本主義下的工具或商品,使適性教學與輔導的理想成為空言。儘管學校問題錯綜複雜,經緯萬端,借鏡先哲智慧,重建校園文化的世俗性與神聖性,或可作為革新學校教育,實踐適性教學與輔導的先備視野。
  • Item
    適性教學與輔導的教育哲學基礎:從教育的世俗性與神聖性談起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師資培育與就業輔導處, 2016-03-??) 林秀珍; Hsiu-Jen Lin
    本文主要探究教育的世俗性與神聖性,並論述兩者間的關係,以此作為推動適性教學與輔導的教育哲學基礎。首先,從中西的教育發展,提出宗教中立、化民成俗與生活關聯性等,作為教育的世俗性內涵,並且指出當前學校教育趨向現實功利的世俗化隱憂;其次,通過中國文化以人文作為「通天」進路的神聖觀,證成學校教育立基於「天人合一」的價值創造,可以媲美天地生成萬物之大德,因此具有神聖的崇高價值。最後,教育的「聖」與「俗」是融合並存,相輔相成。教育理想的完成需要「入俗」,在日常的適性教學與輔導活動中點滴寸進;藉由「返聖」的向上回歸,常保源頭活水與中流砥柱的力量,可以避免教育過度趨向現實功利,淪為專制體制與資本主義下的工具或商品,使適性教學與輔導的理想成為空言。儘管學校問題錯綜複雜,經緯萬端,借鏡先哲智慧,重建校園文化的世俗性與神聖性,或可作為革新學校教育,實踐適性教學與輔導的先備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