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學系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42

研究表現

根據最新2017年國際高等教育資訊機構QS(Quacquarelli Symonds)公布「全球大學學科領域排名」,本校排名持續上升至全球310,而本系專精三大領域學科均獲佳績。包括語言學科從過去4年名列51至100名,進步到第48名;現代語言學科從去年101至150名,進步到51名至100名,進入全球百大;英語文學學科從去年201至250名,上升至151名至200名。顯見本系於外國文學、語言學及英語教學三大領域具備高度國際競爭力。

就業輔導

為考量同學未來邁向學術,公務體系與不同行業的就業需求,本系每學期固定舉辦多場升學就業座談,邀請傑出系友回系分享於本系的學習經驗與收穫,以及如何將此經驗轉化成本身職場的動力,藉此幫助同學規劃未來職涯方向,並及早擬定選課計晝。也另藉由邀請業界專業高階主管加強學生職場倫理、態度與文化的訓練。希藉知識面與態度面的教育,讓本系畢業生在進入職場時更具競爭力。

獎學金

本系提供許多獎學金鼓勵成績優異或家境清寒之學生就讀,例如:英語系教育基金會獎學金、傅一勤教授獎學金、文學獎學金、馬春英教授獎學金、楊景邁教授獎學金、優秀學生獎學金和清寒獎學金。另外也提供學生僱傭型工讀與學習型獎助金的學習機會。各項計畫亦提供兼任助理及工讀的機會。

未來發展

本系各班制學生未來不管進入到學術研究、公務體系或是各行各業,最重要的憑藉就是紮實的語文能力。一向為各界所肯定,同學在經過文學、語言學與英語教學的學術研究專業訓練後,絕對是國內外同領域的佼佼者。本系對培養在學生語文知能不僅有很高的期許,也鼓勵修習校內跨領域學程,以提升就業競爭力與終身學習能力。目前本校已與臺灣大學及臺灣科技大學組成臺灣大學聯盟,地緣利便,課程與圖書等各項軟硬體資源共享,本系學生可以針對未來各項需求,跨校選修需要的學分學程。

本系有悠久的歷史與優良的傳統,身為師大英語人一向是一種榮譽、一種驕傲,但面臨瞬息多變的時代,加強充實自己的語文能力與專業知能以讓「師大英語,英語大師」的卓越口碑傳承下去,就成了每一個師大英語人的責任,也是本系師生共同努力的目標。

