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學系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42
研究表現
根據最新2017年國際高等教育資訊機構QS(Quacquarelli Symonds)公布「全球大學學科領域排名」,本校排名持續上升至全球310,而本系專精三大領域學科均獲佳績。包括語言學科從過去4年名列51至100名,進步到第48名;現代語言學科從去年101至150名,進步到51名至100名,進入全球百大;英語文學學科從去年201至250名,上升至151名至200名。顯見本系於外國文學、語言學及英語教學三大領域具備高度國際競爭力。
就業輔導
為考量同學未來邁向學術,公務體系與不同行業的就業需求,本系每學期固定舉辦多場升學就業座談,邀請傑出系友回系分享於本系的學習經驗與收穫,以及如何將此經驗轉化成本身職場的動力,藉此幫助同學規劃未來職涯方向,並及早擬定選課計晝。也另藉由邀請業界專業高階主管加強學生職場倫理、態度與文化的訓練。希藉知識面與態度面的教育,讓本系畢業生在進入職場時更具競爭力。
獎學金
本系提供許多獎學金鼓勵成績優異或家境清寒之學生就讀,例如:英語系教育基金會獎學金、傅一勤教授獎學金、文學獎學金、馬春英教授獎學金、楊景邁教授獎學金、優秀學生獎學金和清寒獎學金。另外也提供學生僱傭型工讀與學習型獎助金的學習機會。各項計畫亦提供兼任助理及工讀的機會。
未來發展
本系各班制學生未來不管進入到學術研究、公務體系或是各行各業,最重要的憑藉就是紮實的語文能力。一向為各界所肯定,同學在經過文學、語言學與英語教學的學術研究專業訓練後,絕對是國內外同領域的佼佼者。本系對培養在學生語文知能不僅有很高的期許,也鼓勵修習校內跨領域學程,以提升就業競爭力與終身學習能力。目前本校已與臺灣大學及臺灣科技大學組成臺灣大學聯盟,地緣利便,課程與圖書等各項軟硬體資源共享,本系學生可以針對未來各項需求,跨校選修需要的學分學程。
本系有悠久的歷史與優良的傳統,身為師大英語人一向是一種榮譽、一種驕傲,但面臨瞬息多變的時代,加強充實自己的語文能力與專業知能以讓「師大英語,英語大師」的卓越口碑傳承下去,就成了每一個師大英語人的責任,也是本系師生共同努力的目標。
News
Browse
11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語言、大腦與時間的相遇:漢語的觀點(2022) 理克; Collart, Aymeric時間被視為人類認知中至關重要的概念,時間標記則因語言而異。不過,大腦處理時間標記仍然不清楚。現今絕大多數的相關研究皆是針對印歐語系語言中的「時態」(tense)標記。本論文將要探討漢語中的「了」及「過」兩個「時貌」(grammatical aspect)標記和過去時間的關係,以及大腦如何處理「了」及「過」之時間標記。首先,本論文針對漢語中存在已久的「了」及「過」是否具有「時態」成分之辯論提供反證,並且主張「了」及「過」被用於表示過去時間是因為其時貌特徵。本論文將兩者時貌特徵與表示過去時間的關係分析成對應到不同語法的意義、功能:「了」對應到「時間先後關係」的認知功能,而「過」對應到「時間定位」的認知功能。接著,本論文透過三個採用事件相關電位(event-related potential,稱ERP)技術的實驗測試/探討以上的分析。相關結果顯現了兩種質變上不同的效果進而支持上述分析:「了」在時間標記上的大腦處理誘發前腦及早期之負極性波幅(early frontal negativity),而「過」則是誘發晚期之正極性波幅(P600),此外,「了」及「過」在時間標記上的大腦處理方式與「了」及「過」在時貌上(非時間上)不同。最後,為使以上兩種大腦處理方式有廣義的且跨語言的功能解釋,本論文將漢語的時貌標記在時間上的大腦處理與印歐語系的時態標記在時間上的大腦處理方式做相互對比:前腦及早期之負極性波幅(early frontal negativity)被視為反映「時間先後關係」的認知功能,晚期之正極性波幅(P600) 被視為反映「時間定位」的認知功能。