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學系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42

研究表現

根據最新2017年國際高等教育資訊機構QS(Quacquarelli Symonds)公布「全球大學學科領域排名」,本校排名持續上升至全球310,而本系專精三大領域學科均獲佳績。包括語言學科從過去4年名列51至100名,進步到第48名;現代語言學科從去年101至150名,進步到51名至100名,進入全球百大;英語文學學科從去年201至250名,上升至151名至200名。顯見本系於外國文學、語言學及英語教學三大領域具備高度國際競爭力。

就業輔導

為考量同學未來邁向學術,公務體系與不同行業的就業需求,本系每學期固定舉辦多場升學就業座談,邀請傑出系友回系分享於本系的學習經驗與收穫,以及如何將此經驗轉化成本身職場的動力,藉此幫助同學規劃未來職涯方向,並及早擬定選課計晝。也另藉由邀請業界專業高階主管加強學生職場倫理、態度與文化的訓練。希藉知識面與態度面的教育,讓本系畢業生在進入職場時更具競爭力。

獎學金

本系提供許多獎學金鼓勵成績優異或家境清寒之學生就讀,例如:英語系教育基金會獎學金、傅一勤教授獎學金、文學獎學金、馬春英教授獎學金、楊景邁教授獎學金、優秀學生獎學金和清寒獎學金。另外也提供學生僱傭型工讀與學習型獎助金的學習機會。各項計畫亦提供兼任助理及工讀的機會。

未來發展

本系各班制學生未來不管進入到學術研究、公務體系或是各行各業,最重要的憑藉就是紮實的語文能力。一向為各界所肯定,同學在經過文學、語言學與英語教學的學術研究專業訓練後,絕對是國內外同領域的佼佼者。本系對培養在學生語文知能不僅有很高的期許,也鼓勵修習校內跨領域學程,以提升就業競爭力與終身學習能力。目前本校已與臺灣大學及臺灣科技大學組成臺灣大學聯盟,地緣利便,課程與圖書等各項軟硬體資源共享,本系學生可以針對未來各項需求,跨校選修需要的學分學程。

本系有悠久的歷史與優良的傳統,身為師大英語人一向是一種榮譽、一種驕傲,但面臨瞬息多變的時代,加強充實自己的語文能力與專業知能以讓「師大英語,英語大師」的卓越口碑傳承下去,就成了每一個師大英語人的責任,也是本系師生共同努力的目標。

News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3 of 3
  • Item
    臺灣兒童對中文四字成語的理解
    (2023) 劉彥伶; Liu, Yen-Ling
    本論文主要探討臺灣兒童如何理解中文成語:從語義透明度(semantic transparency)、結構對稱性(structural symmetry)以及語境效應(context effect)的角度切入,研究以上三項因素在成語習得過程的影響。本研究的受試者為國小二、四、六年級學齡兒童(共六十位)及成人對照組(共二十位),分別進行兩階段測驗:第一階段,受試者在無語境的情況下詮釋成語,他們須從字面義和象徵義中作選擇;第二階段,受試者在故事和插圖中詮釋成語。研究成果,如下:(一) 在兒童的成語理解發展中,語境效應的助益最大,其次為對稱結構,語義透明度則未達顯著。(二)語境效應能提昇兒童的成語理解能力,但故事和插圖的益處會因年歲增長而降低。(三)就結構而言,對稱成語(如:風花雪月)比不對稱的成語(如:天馬行空)更容易為兒童所理解。對稱結構的效益會隨年齡增長而逐漸顯現。(四)語義透明度的作用並不明顯,實際上,兒童對語義透明和不透明成語的理解不相上下(如:口是心非、開門見山);但語義透明度和結構對稱性的交互作用卻能深度影響兒童的成語理解。綜上所述,本研究建構一個三階段的成語理解發展模式,以此說明兒童於各階段的成語理解能力。
  • Item
    以中文為母語的兒童對反身代名詞「自己」與複合反身代名詞「他自己」詮釋之實證研究
    (2021) 林庭綺; Lin, Ting-Chi
    本研究旨在探討以中文為母語之兒童對於反身代名詞「自己」與複合反身代名詞「他自己」之詮釋與發展。主要的研究議題包括長距離約束、阻斷效應、動詞分類、名詞顯著性、年齡等因素是否影響兒童在反身代名詞以及複合反身代名詞上的理解。本研究採用是非判斷任務進行兩階段的詮釋測驗,分別讓受試者在有無語境提示下詮釋包含「自己」與「他自己」的句子。研究對象包含實驗組的六十位兒童,依其就讀年級分為三組:幼兒園大班、小學二年級、小學四年級,每組各二十人,以及對照組的二十位成人。本研究主要發現如下: 一、三組兒童皆傾向對「自己」與「他自己」做長距離的詮釋。 二、小四兒童始能察覺「自己」之阻斷效應,大班以及小二兒童則無此能力。在阻斷效應句中,三組兒童皆傾向對「他自己」做長距離的詮釋,顯示「他自己」並不受阻斷效應之影響。 三、動詞類別會影響兒童對「自己」與「他自己」的詮釋。當動詞為自制動詞時,兒童傾向做短距離詮釋;動詞為他制動詞時,兒童傾向做長距離詮釋。 四、名詞顯著性會影響兒童對「自己」與「他自己」的詮釋。兒童傾向選擇顯著的名詞,例如:帶有「施事」語義角色或是具有「生命性」的名詞,作為「自己」與「他自己」的先行詞。 五、語境會影響兒童對「自己」與「他自己」的詮釋。在提供語境的測驗中,兒童對長距離詮釋的接受度明顯提高。
  • Item
    影響英語母語者中文關係子句習得之研究
    (2019) 杜慧銘; Du, Hui-Ming
    本論文旨在探討以英語為母語者對於中文關係子句的學習情況。本研究包括了三個實驗。實驗一主要研究二語學習者對於主語關係子句及賓語關係子句的產出與接受度,主要研究議題包括空位影響,母語及題型效應。實驗二旨在研究受試者對於空位關係子句及非空位關係子句的表現,研究議題包括指示量詞位序的影響,母語轉移及題型效應。實驗三深入探究了受試者對於指示量詞前置與指示量詞後置的賓語關係子句的理解,同時也探討了受試者的習得表現是否受到語境效應的影響。實驗一與實驗二都採用了句子生成測驗及可接受度測驗。實驗三採用了理解測驗,該測驗分為三部分,每部分包含不同的語境類型。本研究共招募了二十位在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語中心學習中文的英語為母語的學生及二十位母語人士。 首先,實驗一發現對於二語學習者來說,賓語關係子句比主語關係子句更容易產出及接受,且他們的習得表現受到空位的影響。再者,根據實驗二的結果可見,空位關係子句相較於非空位關係子句更容易產出及接受,指示量詞位序影響受試者的表現。實驗一及實驗二皆發現二語學習者在產出時受到母語影響,但題型效應並不顯著。實驗三發現,受試者對指示量詞前置的賓語關係子句與指示量詞後置的賓語關係子句的理解難度一致。指示量詞前置的賓語關係子句可能存在非限定與限定的理解。最後,研究發現受試者對不同位序的指示量詞之關係子句的理解受到語境效應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