News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4 of 4
  • Item
    拍擊式手勢和語速對EFL學習者之聽力理解效益研究
    (2024) 黃勻; Huang, Yun
    隨著多模態應用的普及,許多研究已進行觀察多模態在第二語言和外語學習中的影響。手勢作為與目標語言同時發生的非語言輸入在日常溝通和教育情境中扮演著關鍵角色。近期許多研究指出手勢對語言學習的影響和貢獻,發現它們在教學和實際應用方面價值,特別是那些富含表徵內容的手勢,可以增強學習成果。然而,拍擊式手勢的具體作用在第二語言和外語學習中情境中仍未被充分探索。本研究旨在探索拍擊式手勢和語速對於英語作為外語(EFL)低成就學習者的聽力理解效益,且這些因素是否影響低成就學習者對多模態影片內容的理解。藉由為期8週的多模態影片訓練,參與者分成四個組,各自觀看16個多模態影片。這項研究結果將協助語言教學者針對個別學習者的需求挑選並調整英語聽力學習教材。本研究的結果具研究和教學貢獻。首先,節奏手勢和較慢語速都未能在統計上顯著增強低成就學習者的多模態影片理解能力,而為期8周的影片訓練雖未顯著改善學習者的純聽力理解能力,但有助於養成低成就學習者積極的學習態度,並營造出更具包容性的語言學習環境。其次,學習者的個別差異影響了他們對手勢的感知,而低成就學習者需要更多手勢判別上的引導與相關經驗。
  • Item
    字詞辨識中個別差異之量度:個人詞彙行為之角色探究
    (2012) 林欣霓; Hsin-Ni Lin
    本論文旨在以語料庫與計算語言學的研究方法,量測字詞辨識中受試者表現之個別差異。字詞辨識為心理語言學領域關注的議題,過去的研究 (Katz et al., in press; Lewellen, Goldinger, Pisoni,& Greene, 1993; Sears, Siakaluk, Chow, & Buchanan, 2008; Unsworth & Pexman, 2003; Yap, Balota, Sibley, & Ratcliff, 2012) 主要皆藉由測驗或問卷的方式,如詞彙測驗、詞彙熟悉度問卷,探討其中個別差異的來源;然而,這樣的研究方法,往往侷限於測驗可及的範疇,且受限於單一測驗包含的詞彙、分數、量尺等等。 為了將研究範圍拓展至語言的實際使用面向上,本文從個人日常生活的詞彙行為 (lexical behaviors) 著手,提出「個人用詞之頻率指數」以及「個人詞頻」兩種變項的計量法;進而探討它們是否能解釋字詞辨識實驗中因受試者個人表現所造成的變異。研究經由四個步驟完成。第一,實施中文詞彙判斷作業 (lexical decision task),用以收集字詞辨識之實驗數據。第二,自動抽取各受試者的臉書貼文,並加以斷詞。第三,利用斷詞結果,來計算前述兩種詞彙行為變項之數值。「個人用詞之頻率指數」是依據個人所用之詞彙在中研院平衡語料庫中相對應的詞頻而計算。「個人詞頻」意指詞彙判斷的實驗刺激 (stimuli) 於個人臉書貼文中出現的頻率高低。第四,統計分析的部分,採用擅於估計個人差異的混合效果模式 (mixed-effects models)。 實驗結果顯示,「個人詞頻」效果顯著,受試者對於自己使用頻率較高的詞彙,反應較快;「個人用詞之頻率指數」較低的受試者,與預期相反地,正確率較低。此外,作為量度個人詞彙行為的先驅研究,本文亦提供計算方法論上的建議,如下所列。與預期相反的頻率指數結果,可能源於計量時所參照的平衡語料庫是由書面資料所組成,建議未來類似的實驗,應參照口語語料庫中的詞頻。另外,經由我們的實驗測試,即使自動斷詞的結果包含許多錯誤,利用該結果所得的個人總詞數來正規化其詞頻數,仍具有可行性。最後,當使用與臉書貼文一樣的自然語料 (naturalistic data) 進行計量時,建議研究個人的詞彙偏好或習性,而非個人使用的每一字詞。
  • Item
    焦慮的成因與對策:從課堂走向社群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英語系, 2012-12-??) Hui-Chun Yang
    語言焦慮長久以來一直被視為影響語言學習的重要因素。雖然國內外以語言課堂焦慮作主軸的研究已累積相當豐碩的成果,但大部分的語言焦慮研究仍以外語課堂焦慮為重點,鮮少針對課堂外的真實溝通情境作探討。然而,有鑑於臺灣學生留學英語系國家人數高達九成,確有特別瞭解留學生在異鄉所遇到之英語溝通問題的必要,以作為英語教學之參考與改進。據此,本研究探討117名留學美國之研究生於不同溝通情境下口語焦慮之成因及焦慮與個人背景之關聯性。本研究編製「英語溝通焦慮量表」來瞭解留學生在生活情境中之英語溝通焦慮並利用探索性因素分析及多元回歸進行資料分析。研究結果顯示害怕負面評價為課堂及社群溝通焦慮的共同成因。而兩種口語焦慮的不同點在於英語溝通焦慮產生之因素包含社會溝通情境中的變數與文化隔閡,而英語課堂焦慮產生之因素包含對參與英語課堂活動之憂慮。另外,學生個人對自己的英文程度的認知也是造成口語焦慮的主因之一。研究最後提出英語教學實務上之建議。
  • Item
    焦慮的成因與對策:從課堂走向社群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英語系, 2012-??-??) Hui-Chun Yang
    語言焦慮長久以來一直被視為影響語言學習的重要因素。雖然國內外以語言課堂焦慮作主軸的研究已累積相當豐碩的成果,但大部分的語言焦慮研究仍以外語課堂焦慮為重點,鮮少針對課堂外的真實溝通情境作探討。然而,有鑑於臺灣學生留學英語系國家人數高達九成,確有特別瞭解留學生在異鄉所遇到之英語溝通問題的必要,以作為英語教學之參考與改進。據此,本研究探討117名留學美國之研究生於不同溝通情境下口語焦慮之成因及焦慮與個人背景之關聯性。本研究編製「英語溝通焦慮量表」來瞭解留學生在生活情境中之英語溝通焦慮並利用探索性因素分析及多元回歸進行資料分析。研究結果顯示害怕負面評價為課堂及社群溝通焦慮的共同成因。而兩種口語焦慮的不同點在於英語溝通焦慮產生之因素包含社會溝通情境中的變數與文化隔閡,而英語課堂焦慮產生之因素包含對參與英語課堂活動之憂慮。另外,學生個人對自己的英文程度的認知也是造成口語焦慮的主因之一。研究最後提出英語教學實務上之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