總而言之,本論文採用以上分析及證據提供大腦如何處理時間標記之類型神經語言學模式。Item 華語中說謊的聲學及電聲門訊號特徵(2022) 吳浩宇; Wu, Hao-Yu本研究探討華語中說謊的聲學及電聲門訊號特徵,並且有三大研究重點:(ㄧ)說謊時的聲學及電聲門整體特徵、(二)性別對於聲學及電聲門特徵的影響以及(三)成功/失敗的謊話及實話的特徵。研究參與者為三十六位華語母語者(十八位女性)。每位研究參與者皆參加由十四個生平問題組成的互動式訪談問答,並且由另外兩位實驗人員來進行訪談。研究參與者必須選擇在一半的問題中說謊,而在另一半的問題中說真話。研究參與者在回答問題時,聲學及電聲門的訊號同時進行錄製。研究參與者的回答條件以及實驗人員的知覺條件皆有紀錄起來方便後續分析使用。本研究共使用了二十種聲學參數[包含基頻(F0)相關參數、聲音強度(intensity)相關參數、第一至第五共振峰(formant)、頻率擾動度(jitter)、音量擾動度(shimmer)、諧噪比(HNR)、第一及第二諧波差(H1-H2)、語速]以及十四種電聲門參數[包含導數法接觸商(CQDEGG)、混合法接觸商(CQMIX)、接觸時間商(contacting-time quotient)、分離時間商(decontacting-time quotient)、中坡法速度商(speed quotient with a mid-slope criterion)、接觸指數(contact index)、基頻相關參數、頻率擾動度、音量擾動度、諧噪比]。研究結果顯示中文說謊的整體特徵包含基頻平均值、聲音強度平均值、第一共振峰、第五共振峰、接觸商、分離時間商、接觸指數等數值上升,以及頻率擾動度、音量擾動度、諧噪比、第四共振峰等數值下降。此結果與過往的文獻有相當程度的呼應,並意味著中文的謊言可能與特定的語用功能(如:聲音聽起來更堅定及好聽)、較強的情緒激發、聲門接觸對稱性上升、較為受壓的發聲等特質有關。此外,中文說謊同時存在跨性別和特定性別特徵。跨性別特徵包含聲音強度平均值、第五共振峰上升以及頻率擾動度、諧噪比、第四共振峰下降,更加突顯兩性皆會使用特定語用功能(如:試圖聽起來更堅定及好聽)的可能性。特定性別特徵則包含女性說謊時會在基頻平均值、音量擾動度、第一共振峰、第三共振峰、分離時間商等數值上升以及在基頻最大值、接觸商等數值下降。男性則有接觸商、接觸指數上升以及音量擾動度下降等特徵。此結果顯示女性在說謊時可能較容易有情緒激發及構音上的改變,而兩性在發聲特質上可能有相反的變化趨勢(亦即女性有較輕的發聲、男性有較受壓的發聲)。最後,失敗謊話與成功謊話相較之下有基頻平均值、頻率擾動度、音量擾動度上升以及基頻最大值、分離時間商下降的特徵,代表其有音高較高、聲音較不好聽、語調峰值較低、聲帶分離時間較短等特質。失敗真話與成功真話相較之下則有分離時間商、第一共振峰上升以及第三共振峰下降的特徵,顯示其構音相關之頻譜特質及較長的聲帶分離時間。此結果揭露華語使用者將謊話及真話視為真或假的可能判斷依據。Item 現代漢語天氣詞"風"的譬喻用法研究:以語料庫為本(2009) 郭婉伶; Wanling Kuo本論文旨在探討現代漢語天氣詞「風」的隱喻、轉喻和明喻之用法。本研究從中文詞彙特性素描系統(Chinese Word Sketch Engine)及線上搜尋引擎(Google)中,各收集了五百一十五筆語料庫語料及一百六十九筆部落格語料作為檢測譬喻用法的語料。 本研究發現在三個階段中:風起、風拂及風逝,風的許多特性都有延伸譬喻用法。在語料中沒有發現單純的隱喻,風的隱喻用法延伸自風的不同特性,因此都以轉喻為基礎,且占超過百分之五十的比例。語料庫中的譬喻用法多偏負面,而部落格中的譬喻用法則較為中立。明喻和隱喻形成方式為:風的特性或結構由來源域投射至不同的目標域,明喻的典型概念為「強度|快速」;隱喻典型概念為「風氣|風格|風潮」。風的轉喻用法多為以部分代全體和以原因代結果兩種,典型用法為「天氣」及「風景」。 本研究發現除了風的特性形成之隱喻是以轉喻為基礎之外,風本身形成之隱喻也與轉喻有融合之現象。