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語文學系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46

成立沿革

台灣本土教育的長期空白,在近年的民主化、本土化的潮流下,逐漸使本土教育成為國家的重要教育政策。教育部亦因應民間文教團體的呼籲,積極鼓勵大學成立本土文化學門的系所。本系前身「台灣文化及語言文學研究所」於2002年2月由莊萬壽教授商請姚榮松教授、許俊雅教授共同擬定計畫書提出申請,同年7月獲教育部同意設置。2002年11月28日「台灣文化及語言文學研究所籌備處」成立,由莊萬壽教授擔任籌備處主任。2003年3月開始辦理招生,招收碩士班研究生,8月1日「台灣文化及語言文學研究所」正式成立,莊萬壽教授轉調本系專任教授兼所長。

2006年本系成立「在職進修碩士學位專班—台灣研究及母語教師班」,提供在職教師以及母語支援教師進修,2016年於完成階段性任務後停招。2008年本系成立博士班,向上延展台灣研究;2009年申請增設學士班,並於2011年起招收學士生,向下紮根,同時整併博士班、碩士班、碩士在職專班及學士班為「臺灣語文學系」,期以完整一貫之學制,兼顧教學與研究、理論與實務,為台灣研究培育更多新血。

歷年來本系分別由莊萬壽、姚榮松、李勤岸、林芳玫、林巾力老師接管系務,在歷任所長與系主任的帶領與經營之下,積極增聘教師,使本系師資陣容越趨多元。現有專任教師包括林芳玫、林淑慧、陳龍廷、賀安娟、林巾力教授、許慧如、莊佳穎、陳玉箴副教授以及曾秀萍、汪俊彥助理教授、呂美親專案助理教授,教師專長涵蓋台灣文化及語言文學各領域。

News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 of 1
  • Item
    霹靂布袋戲主題歌研究
    (2017) 翁宜嘉; Weng, Yi-Jia
    本文以語藝觀點的敘事分析,檢視霹靂布袋戲的主題歌如何具目的性地說服閱聽人,進而進入劇情氛圍或認同對於角色形象的設定。霹靂布袋戲的主題歌中,常透過不同的「場景」,讓劇中人物以各種「情節」、「主題」展演出符合劇情需求的樣貌,並召喚閱聽人成為願意購買劇集原聲帶的消費者。本文以1995年以降,出現在霹靂布袋戲中的原創主題歌為文本,從「敘事批評」(narrative criticism)對歌詞內涵進行分析。並就主題歌曲與戲劇的關係、主題歌與台語流行歌曲的關係等面向來檢視主題歌與臺灣社會的聯繫。 研究結果發現,在不同的歌曲類目中,欲傳達的訴求也不同。本文從「敘事評估」分析主題歌對角色形象、劇情設定所隱含的價值觀是否契合。常現於片頭歌中對英雄須具備武功高強、意志堅定,甚至為了追求的陽剛特質進行描述,呈現出「一人即可拯救局勢」的論述。角色主題歌的風格與題材較為多元,但相較於較集中於「愛情」、「抒懷」面向的女性角色歌,男性角色歌的主題則涵括了「敘志」、「愛情」、「諧歌」等類型,更為豐富。整體而言,片尾歌的內容充斥著兒女情懷,主題與一般台語情歌相仿,但用詞較為文雅。 霹靂布袋戲主題歌雖然僅是台語歌曲中的一支分流,但從其吸納的歌曲主題,及歌詞間流露出對性別、愛情及武俠、俠義的觀念,亦可視為一面反映當代社會的鏡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