隱喻與轉喻融合現象較Goossens (1990)多種,包括轉喻衍生成隱喻、隱喻包含轉喻及轉喻衍生隱喻再衍生成轉喻。本研究收集的語料中,隱喻與轉喻的融合、以轉喻為基礎的隱喻及轉喻的形成都與轉喻相關且出現頻率極高,由此顯示多數譬喻用法延伸自轉喻的基礎概念。此外,明喻和隱喻的不同點在於:明喻傳達的概念較接近風的自然特性,而隱喻傳達的概念則較為抽象,且在部落格語料中發現明喻似乎有引導創新隱喻用法的功能。 本研究也發現在約定俗成用法至新穎用法的連續構面中有不同程度的創新譬喻用法,包括成語譬喻字面意義化、目標域擴大、隱喻蘊涵及鮮少延伸的特性等。慣例性隱喻可由概念譬喻理論解釋其形成過程,而創新譬喻用法則可由空間融合理論清楚地分析,由此顯示此二理論在解釋譬喻用法上可為互補理論。Item 中文「可愛」的語意、用法及其近十年的改變(2017) 陳鈺潔; Chen, Yu-Chieh中文的可愛一詞,字典定義為「討人喜愛的」,通常直譯為英文的cute,但其語意及用法卻遠超出字典的定義及英文的cute。雖然已有文獻研究過日文kawaii的語意及中文可愛與日文kawaii的異同,但就我知識所及,目前仍無人探討過台灣中文裡可愛一詞的語意及用法,更無人研究過在此社交媒體平台普及的年代可愛的創新用法。鑑於此,此論文旨在探討 (一)中文可愛一詞的描述範圍,(二)可愛的語意及其語用功能,及 (三)可愛的語意及用法在社交媒體平台發明前及發明後的異同。 本研究以語料為依據,探討不同語境和不同年代下的可愛。總共收集了八百筆可愛的語料,四百筆來自中央研究院漢語平衡語料庫(第四版),另外四百筆來自廣泛被使用的社交媒體平台—臉書及狄卡。漢語平衡語料庫的語料是來自1981至2007年間的文章,此組語料代表了社群網路尚未發達前的語料; 而取自臉書及狄卡的語料則代表2007至2017年間網路上的語言使用。本研究根據這兩組語料,調查分析可愛的描述範圍、語意、功用及其可能的改變。 本論文研究結果包含三個部分: (一)可愛的描述範圍,(二)可愛的語意,及(三) 可愛的語用功能。就(一)可愛的描述範圍來說,在漢語平衡語料庫及社交媒體平台當中,可愛主要用來形容人類,如小孩和大人,再者是非人類,如有生命及無生命的對象,最後是事件。但是,在兩組語料中,這些對象被形容為可愛的特質卻不盡相同。在漢語平衡語料庫中,超過半數的人類之所以被形容為可愛,是因為他們的外在特色;然而,在社交媒體平台中,大多數的人類會被稱作可愛,是因為他們的行為表現,像是他們的禮儀、行為、態度和個性。至於非人類部分,在兩組語料中均發現,當可愛用來形容無生命的對象時,大多是因為這些對象所擁有的外在特色。可愛形容的第三個類別是事件,兩組語料在此類別有明顯的差異,在社交媒體平台中,高達12.1%的可愛是用來形容一整個事件,然而,在漢語平衡語料庫中,這一類可愛的用法只佔了0.8%。就(二)可愛的語意來說,兩組語料中大多數的可愛是用來表達正面意思。但儘管有此相似之處,兩組語料仍有差異存在。在社交媒體平台中,可愛出現了新的語意—「有娛樂效果的」。除此之外,在漢語平衡語料庫中,最常見的三種可愛的語意是「討人喜愛的」(62.3%)、「值得稱讚的」(11.9%) 及「單純的」(8.6%), 而在社交媒體平台中最常見的語意則為「討人喜愛的」(49.9%)、「有娛樂效果的」(12.1%) 及「好笑的」(10%)。就(三)可愛的語用功能而言,雖然可愛在兩組語料當中都可以被用來當作規避語,但在社交媒體平台中,可愛被發現有著另外一項功能:表達一個人驚訝的心理狀態。 期望透過本研究,我們能夠更了解可愛的各種語意及用法,也能對其在近十年間的改變有進一步的認識。Item 論漢語修飾語語序(2015) 宋皓文; Sung, Hao-Wen本文旨在以製圖理論 (Cartographic Approach) 的理論框架研究漢語修飾語語序, 漢語修飾語可以帶有「的」或是不帶「的」之形式出現,藉由探索漢語兩種形式之修飾語語序,探討句法表面配置與句法深層結構之關聯。 首先,本研究發現漢語不帶有「的」之修飾語亦有嚴密的階層順序,符合Scott (2002) 所提出的理論:形容詞排序限制 (adjectival ordering restriction,AOR) 由深層的句法階層結構所決定。形容詞投射於相對應之功能投影層的指示語(specifier) 位置,形容詞固定排序則為相對應功能投影之階層的直接反應。本研究將形容詞排序限制擴展至漢語中所有不帶「的」之修飾語,大致而言漢語的排序限制符合Scott所提出的階層結構,唯仍有些微變異 (例如:MEASUREP之融合)。 再者,本研究發現帶有「的」之修飾語可出現於兩個不同位置和名詞組內部的訊息結構有關。帶有「的」之修飾語有兩個無標位置:出現在指示形容詞/數詞前 (外移修飾語),或是出現在名詞前 (原位修飾語),兩者關鍵的差異為外移修飾語會使得所修飾之名詞組成為殊指。本研究採用Interpretive Complex (Int)來解釋外移修飾語所造成之殊指現象,Interpretive Complex投射於DP的左緣結構。本研究也發現漢語在名詞組的表現和Gungbe語有許多相似之處,而Gungbe語中有明確構詞證據顯示有名詞組內部的主題(topic)及焦點(focus),因此兩者之高度相似可用以支持漢語亦有名詞組內部之左緣訊息結構。 藉由研究不帶「的」之修飾語以及帶有「的」修飾語的語序,本研究發現,就形容詞的階層結構而言,DP層內部的功能投射亦和CP層之功能投射一樣複雜。本研究亦發現DP亦有其左緣結構,如同CP一樣。Item 年齡在漢語兒童表現關係子句上扮演的角色(英語學系, 2014-11-??) 許淳潔; Chun-Chieh Hsu以中文為母語的兒童是否於主要名詞在後的中文關係子句表現上有主賓不對稱的現象,一直以來廣受爭議與討論。根據過去的研究結果,本研究假設年齡為影響因素,以語句模仿實驗測試三個年齡組(分別為三歲、四歲、及五歲)的兒童。實驗結果顯示,五歲兒童組在主語關係子句(subject-gap RCs)的表現較賓語關係子句(object-gap RCs)為佳,其他兩組兒童則無此顯著表現。此外,與三歲兒童組比較,四歲兒童組的表現較少為片斷式語句,但四歲兒童組又較五歲兒童組容易丟失關係子句之標記「的」;這些現象說明年齡在關係子句的表現上具有關鍵性,且四歲是關係子句表現的過渡時期。綜合以上可知,當兒童能穩定地模仿關係子句, 通常在四歲之後, 他們的關係子句表現能展現明顯的主賓不對稱;另外,我們的研究結果建議在評估兒童的關係子句表現時, 應將與年齡相關的發展制約( developmentalconstraints)以及認知處理制約(processing constraints)納入考量。Item 日語中文雙語孩童日語塞音學習(英語學系, 2015-05-??) 田中真希子; 陳麗美; Makiko Tanaka & Li-mei ChenBFLA小孩指的是幼兒時就開始接觸第二語言,或者從出生開始就在雙語環境成長兒童。本研究探討在南台灣成長的3-6 歲中日BFLA孩童日語字首塞音發音嗓音起始時間(Voice Onset Time, VOT)。主要的研究結果有:1)日語無聲塞音常以中文吐氣塞音取代,日語有聲塞音常用中文的不吐氣塞音取代;2)有些孩童早在3 歲時就可以發出日語有聲塞音;3)這些錯誤的型態指出在學習的過程,BFLA 兒童建立融合兩個語言的獨特語音系統。Item 影響臺灣兒童讚美語回應發展之因素(華文世界雜誌社, 2014-12-01) 郭玥慧; 陳純音本研究旨在探討兒童讚美語回應的發展情形,同時也探討讚美者性別與社會地位和讚美主題對判斷以及回應讚美語的影響狀況。本研究方法包含看圖判斷讚美語實驗與看圖回應讚美語實驗。受試者由幼稚園中班、大班、小一、小二、小三以及大學生共一百四十四位學生所組成,依年齡分為六組,每組二十四人,男生女生人數各半。Item 語言行動理論與國語言談分析(1999/08-1999/07) 畢永峨Item On the Headedness of Mandarin Resultative Verb Compounds(英語學系, 2009-01-??) 李朝本論文考察了關於漢語動結式(即結果式複合動詞)是否有核心的四種可能性。文章的主要觀點是,從論元實現的角度來看,漢語動結式是一種無核心結構。該研究在理論上的貢獻是,漢語動結式證明並不是所有的複合詞都像短語一樣有一個核心。